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ERP环境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集团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内部交易引起不必要的资金流动,减少资金结算的在途时间等。ERP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基础平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建立ERP环境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检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提升财务监控的效率和效果,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对加强集团资金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因素依次为:控制风险、资金预算控制、资金管理决策系统、网上银行、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资金监控力度。
【关键词】 ERP; 资金集中管理; 结构方程模型
一、前言
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联接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在企业集团中,资金是其生存、发展的命脉和血液。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很多问题都和资金管理相关,可以说资金管理是企业集团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为了强化资金控制,实现资金的高效率运转,提高资金使用的高效益,大部分企业集团通过采用内部银行、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等形式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
由于ERP以企业集团全局为对象进行集成资金管理、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以及ERP对集团资金的有效控制,所以ERP环境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集团做到资金管理的高度集约化、透明化,优化资产结构,减少资金占用,简化资金集中后形成的大量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因内部交易引起不必要的资金流动,减少资金结算的在途时间等。
目前,文献当中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策略等方面论述较多,从不同层面阐述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与模式,对实践作了很好的总结,丰富了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庄国春、王珂珂,2006;袁琳,2003;张瑞君、邹立、封雪,2006;王松,2008)。但是上述研究还存在两个不足的地方:一是仅对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介绍,忽略了资金集中管理的整体框架建设;二是在研究方法上以描述性表述为主,利用一些案例介绍了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费用、增加了企业收益等,缺少一种有力的大样本检验,缺少理论模型的支持,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ERP是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整合企业管理概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以对整个集团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成化管理。ERP将给企业资金管理带来深远意义的变革和影响,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和基础平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建立ERP环境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检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帮助企业理清脉络、强化资金管理,这将有利于提升财务监控的效率和效果,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的风险控制,对加强集团资金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与假设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由美国加特纳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是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集成的有效载体,融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以对整个集团的资源进行集成整合的管理信息系统。ERP为企业集团搭建资金集中管控平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通过集成优化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流程和标准,实现集团内部资金数据集中与信息充分共享,使资金的运转得到有效监管与实时监控,提升集团资金动态管控的能力。ERP作为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融合体,将给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带来深远的变革和影响,ERP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和基础平台,建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应该与ERP系统协同集成,这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与制胜法宝。
与传统资金管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ERP环境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资金集中监控层
这个层次的主要工作是掌握整个集团实时资金动态情况,监控重大、异常资金调动,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决策,为资金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为内部资金余缺提供指导,为绩效考核和资金分析提供依据。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资金监控力度越大越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
(二)资金日常统一集中结算管理层
这个层次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资金预算控制,实现资金统一集中结算管理,减少实际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周转率。在这个阶段里,通过财务、物流等其他模块信息的集成,建立统一的跨银行的集中结算平台,网上银行管理通过网银接口与银行网络连接,综合集成各合作商业银行的实时数据,实现资金的集中上收,根据预算自动下拨和内部自动转账,达到对集团下属各级企业资金情况的动态监督与控制。因此,假设如下:
H2:资金预算控制得好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
H3:网上银行有利于预算控制;
H4: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有利于对资金进行动态监督。
(三)资金管理决策支持层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案需要重视资金管理决策系统的建设,通过智能分析采用数据库技术,对资金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及转化,使数据成为可用的信息,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供基本的风险管理、风险监控和资金管理决策平台。内部授权、流程管理可以控制集团内风险,或将成员单位的各种风险转嫁到资本市场,降低和化解集团的资金风险,并通过资本市场,使剩余资金在市场上得到最高回报,为集团资金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这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资金存量分析、资金流量分析、结算资金内部与外部比率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金头寸预测分析等,为资金管理者提供一目了然的资金管理图景,并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资金预测。因此,假设如下:
H5:资金管理决策系统有利于提供可用信息;
H6:内部授权、流程管理可以控制风险。
三、研究方法与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构建
(一)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SEM)是应用线性方程系统表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以及潜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广义的一般线性模型。和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不同,结构方程模型允许研究人员能够同时检验一批回归方程,而且这些回归方程在模型形式、变量设置、方程假设等方面也与传统回归分析迥然不同。因此,其适用范围较传统回归分析更为多元化。20世纪70年代初,结构方程模型核心概念才被相关研究人员提出,随后这一统计建模及分析方法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我国在资金集中管理的研究中,案例研究的文献居多,这虽然能总结经济中的典型事件,总结经验,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并为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但这种案例研究明显具有特殊性、主观性和非规范性的特点,缺乏大样本的调查,因此,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资金集中管理的框架构建具有普遍的意义。
由理论与假设可知,资金监控力度、资金预算控制、网上银行、财务及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资金管理决策系统和内部授权流程管理为模型的潜变量,各个潜变量分别由显变量测量。
(二)问卷设计
通过对大学会计学教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总会计师进行访谈,了解了资金集中管理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效益和非财务效益,收集了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据此编制成量表式的调查问卷。问卷针对研究涉及的变量,以6个假设为基础,设计12个问题,填写者根据工作经验和个人主观感受作答,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Likert Scale)测量。调查对象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分为五级,即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相对应的分数为5、4、3、2和1分。H1—H6分别代表6个假设,S1—S12分别代表观测变量。假设及观测变量汇总如表1。
统计软件AMOS可以对所输入数据进行分析,对上述提出的结构模型加以拟合,确定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验证各因素对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的影响。
四、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卷样本是实施了资金集中管理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数据完整并且无随意填写迹象的问卷即认定为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为企业的财务主管或者一般财务人员,回收问卷共146份。
(一)问卷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要正确地反映潜变量,对指标的选取和潜变量的命名,都需要慎重设计和权衡。结构方程分析中,传统方法使用Cronbach α系数来测量问卷的信度,检验每一组问题能否可靠测量出目标变量。表2为AMOS软件计算的信度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所收集到的146份问卷的整体信度比较高,6个潜变量的组成信度Cronbach α值均高于或接近0.5,可知问卷的可信度很高,研究基础得到保障。
(二)模型结果
表3是潜变量对观测变量的负载拟合结果,表中列示了每一个负载的非标准化估计值、标准差、估计值除以标准差的比率、与参数检验值为0的零假设相联系的P值。从P值一栏中可以看出,所有负载均在0.05水平上显著不等于0。
表4是模型中协方差的拟合结果,从P值一栏中可以看出,所有协方差在0.05的水平上显著不为0,所有的协方差关系都达到了显著,说明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了实际数据的支持。
表5是模型中潜变量方差拟合结果,从拟合结果看,模型中没有出现太大的无意义方差或者负值的方差,因此,方差的拟合结果是有效的。从P值一栏也可以看出,所有的方差都达到了显著。
以上结果可以通过模型来显示(如图1)。
由以上图表可知,测量模型各个标准化因素负荷系数均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研究所设计的问卷题目可以恰当地表达和衡量各个潜变量。
(三)结构模型分析
1.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结构模型的验证旨在利用SEM分析ERP环境下资金集中管理框架的构建是否受“资金监控力度”等六个因素的影响,需要对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进行评价,如果模型拟合程度高,则可以根据潜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模型拟合度结果如表6:
表6中四个拟合指标都达到了标准值,说明此模型总体上符合拟合要求。
2.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表7列示了模型路径,AMOS的分析说明了本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结构方程分析的拟合度较高。研究假设的验证如表所示,六个标准化路径系数均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从而验证了六个研究假设。
H1:资金监控力度越大越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527,P值=0.046),假设成立。
H2:资金预算控制得好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686,P值=0.026),假设成立。
H3:网上银行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553,P值=0.001),假设成立。
H4: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有利于对资金进行动态监督(R=0.537,P值=0.003),假设成立。
H5:资金管理决策系统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691,P值=***),假设成立。
H6:控制风险有利于资金集中管理(R=0.673,P值=0.007),假设成立。
结果显示模型有良好的拟合度,模型中的观测变量因素负荷达到统计显著水平,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全部得到验证。影响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因素依次为:控制风险、资金预算控制、资金管理决策系统、网上银行、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资金监控力度。因此,对这六个环节予以重点关注,使各因素相互协调,将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风险,增强对成员单位的资金控制力度,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有效使用,使资金创造最大的价值增值。
五、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因素依次为:控制风险、资金预算控制、资金管理决策系统、网上银行、财务、物流等模块信息的集成、资金监控力度。
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框架的意义在于:应用ERP管理理论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归纳,结果表明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构建不仅取决于在ERP基础上的各公司协调动作,还取决于企业风险的控制能力、资金预算的控制等因素。从实践角度来讲,国内企业利用ERP技术提升资金集中管理水平的时候,应当在理论的指导下抓住重点、理清脉络,通过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框架,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资金成本,加强流量和流速的控制,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 林嵩.结构方程模型原理AMOS应用[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黄芳铭.结构方程模型:理论与应用[J].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4]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张瑞君,邹立,封雪.资金集中管理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69-75.
[6] 王松.ERP系统业务流与资金流同步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8(1):80-81.
[7] 邵建华.基于ERP的资金集中管理应用案例及分析[D].天津大学,2005.
[8] 汪路明.基于ERP环境下的企业资金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9):32-33.
[9] 张敏颖.基于ERP系统的货币资金实时监控研究[D].厦门大学,2009.
[10] 陈泽明,徐华.资金集中管理的层次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1):11-12.
[11] 庄国春,王珂珂.网络环境下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