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电费风险控制策略的应用

2013-12-29 00:00:00夏春艳张思思
中国市场 2013年45期

[摘要]电费是维持供电企业生存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发展程度的体现。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风险形式比较单一,但导致其出现风险的因素却很多。其中电费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系统的先进程度以及内控体系的不完善都会造成电费风险。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本文针对电费风险的组成要素,分析了电力企业电费风险控制的主要策略,如内控体系的建立、电费风险基本框架的建立、原始数据的收集以及评价报告的建立等,以实现有效的电费风险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费风险;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58-02

供电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电费的回收十分重要。而电力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费风险也是其最大风险,常常出现拖欠电费甚至拒交电费的现象。这与企业的管理模式、收费系统的先进性等因素有关。面对日益增长的电费风险,企业应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系统的先进性,防止拖欠电费现象的发生。

1电力企业电费风险分析

1.1分析方法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虽然其电费风险比较单一,但是造成其风险的因素却多种多样。电费风险对供电企业的影响深远,但是作用于不同用户,其影响程度不同,所以对于电力部门的电费风险评估应致力于整个客户群而不是某一个用户。其风险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风险图表的建立、模糊综合评定法、综合分析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

1.2电费风险的组成要素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风险要素主要包括业务扩展管理风险、电费安全风险、服务过程中的风险以及自动化系统的风险。业务扩展管理风险是指用电项目审批、业务扩展所需的资料管理及合同签订风险。首先,供电企业要对用电申请项目进行审核,坚决杜绝违法以及不合理的用电项目的建立。而在现实操作中,很多用户向供电部门所上交的信息并不真实,供电企业也没有对其进行严格考察,造成了不必要的用电纠纷。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对所需资料的不当管理,造成原始数据和一些重要数据的丢失,这样在电费结算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大的麻烦。而供电合同风险是指合同在签订过程中资料不完善造成的日后纠纷,影响电费回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一些供电企业为了暂时的利益或因为对用电企业的审核不仔细而与其签订了不合法的用电合同,这样对企业自身发展不利,用电企业应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另外在合同的签订上一定要对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电费安全风险主要是指工作人员在电表抄录上、电费核算以及收费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其中部分用户会出现拖欠电费的问题,也给电力部门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是,业务人员在抄表过程中的不认真态度以及一些系统的落后性很容易导致抄表风险的产生,如果用户实际的用电量与抄表人员所抄数据不相符,那么就会影响他们上缴电费;二是,供电企业不关心国家形势,没有根据国家规定对电价进行下调就会造成用户的不解,影响他们上缴电费;一些企业由于管理问题导致濒临破产,面临倒闭,这样造成企业收费系统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影响用户缴费,这样造成大量的电费无法回收,出现欠费风险。

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包括现场人员管理、设备的拆装以及试验等。自动化风险是指网络系统故障以及其安全性问题,包括对数据的管理。随着科技的提高,电力部门的管理和缴费等基本上实现自动化管理,因此它比传统业务带来的风险更值得重视。网络时代,信息的丢失、篡改更容易,造成风险损失更大。

2电力企业电费风险控制策略

2.1电费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手段

在电力企业中,电费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需要管理者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电费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电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使风险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无法做到降低电费风险的概率或降低经济损失,可以考虑进行风险转移。也就是说,电费风险控制的基本措施包括风险避免、经济损失控制以及风险转移三项。另外,在电费风险控制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远程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如集中抄表和远程抄表系统的使用。另外,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控制电费风险的基本方法,可以通过必要的企业专业技术培训和道德素质培训,使企业抄表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制定合理的制度,建立抄表公司或将抄表业务进行外包,以实现电费风险的转移。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过程中的软件和硬性设施的性能,建立合理的容灾系统,并加强企业人员的管理,从而实现对电费风险的控制。

2.2建立完善的电费风险内控体系

建立完善的电费风险内控体系,明确企业从管理人员到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电力企业中,分工不明确是造成企业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电费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首要任务就是确立风险管理人员,并通过相关的制度规范其行为,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其管理才能;而对于技术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企业应致力于提高其专业水平,并指导他们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电费风险控制上,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控制企业电费风险的发生。

2.3建立电费风险控制的基本框架

建立风险控制基本框架,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电费风险控制。将企业的业务部门和其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作为基本防线,并将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列为第二防线,将审计部门的审核作为最后的防线,从而实现电费风险的全程控制。加强电力企业总负责人的管理,其作为最高管理层,应负责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组建完善的电费风险管理体系,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每个部门以及个人都应积极发挥其作用。同时,应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配合,提高电费风险控制的效率。

2.4准确收集和管理电费风险原始数据

电费风险控制过程中,准确收集电费原始数据并进行正确的管理是降低风险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建立风险信息表实现。缺乏历史数据的支撑,电费风险管理目标无法实现,风险管理措施无法推行,而准确的电费原始数据收集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风险信息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全面性,从而实现对电费风险的有效定量和计量分析,使企业信息尤其是电费风险控制现状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从而加强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满足风险控制的要求。

2.5电费风险评价报告的建立

电费风险报告一般指风险目标制定和完成情况报告、风险因素分析以及风险措施的利弊等。有效的电费风险评价报告可以使企业人员对现状有正确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实现电费风险的降低。评价结果大多取决于对电费风险识别的全面性、企业风险控制目的的合理性、历史风险数据的完善性以及对隐藏风险的分析。电费风险评价报告的建立是对其他风险控制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对风险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3结论

电费风险作为电力企业的主要风险,其主要要素包括业务扩展管理、电费安全以及拖欠问题、现场服务风险以及网络自动化系统风险。为了控制电费风险,完善制度管理是关键,只有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才有可依,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会提高,从而使电力企业的收费更加快捷,准确合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要,有利于企业风险控制。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其健康发展是国家的需要,因此控制供电企业的电费风险是国家的事,也是全民的事。电力企业应加强培训,使企业员工开始认识到电力企业控制电费风险的重要性,另外,供电企业应致力于为供电用户服务,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供电的作用,从而提高缴费的积极性。缴纳电费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电力企业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用户个人也应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减少供电企业电费风险,提高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宗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2]舒旭辉.电费风险管理重在事前防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