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汇改前后的国内外背景,并以2008—2011年上海市的进出口数据和我国汇率数据为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讨论2005年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对进口贸易的促进和对出口贸易的抑制关系。
[关键词]汇率;进口;出口;进出口总额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81-02
1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定义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指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在不同的时代,为了适应中国自身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变更的过程。
2人民币汇率改革背景
2.1国内背景
汇率的实质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最终决定力量必然来自经济层面。从历史发展趋势看,2005年汇改前中国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在8%以上的高增长水平。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占全世界只有4%,但由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快,中国在当期全球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此外汇改前国内金融各方面金融改革也在逐步进行,这为汇率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点。
(1)中国金融体制改革。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抵御金融危机,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2)贸易收支顺差的急速扩大。贸易收支顺差规模的迅速扩大增加了我国维持现有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难度,加大了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集中出现在对美贸易中,引发来自美国政府的升值压力和激化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国会和政府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明显提高。
2.2国际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和外贸总额不断增大,人民币汇率也因而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处的国际背景主要有:
(1)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出了四个方面的承诺,即降低关税、减少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农业方面的承诺和服务业的开放。在服务业方面,我国承诺:逐步放开银行、保险、旅游和电信等服务业市场。
(2)主要贸易伙伴逆差扩大。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2004年,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亿~400亿美元,2005年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华贸易赤字持续扩大。
(3)贸易壁垒强化。相对其他地区经济普遍萧条的现象,中国经济和出口增长的速度相当快。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担心中国经济和贸易增长过快可能会给自己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害,想办法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以期扼制中国这种发展势头。
3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金融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严防投机性资本的冲击。改善贸易失衡,降低贸易顺差,使进出口额趋于平衡,缓解国际贸易摩擦。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
4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其贸易项下进出口额的变动趋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对上海市贸易项下进出口额和人民币汇率进行建模分析,可间接地反映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进口贸易的刺激和对出口贸易抑制的总体趋势。具体建模分析如下:
4.1模型建立
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即研究人民币汇率因素的影响。由此可建立方程模型:
式中,E表示进口(或出口)占进出口总额,G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ε表示其他因素带来的误差,在此假设为常量。
4.2变量选取
马歇尔-勒纳条件问世以来,众多学者专家分别应用各国贸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但得到的结果却和理论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为了能够解释这种现实和理论的背离,J效应理论应运而生。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调节有一个时滞问题,即汇率刚开始变化后的一段时期内,贸易收支并不能立即发生预期的变化,而是表现为一个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其后,汇率变化的正向效果才会反映出来。
下文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上海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分析了2005—2011年我国人民币汇率、上海市进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和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分析,因为2005—2008年处于J曲线效应,其具有时滞性,该区间数据不作为分析样本数据,故本文选取了2008年上海市的进出口数据值为样本初始值,样本长度为2008—2011年上海市进出口额数据(数据略)。
4.3数据处理
为检验汇率波动的幅度对上海市进口额、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否存在直接影响,下文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对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进行处理,得到下表数据:
随着2005年的汇率改革,人民币逐年升值,同时,由于J效应理论的时滞问题,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逐步显现,由上表数据分析得到,随着人民币汇率上升,上海市进口贸易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也逐年增大。
(1)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关系。现将数据导入Excel表,软件分析得到2008—2011年汇率浮动对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图像(图略),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47.429%到2011年的52.014%,汇率上升幅度从2008年的0.1397到2011年的0.1520,数据显示,两个存在正相关关系,现将数据代入方程模型:
E=f(G, ε)
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回归分析,得到图像(见图1)和函数如下:
函数方程式为:E=3.7762G-0.0532,方程显示为一元一次方程,斜率为3.7762,常数项为-0.0532,函数呈现正相关,所以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成正比关系。
(2)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关系。现将数据导入Excel表,软件分析得到2008—2011年汇率浮动对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图像(图略),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52.571%到2011年的47.959%,汇率上升幅度从2008年的0.1397到2011年的0.1520,数据显示,两个存在负相关关系,现将数据代入方程模型:
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回归分析,得到图像(见图2)和函数如下:
函数方程式为:E=-3.7762G+1.0532,方程显示为一元一次方程,斜率为-3.7762,常数项为1.0532,函数呈负相关,所以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上海市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成负比关系。
4.4结论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对上海市进口、出口有显著影响,从上面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正相关,具有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负相关,具有抑制作用。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进口、出口有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波动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
参考文献:
[1]范鸣轲,侯铁珊.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12).
[2]孙振山.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影响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55-56.
[3]周宇.中国汇率改革震撼国际社会[J].2006年中国国际地位报告,2006.
[4]周艳,冯俊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J].现代管理科学,2009(6):88-90.
[5]王宗海,于玲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12:163-165.
[6]吴菊霞,冯长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徽省外贸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0:21-23.
[7]王磊,曹显兵.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21):71-76.
[8]Bahmani—Oskoee,Mohsenand Alse,Janardhanan,Short-Run Versus Long-Run Effects of Devaluation:Error-Correction Modeling and Cointegration[J].Eastern Economic Journal,1994,20(4):453.
[9]Bahmani-Oskoee,Mohsen,and Taggert J.Brooks.Bilateral J-curve Between U.S and Her Trading Partners[J].Weltwirtschafiliches Amhive,1999,135(1):15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