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市场环境分析

2013-12-29 00:00:00赵晶
中国市场 2013年45期

[摘要]在2008年1月左右,中央纪委、财政部门、人民银行联合召开全国公务卡改革的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全国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对各地各部门各地区都认真地贯彻落实起到了推进的作用。根据财政部通知,从2012年1月1日起,中央部门以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在支付公务接待、公车运行维护、出差、召开会议等一系列的16项费用时,必须要使用公务卡。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加公款消费的透明度,避免由于现金结算而导致的腐败现象发生。

[关键词]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市场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96-02

1公务卡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1.1公务卡的概念

公务卡是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所持有的、主要是用于日常公务开支和财务报销业务的银联彼岸准信用卡(贷记卡)。这种卡不但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信用消费等共同属性,也还具有财政管理方面所独一无二的属性功能。公务卡是一种新型的预算结算方式,它不是以现金结算为标准,是通过刷卡消费,将财政财务结合在一起的金融工具,公务人员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费,然后报销还款,这样透明度高、便于监控管理、减少了社会上财务方面的腐败现象。

1.2公务卡的使用

公务卡的使用其实简单说有点类似于银行卡,它一般可以概括为四个操作环节:银行授信额度、个人持卡度、单位报销还款、财政实时监控。银行授信额度是指公务卡应该像信用卡的使用方式那样,先存款再消费,在发行银行授信额度范围内,实行的是先刷卡后报销;个人持卡度,是指进行公务消费时,持卡人要先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取得银行刷卡的凭证和票据,这样就保证了刷卡的透明度和真实度,提高了个人信用度;单位报销还款,是指个人在刷卡完毕后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销手续,可以把刷卡银行所给的票据和凭证交给财务单位,进行审核、核对,等到确认无误时,签发支付指令,从单位零余额账户直接将报销款项划入公务卡账户内。财政实时监控,是指在持卡人进行刷卡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的明细账,持卡人用这些钱做了哪些事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因为在零余额的同时我们已经把有些信息向商户付款的明细支付信息反馈。

2公务卡所存在的问题

在没有出现这样一个新型的刷卡结算预算方式之前,我们一直以现金的方式进行财务预算结算,在很多方面不能完全做到透明和公正,这样就滋生了一系列腐败的现象的发生。现在有了公务卡,一切都是完全的透明化,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公务人员在刷卡消费时他们的明细账,可以增强大家的自觉意识,减少腐败贪赃等现象的出现。但是公务卡出现并不代表它就是万能的、就是万无一失的,每个物品的出现总会有好有坏的,于是下面就是公务卡在使用等一系列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2.1公务卡的适用环境不完善

目前发现只有在一些发达的城市、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有用到公务卡,其他的稍微居中的小型城市、企业都没有实行公务卡的结算预算。而且在大型企业和大型的发达城市里,刷卡的网点也少之又少,这样就局限了公务卡的使用,使公务卡无法在社会中大大的运用起来。因此,很多公务活动仍不能全部实现刷卡消费,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公务活动时,还得采用现金结算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务卡结算作用的发挥。造成刷卡范围不广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商家装了 POS 机后,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使之不愿接受公务卡结算。

2.2公务卡结算方式并不能完全的杜绝腐败现象

从现金的结算和支付转化成公务卡的刷卡支付,这是一个突破,让公务人员的支付消费情况变得透明化,有效地避免了虚构经济业务以及开假票多报账的腐败现象。而这些只是从单位内部的公务人员出发的,在公务人员支付时,我们不能避免有一些商家为了占领市场使用促销的手段向单位人员承诺,只要是消费一定的金额就可以返还一定的现金,这个我们真的是无法去阻止的。因此,从这里看出,公务卡结算方式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行为的发生。

2.3公务卡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①虽然部分预算单位建立了一些规定和管理办法,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专门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公务卡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同时与公务卡相关的银行卡管理、政府采购,支付等配套制度也不完善。②公务卡结算要求预算单位在结算方式、公务卡管理、审核报销等方面,都应建立起完善的内控制度,但在推行初期,由于财务人员对公务卡结算相关知识的欠缺,大部分单位尚未建立既有利于公务卡使用、又有利于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③对持卡人和商家的虚假交易难以防范。个别商家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会为各种消费大开方便之门,导致被公务卡记录下来的痕迹不一定是真实的消费信息,很可能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或者是以各种名义分别记录的结果,更有甚者是虚假交易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消费状况,有悖于打造“阳光”、“透明”的消费支出的初衷。

2.4部门使用人员有抵触心理

公务卡是刚刚才实行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结算支付的手段,在单位里面大家并不是特别的熟悉,也就是说大家对于公务卡的一系列的有关规定并不是特别的清楚,于是在刷卡、报销等一个流程运行下来给大家造成很大的不方便。比如持卡人不能透支取现,否则产生的利息及手续费由持卡人承担;持卡人必须在免息期内到财务部门报账,否则由此产生的透支利息由报账人承担;持卡人报账时,除了提供有关发票外,还须同时提供 POS 小票,如果持卡人丢失了 POS小票,就可能报不了账。目前公务卡的使用并不是很广泛,也不能从根本上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所以可能会产生某些工作人员的不满和抵触心理。

3公务卡的作用

3.1有利于提高公务卡结算的透明度,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以前的现金支付的情况下,有部分工作人员会搜集一些实际没有发生的消费票据和凭证与实际发生的消费行为所产生的票据夹在一起去财务部报账,还有一些人在发生消费在对方开票据时要求对方虚开发票金额,用这些方法达到多报账的目的,获得额外的利润。现在有了公务卡这样一个结算方式,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公务卡系统清楚地观察到报账人所发生的一切的支出明细(具体的时间、金额)。这样持卡人在报账时候就不会有虚构经济业务或者虚开发票金额的腐败行为发生了。

3.2有利于资金的预算与及时的落实

预算单位跟企业是有所不同的,企业可以利用资金公司的运转获得资金,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不能靠自己的行政业务获取所需的资金,只能靠国家财政的拨款完成事业单位的一系列的活动。而财政资金的一大部分是来自于广大群众所交的各种税金,公众是有权知悉自己所纳的税金是被如何使用的也就是需要透明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确保政府集中财力解决民生问题。那么我们必须通过合理的配置资源,减少财政的支出,大力的削减公款的浪费、公务用车以及公务人员差旅费等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3.3有效的控制预算单位现金管理的风险

公务卡对预算单位的小额零星开支进行结算,可以减少预算单位现金的使用量,从而减少财务人员存取现金、审核现金和保管现金的工作量,很有力的控制了单位现金风险,避免支付差错以及交收取假钞,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财务人员对现金的直接接触,能有效地防范财务人员利用现金进行违法犯罪。另外,单位工作人员持卡进行公务消费,不用携带大量现金,有利于安全防范。

4解决公务卡问题的对策

4.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完善用卡的程度和环境

通过对地区、银行等单位的密切的沟通,利用海报、板报、小册子、传单等形式,广泛的宣传和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解推行公务卡的意义和目的,使大家认同“有现金不如一卡”的观念存在,解决对公务卡的不了解、不知道、了解不深、积极度不高的问题,引导大家观念的改变。

4.2改进公务卡支持系统,提高结算效率

对于在非常时期突然发现的系统问题,应协作银行一起对公务卡做完善和改进工作,使公务员在使用中更加方便,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公务卡报销时财务人员应对于一些不是公用开支的进行筛选,对现有的公务卡系统的结算办法进行修订,着力解决非消费类业务的公务卡报销问题;进一步加强持卡人的思想培训,让他们了解公务卡,接纳公务卡,使他们尽快地适应这种结算模式。

4.3健全公务卡的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

财务部门可以很快的制定和汇编公务卡的各种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一些有关的解释工作可以有利于某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完全掌握和理解公务卡的使用功能和它的作用,积极引导和帮助预算单位建立起公务卡支付系统。预算单位应按单位月度公用经费数额,合理确定开设公务卡的数量。对个人持卡消费环节,应着重明确适合于公务卡支付结算的消费内容,即规定纳入公务卡使用范围的公用支出项目。同时还应注意个人报销时限和单位还款时限,避免出现因个人过期报销或单位过期还款带来的资金浪费。

5结论

财政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务卡发行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完善单位的财务制度,能有效的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但是公务卡不是万能的,当然公务卡消除公务消费中的腐败现象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实现,它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们在接纳公务卡的过程中也要去思考它的不足,改善它、完善它、健全它,为预算单位推广使用公务卡提供参考意见,提高公务卡使用的效率和防范资金管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宣云菲,周筱红,张燕,等.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公务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2).

[2]毕莹,王春婷.关于推进公务卡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