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纤维艺术材质的多元性

2013-12-29 00:00:00王兴凯
中国市场 2013年2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材质的构性规律、塑造语言、情感功能语境等方面分析艺术表现的多元性,使材质语言不仅仅在视觉和功能的层面上影响现代纤维艺术,更在观念上和意识形态上为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其目的在于借材质的多元属性,提升其沁人心脾的魅力,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纤维艺术;塑造语言;功能语境;多元性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28-02

1现代纤维艺术的材质塑造

纤维材质的特性通过“物”的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触觉的感受、联想和象征意义,它融艺术想象与材质表现为一体,是对材质多元性、异质性美感的深层挖掘,构成纤维艺术的主体元素。例如巴西艺术家利贾·帕普的作品:方形根基自然过渡,转换为具有生命象征的自然柱体,是理性形态与自然形态相互融合的具体表现,以此构形语言,恰如其分地发挥纤维材质的塑造力、有机形态无限发展的活力。

现代纤维艺术使用天然纤维(毛、丝、棉、麻、棕、藤等),人工纤维(金属、塑料、纸、玻璃等)以及化学纤维、有机合成纤维等,通过编织、环结、缠绕、切割、穿插、缝缀、撕裂、叠压等技巧,以染、喷、印、绘等手法,突破传统艺术的表现模式,创作出形态各异的、富有现代意识、材质张力各显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坚硬或柔软、沉静或跳动、影射或吸光、平直或曲隆、艳丽或暗淡、凹或凸等不同质感以及肌理、色彩、形态等视觉感受。例如秘鲁艺术家马西莫·劳拉作品:以扭曲、流动的有机形态构成虚与实、主与次、柔与刚等视错觉,体现实体与虚幻互动,追求整体动态与单体个性的表现形式。

不同材质有不同的美感和自身的情感特征,材料的质感和肌理能调动起人们在感知中视觉、触觉等知觉以及其他感受的综合过程,直接地引起雄健、纤弱、坚韧、光明、灰涩等诸多心理形态。

2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

2.1现代纤维艺术的形态

(1)平面的纤维艺术是以“挂”的方式来展示艺术品质,它与室内、外空间为一体,所以亦被称为壁挂艺术。与其他平面艺术一样,其展示面只有一个,这种平面纤维艺术包括布材缝制的生活用品、各种纤维编织的壁饰、平面艺术作品等。

用纤维材料制作的平面艺术品,其平面性是相对而言的,所谓“平面纤维艺术品”允许有较大的起伏关系存在。

(2)立体的纤维艺术亦称为软雕塑。软雕塑源于:

其一,纤维艺术材料选用范围的拓宽,其本身有了能够立体起来的可能性;

其二,现代建筑需要这种表面柔和、质地松软的立体艺术品来增加现代建筑空间里的人情味和亲和力;

其三,是受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软雕塑是一种新艺术,是以软质材料为主,根据一定创作目的需要而创作的艺术品,其独有的以软材料为主形成的质地,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无论在表现形式上有多少改变,它还是建立在对传统壁饰艺术深入认识的基础上,丰富了壁饰的表现形式,因此确立了自身的价值,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雕塑形式。

2.2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语言

通过多元的材料抒写出想象奇特、创意别裁的视觉语言,材料包括羊毛、丝线、纸、棉线、纸浆、铁丝、布、亚麻、铜丝、不锈钢、塑料等单元纤维、混合材料,给人以陌生化的视觉效果,构建了个性化的审美价值。

(1)抽象语言:抽象的概念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这种表现事物本质、表达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抽象语言形式在纤维形态中普遍使用,它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表露,是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热烈的、激情四射的、忧郁寡欢的、平静的、懒散的等。

审美是人的心理活动,失去想象力就没有美,美产生于想象。当你处在抽象的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展开想象、联想,在抽象艺术作品面前自然地会心随其动,展开美的想象。

抽象在纤维艺术表现中还有冷抽象与热抽象之分,冷抽象是指表现冷漠的平静的情绪的作品,是一种静谧的美、安静的美。热抽象则是热烈的激情的情绪表现,是一种热情的动感的美。

(2)具象语言:具象语言体现的是自然形态或写实形态,这一“形态”是经过艺术家重新创作的“自然形态,”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感悟材质构性,进而感悟塑造语言,在材质塑造形态的过程中,通过手的织、染、编、绘等手法往往会留下手的运动痕迹,以突出自然的或偶然的象征,形成具体的、直观的形态。

具象语言是艺术家对于主体形态的尺度、比例、节奏、材料及工艺的把握极富鲜明的人性,创作观念和审美情趣极具现实并与自然融合,纤维艺术作品体现所情感的喜、怒、哀、乐客观地呈现给观众,以塑造的自然流动来体会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例如艺术家高登·贝特尔的作品:两种方形符号以不同材料、不同质感、不同量感,表现柔软与坚硬、感性与理性、单纯与丰富等对比关系,强调不同材料的符号语言。

3材质功能的多元性

3.1材质象征功能

通过材料的材质特征、构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感受、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不同材质的塑造与表现语言的变换,体现着纤维艺术的时代特征,使其在不同时期呈现风格迥异的作品,同时,各种材料表现语言也赋予作品不断变化的涵义。

3.2肌理象征功能

肌理的造型表现(形态特征)是以群体的组织效果为主的,是形态表面的细小纹理效果,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表面效果或表面的组织构造。肌理可以增强形态的体量感,可以丰富形态表现不同的情感。

例如日本艺术家石崎·朝子的作品,以纤维材料的“可拉伸、可编织、通透”等性质构成金字塔形态,此符号以纤维材质来表现,更体现一种虚幻、朦胧、光怪陆离的风格。

3.3结构象征功能

通过形态语言点、线、面、体等构成因素的组合,体现出纤维艺术的结构特征,包括形与形之间的连接、过渡、搭配等方面的关系处理。

3.4营造象征功能

纤维艺术的主题是形态营造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作品的尺度、形态、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的影响,让人产生亲切感、装饰感和美感。同时还应营造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趣味、愉悦、轻松、神秘、富贵、华丽等不同的心理情绪。

例如日本艺术家石崎·朝子的作品,以书籍的形式、大地的风貌,表现人类、自然、环境相互交流的语言特征,传递出多维的观念。

4现代纤维艺术材质的形态语境

现代纤维艺术作品也如同文字、语言、仪式、手势等视觉符号语言一样,成为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达信息的媒介。它是艺术家发挥创造性思维,面对工艺、材料,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技术表现来创作艺术作品,它完全打破了传统工艺流程中“绘画”到“织品”的复制,使艺术家直接同材料进行交流,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能够直接在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表现、光线的选择等得以展现,这也是艺术家面对这些富有生命、富有情感的质料制作的作品,有很强的想象力和温暖、厚重的亲和力。

在创作过程中,材质的物理特性Rghwg7jR3EnFCUItKmxwDw==和潜在的表现等因素,被引发为作品内在的意蕴时,它会更贴切地与主题与内容融合成一体,使作品更具有更生动、更强烈的艺术魅力。

现代纤维艺术的形态语境,更加趋向于抒写艺术的高情感目标,而情感的个人属性则导致现代艺术的个性化。对材质多元性、异质性美感的挖掘,即是对材质形态语境的创新性探索以及对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形态语言、新的视觉语境的实践。各异的材质语言在艺术家对艺术人性化的追求下更具有独具的魅力。

例如:日本艺术家福本潮子的作品,使用被靛青洗染的织物,结合日本传统工艺达到令人吃惊的染色与发光度层次。形态经常结合月亮和水及空间的关系去获取并把她的观众引入到她作品的宇宙空间,如作品《夏夜Summer night》;

中国艺术家任光辉作品,由纤维材料构成似树木、灌木的形态象征,形态以疏密、大小、粗细等对比手法,表现一种立体的节奏感,在整体的心理感受上,具有生命力的象征,以“大地、自然、活力”来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作品《柱》。

形态的多元化、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材料的综合性等诸多因素,构成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基本特征。

随着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与传播,现代纤维艺术从本质上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拓展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的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等。

参考文献:

[1]邬烈炎.现代纤维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2]森·卡伯特·黑尔.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程惠琴.现代纤维艺术的材质语言[J].上海工艺美术,2005,83(1):78-79.

[4]林乐成,尼跃红.当代国际纤维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张怡庄.从洛桑到北京[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