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春节不回家的“小品王”,他对孩子是怎样教育的?他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否也演小品、拉场戏或二人转呢?他的孩子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父亲的?请看孩子们朴实而纯真的回答吧。
我叫牛牛,是男孩儿;我叫妞妞,是女孩儿。我俩是一对龙凤胎,同时来到了这个戏剧般的世界上。
我俩从生下来就是一双幸运儿:住的是独门独院的大房子,出行乘坐宽敞轿车,我们的妈妈是温柔善良的教师,我们的爸爸是脾气大得很的赵本山。
爸爸在家不幽默
从小就听周围的人讲,说爸爸演戏装什么像什么,语言特别幽默,表情准确到位,能够带给人们很多快乐,大家称赞他是“小品王”。可在我俩面前,爸爸的语言从来都不幽默,也很少露出笑脸。
有一回爸爸回家很晚了,看我俩还没睡下,他眉头顿时就皱紧了,眼珠子一瞪,问:“几点钟了,小孩子还不睡觉?”我俩异口同声回答:“在等爸爸呀!”爸爸的嘴巴一撅,扑鲁蹦出来一句:“我在外面饿不着、冻不着、呛不着的,等我干什么?”接着他坐下来,像审问似的一件事一件事地问我俩,今天听话没?贪玩儿没?写作业没?好好吃饭没……问够了就撵我俩上床睡觉。我俩假装睡着了,偷偷睁眼一瞧,嚯,爸爸不说不笑,正呆呆地在床边凝视我们呢。看我俩睁眼了,他便虎起脸吐了一句:“睡觉,麻溜的!”
爸爸不愿自己的名气影响我俩
上学第一天,我俩早早爬起来,穿戴整齐,吃罢早餐,挎上新书包,满心期待大名鼎鼎的爸爸能开车送我们到学校。那天早晨,爸爸也刚好在家,他一会儿摆弄摆弄这儿,一会儿鼓捣鼓捣那儿,丝毫没有穿衣戴帽出家门的意思。倒是妈妈收拾妥当后,招呼我俩跟她走。我俩老大不乐意了,爸爸看出了我俩的心思,走过来蹲下,用两只手爱抚着两个小脑袋瓜儿,脸面却绷紧了,说道:“我不送你俩上学去,让妈妈送。记住,尽可能不讲你俩的爸爸是谁,更不准许提‘赵本山’这三个字,上学就是学习去了,要好好学习,天天有所收获。如果是去欺负人了,说我爸爸是谁谁谁,对同学没有爱心,不光老师批评你们,妈妈批评你们,就是我也不能饶了你们。”我俩多少有些失望地跟随妈妈走出家门,一步三回头地看爸爸,却瞄见他猫在窗户后面盯盯地看我们。
爸爸也会因材施教
爸爸搞足球那会儿,我俩啥也不懂,他回到家里足球长足球短的,妈妈也辩论不过。他吹胡子瞪眼地发号施令,妈妈也只好苦笑着带着我俩进球场里看比赛。我俩坐着坐着就睡着了,谁输谁赢都不知道。妈妈回家少不了埋怨,爸爸也气得甩拖鞋挠头发。我俩吓得不得了,赶紧钻进被窝里暗暗祈祷:快快长大吧,把足球对手都一脚踢倒!
我俩没上中学时,爸爸去上海进修高级管理培训班,临走前他给我俩指定两个老师,男老师教牛牛打太极拳,女老师教妞妞跳舞。我俩认为这是不让我们玩,所以调皮捣蛋总是不听管教。后来在一次地方电视台的汇报演出大会上,我俩分别表演了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和活泼欢快的形体舞,方才有所领悟:我俩的性格一个内向稳重,一个外向好动,爸爸这是匠心运作,引导儿女的未来呀。
爸爸对我俩很严厉
自从爸爸有了影视基地,我俩经常被带进去看大人们排戏。爸爸在那儿吵吵,凶得不得了,不仅对演职员们发火挑剔,对我俩也是毫无笑脸。基地里总有一个闲不住的老人,背着两手到处走,看见不顺眼的人和事就管,自己还爱干活。他是我俩的爷爷,是爸爸唯一真正害怕的人。平时是弟子跪师傅,但我俩亲眼见到两次是爸爸跪爷爷,一次是爷爷过生日,一次是爷爷去世出殡。爸爸搂着我俩的脑袋动情地说:“上跪国家,下跪父母,这是中国人的忠孝之道。”爷爷临别嘱咐我俩:“你俩还小,不懂,你们的爸爸不骂孩子,不打孩子,也不惯孩子,做的比爷爷成功。你爸爸在外面忙得一溜跟斗回来,不管多苦多累,他看儿女的眼神比看谁都专注,他对儿女的关心超出他对小品的雕琢。”
爸爸教育我俩自己创造幸福的生活
2013年春节,我们全家四口人团聚。这是我俩长这么大,爸爸头一回在家陪我们过大年。那种感觉是怪怪的,既熟悉又陌生。也许我俩算是长大了,也许是长久打量审视的结果,仿佛恍惚之间,爸爸的头发一下子全白了,眼角也耷拉下来了,连腰都有些挺不直了。他老了,甚至是沧桑的老。但他看我俩的眼神依然是那样深情而专注,他爱抚我俩的动作依然是那样亲切而实在。望着满桌的丰盛佳肴,爸爸又拉开了重复的话匣子:“你俩长多大,也永远是我的孩子。牛牛、妞妞,爸爸是在农村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你俩的骨子里流淌着我的血脉,无论生活多么美好,条件多么优越,都不要忘记过去经历的苦难。我们就是普通人,一切的幸福和快乐,都要靠自己闯荡打造,那样才踏实。”
不知怎的,这套老嗑在今天听来,我俩不嫌絮烦。那个脾气很大的爸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最亲近最慈祥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