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把儿童阶段称之为天真无邪、懵懂幼稚的孩提时代。但透过孩子落选班干部后“闷闷不乐”的痛苦表情和耐人寻味的怨言,人们不能不惊叹时下孩子的“早熟”和“有思想”。如果说现实社会的功利化盛行亟待矫正,那么,“没当班干部怪妈没送卡”折射出的功利思维低龄化更值得警惕。究竟是我们的社会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偏离了方向?稚嫩孩子表现出的价值观扭曲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与深思。
按常识推理,孩子的落选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孩子的能力、过往的表现、孩子的人缘等等,但孩子却把当选与否都归结到了“礼金”的推力。在孩子的眼中,班干部的产生,老师的态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以前和她关系很好的小伙伴都找新任班干部玩儿去了,老师也不喜欢她了”的自我感觉,又似乎在印证和强化着这种认知。但实际上孩子所“遭受的待遇”只是其过于敏感导致的错觉,现实中很多老师都曾无奈地表示,并不愿接受家长送礼。
班干部是孩子心目中的荣耀与风光;竞选班干部则是孩子对未来社会游戏规则的儿时演练,而这种“势利”或昭示着一个群体的价值取向。孩子们一方面渴望别人仰慕关注,怀着希望在班级“出人头地”的虚荣心;另一方面有着对人际竞争不靠本事靠送礼的扭曲认知。清除现实版的官本位和功利化尚需时日,未来版的潜规则却在悄悄上演。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友谊观,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病在孩子,根在社会,治在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摒弃官本位思维和功利化意识,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学校老师应担负其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注重平时对孩子正确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教育,尤其要以自身一视同仁、拒收礼金的清廉行为率先垂范,在竞选班干部活动中,更应强化对平等、实力和公正的意识引导。
而家长是孩子成长中最有力的舵手,在利欲的海洋中帮助孩子保持正确的航向。家长要传达给孩子善待荣誉、淡漠功利、正道竞争的理念,尤其要正视挫折,直面失败,乐于接受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矫正价值观,拒绝功利化,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远离功利、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