对7-12岁孩子:重点关注4个信号

2013-12-29 00:00:00王飞阳
中华家教 2013年4期

3-6岁的孩子,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而7-12岁的孩子则是“正在凝固的水泥”。这时,孩子85%-90%的性格都已经形成了。而他仍然需要成人不断地支持来巩固已经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以应付即将来临的青春期的冲击。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学业压力日益繁重,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孩子又急于尝试独立,试图从思想上逐渐挣脱父母的束缚,也从更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媒体和同伴的影响。因此,特别需要父母的关注。以下的几个信号提醒父母们需对孩子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情绪差

7-12岁的孩子,正在尝试自己的独立,他们时常会考验自己的极限,就很容易在家里或学校发生争执。在遭遇悲伤和挫败时,他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发脾气。其实孩子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不用尖叫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呢?这就需要父母引导他们掌握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如:引导孩子把烦恼说出来,同时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感受他的情绪;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设立“情绪垃圾箱”(把自己的坏情绪写出来,放到一个盒子里);还可以教孩子做“气球操”(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气球,当自己有负面情绪时,深呼吸,然后停止5秒慢慢吐出来,连续做3至5次会有效果)等。通过引导,能让孩子做到遵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的原则。这样,孩子才能慢慢会学会如何冷静看待自己头脑中的不理性想法,并寻求有效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作业难

这个问题之所以会特别困扰家长,不仅仅是来自于孩子本身,更多的或许是学校给父母不断施加的压力。但不管怎样,很多孩子磨蹭、边写边玩等不良习惯,不仅使他自己耗得精疲力竭,家长也陪得耐心全失。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看,7-12岁,是保护和发展“勤奋感”的关键时期。学习管理自己的作业任务,是小学生培养“勤奋感”最主要的渠道。而如果孩子在完成作业上有困难,除了智力因素、认知、读写障碍以外,更普遍的情况是孩子没有养成好的作业行为习惯。这就需要父母引导和训练孩子学会:如何划分作业种类并安排完成优先秩序;如何计划作业时间,并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帮助孩子订立自己的学业目标,并确保这个目标是短期切实可行的。相信这样的引导训练结果会带给孩子成功的经历,而成功的经历会带给孩子自信心,自信心又会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良性循环由此形成。

不合群

7-12岁的孩子开始渴望友谊了,学校和同学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个时期,他们强化自信心所需要得到的认可,更多是来自同学。如果一个孩子只是因为成绩,他还不至于讨厌学校。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在校园里没有朋友,或者冲突不断、受人排挤,就很可能导致他产生厌学情绪了。“不合群”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特别需要警惕的信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通过学习有效的社会交往技巧而达到,因此父母必须要有引导孩子加入集体的具体方法,如:1.让孩子观察同伴的集体活动过程;2.引导孩子对小伙伴或同学积极地进行评价;3.告诉孩子向同学或朋友直接提出自己的请求;4.引导孩子模仿其他孩子的交往行为。在对提高孩子情商的培养中,社交技巧要相当具体,它们要涉及到:有效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应对嘲笑,等等。这些方面都做到了,相信孩子会很快地融入到属于他自己的群体中去的。

不自信

很多家有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一般都会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有这样的表现,原因很多: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会产生不可避免的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需要父母给予孩子特别的关注。

对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引导他明白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自己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还要让孩子明白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同时,还需要教给孩子在公众面前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它们要能够真正帮孩子从哪些交往困境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