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名人的思考

2013-12-29 00:00:00朱仲南
今日文摘 2013年16期

周立波与莫言

一看见周立波做节目,就想起莫言;一看见莫言的新闻报道,就想起了周立波,怪事。大约这就叫“强烈对比”的效应吧。

怎么对比呢?因为周立波就是靠嘴巴赚钱的,他讲话的表现形式像用演讲的姿态做脱口秀,由于表情丰富,语言生动,善于把握官方的尺度与民间的诉求,与周立波式的幽默评价融为一体,使官方挑不出毛病,民众从中得到收益,有心领悟者获得启发,何乐而不为?于是节目大受欢迎。这里有一个秘密是十分严峻的考验,通常,民众喜欢的事官方未必认可;而官方认可的事,民众未必欢迎。即使有人做到双方都认为可以的艺术形式,也未必做到评价上的生动活泼。但这些,周立波全做到了。

莫言为什么沉默寡言?因为莫言没有周立波的口头表达能力,但莫言具备了文字表达能力。于是,莫言常常在讲话之后,把语言表达的意思再用文字表达的意思一对比,常常觉得语言表达不准确,容易引起误解,吃了亏。所以,莫言告诫自己少说多写,结果一举成名。

表达能力是有多种多样的,周立波有语言表达、控制适度的能力;莫言有文字表达挥洒自如的能力;有的人有动作的表达力,有人有通过艺术品去表现自己的能力,有的人通过绘画显现表达能力,有人则吟诗作对,各有其表现能力。

所以,老话说一种米养百样人,也有这个意思。如果你叫周立波关在房里写三天三夜东西不说话,周立波的武功就慢慢废掉了;如果你叫莫言像周立波那样上台讲三小时的话,不准看稿件,莫言真的是满肚的话说不出——莫言了。

李双江之子

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强奸案,此事一经披露,满街的人里有不少人兴奋地传此新闻。如同南海一带有一斋菜馆,开张前免费三天让顾客吃饭,满街的人排队进餐,兴高采烈。

两件不同的事怎么放在一起谈呢?因为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多少人去想一想李双江夫妇的处境,因为他们不是同谋,他们也是受害人之一。李双江和许多人一样,缺乏了对新情况的把握,缺乏对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以致对孩子的事情也控制不了方向,直至再次出事。所以说,李双江同样是“受害人”之一。受什么害呢?不说你也明白,受了家庭教育缺乏细致、缺乏年龄段分层教育的害,受了业绩挂帅、文凭主义的害。至于那间热闹的饭店,没有人想一想老板和员工怎么忙于招架,怎么跪下来求吃饭的人“别挤了”那种心情。

不正常的事,常常可以看到围观者也有不正常,这才是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