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以来首访俄罗斯,当夫人彭丽媛陪同他走出机舱,她拎着皮包、一身黑风衣的典雅装扮立刻引来多方猜测。品牌真身很快浮出水面,原来彭丽媛这一身——从风衣到皮包,都来自中国本土品牌:广州“例外”。
而这个创办17年来从不打广告的服装品牌,本就是国内服装界的一个“例外”:它的掌门人毛继鸿,更是业内的一个“例外”。
原创服装的“例外”
高高的个子,憨憨的笑容,光着头,毛继鸿给人一种十足的艺术家印象。
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的毛继鸿南下广州。他发现,中国服装市场尽管品牌繁多,但大多是“舶来品”,原创设计品牌定位低,高端品牌极少。毛继鸿暗下决心,一定要设计出国内的高端服装品牌,寻求属于自己的“例外”。
在苦苦的寻觅中,一次国际性的有关动物保护的展览,激发了毛继鸿的灵感。他很快以当时国际上最热的关注北极熊的话题为切入点,和设计师妻子马可一起设计了一系列30多个款式的服装。从北极熊的独特形状,到北极熊憨厚的性格,到北极熊美丽的皮毛,到北极熊濒临灭绝的“哀鸣”等,这个名为“北极熊的歌声”的服装系列,宣告了“例外”的诞生。
1996年冬天,他将自己设计的第一批大衣带到一个朋友的街边小店寄卖。当晚,3小时里就售出了6件。他后来回忆说:“永远记得当时人们看到‘例外’衣服时的惊奇的眼神,因为在那个年代,‘例外’的风格对大家来说,就是个意外。”
毛继鸿还成功创造了国际时尚界的“例外”。2007年巴黎时装周上,法国《世界报》头版就打出题为“来自中国的天才”的报道,肯定了“中国制造”的“例外”。
营销哲学的“例外”
在时装专卖店中,“例外”的店面也是一种例外。1996年创办以来,“例外”在全国开了60家连锁店,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在高速扩张期,“例外”曾有过100家店,但毛继鸿在2004年底做了一个“例外”的决定:全面收缩店铺数量,同时把衣服价格提升一倍。
在“例外”取得成功的同时,爱读书的毛继鸿还在2005年11月创立了“方所”。“方所”内除了众多的图书,还有环境优雅的生活美学馆,涵盖织品、纸品、设计文具等多个创意产品。这种新奇的组合吸引了众多的书友和“小资派”,开业两天营业额就突破30万元。
如今,毛继鸿和他的团队仍在寻找衣服之内和之外的更多东西,思考全球时尚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边贩卖他的“例外”服装,一边“贩卖”他所理解的中国文化。
与行事例外的毛继鸿相比,马可更是一个“例外”。她只参加过一次大赛,拿了一个“十佳”,随即“退隐江湖”,埋头做自己的品牌,却在圈子里名气不小。从共同创办“例外”至今,毛继鸿和马可这对黄金艺术搭档,一直有所分工。
用毛继鸿的话说,他被马可塑造成一个“城市动物”,致力于推广品牌和商业营销,而马可则像风一样到处自由自在地旅行,在生活中找寻设计的灵感。
(乌震云荐自《楚天金报》)
责编: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