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大成本战略,变危机为契机

2013-12-29 00:00:00董丽芳
会计之友 2013年5期

【摘 要】 文章从美国会计学会1951年对成本的定义“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入手,引出了大成本的概念和大成本战略实施原则,并简要论述了西山煤电集团在当前煤炭市场下行的趋势下,如何实施大成本战略,变危机为契机。

【关键词】 大成本战略; 西山煤电集团; 举措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2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显示:5月份以来,煤炭需求回落,价格下降,产量继续增加,全社会存煤快速增加;6月末,库存达2.78亿吨,市场供大于求趋势明显,企业货款回收困难,回款中承兑汇票比重大幅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西山煤电集团也概莫能外,从十年前的黄金期步入了低谷,多个选煤厂和矿井开始间歇性停产待售。这次煤炭经济下行持续时间、影响程度和范围目前还难以预测,但前景不容乐观。那么西山煤电面对这次经济危机,应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只要发挥成本优势,实施大成本战略,就一定能变危机为契机,重振西山雄风。

一、大成本的内涵

关于成本的定义,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各有说辞,各不相同,美国会计学会1951年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本文采纳这一定义,认为除了政府补助和接受捐赠外,企业的每一项行为几乎都是有价值牺牲的,都要为之付出代价。行为目的不同,成本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就有了各种不同的成本概念。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的总和为产品成本,即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在成本预测时,用到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在决策分析时,有付现成本与沉没成本、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机会成本与估算成本等;在成本控制时,用到标准成本、计划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可控成本等;在进行企业并购时,用到并购成本;就企业本身而言,因管理的跨度和幅度不同,组织的效率也不同,组织的运行成本也不相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又有了法律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诚信成本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成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本的概念也会越来越广,故笔者用大成本来概括。

二、大成本战略的内涵

既然大成本的内容如此广泛和复杂,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统筹协调,才能发挥成本优势呢?这正是本文的主题——实施大成本战略,其关键就是以最小的牺牲获取最大的收益。战略管理大师迈可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笔者认为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和行业周期,及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来适时实施大成本战略。不管哪种情况,总体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实施之前应进行战略分析,因不是本文论述的主题,故不做论述):

(一)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

虽然大成本涉及广泛,但因为行业特点及发展阶段不同,必然有轻重缓急主次先后之分,在不同阶段应抓住重点环节,牵住牛鼻子。

(二)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

成本效益的原则就是以各项成本之和为最小来获取最大收益,例如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进行安全生产。这三者之0Gm9yMe8HfW4x3MQPRwIxA==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实施大成本战略,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筹划和精密测算,以求得各种成本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三)处理好投资、生产与生活的关系

企业效益好时,资金充裕,既有资金投资进行规模经营或多元化经营,还能保生产、改善职工生活,但是一旦企业陷入困境,就要处理好投资、生产与生活的关系。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生死存亡,还关系到人心的稳定。

(四)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目前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如果只注重企业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影响企业的声誉。

(五)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企业的资金是有限的,是今天有钱今天花,还是今天花明天的钱,或用今天的钱为明天赚取更多的钱,需要企业好的权衡。

综上所述,实施大成本战略的关键就是权衡利弊,善于谋划,不断创新,在各种矛盾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发挥成本管理的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多策并举,应对危机

笔者以西山煤电集团为例,论述煤炭行业处于低位运行的趋势下,如何及时调整,发挥成本优势。

(一)应对危机,文化引领

煤炭行业十年的黄金期,职工收入每年以不低于10%的水平增长,职工逐渐产生了麻痹心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提要降低工资水平,职工就开始有怨言,能把原因简单归为职工思想素质不高吗?当然不能。笔者以为,这是危机文化的缺失。比尔·盖茨常常说,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潮起潮落是自然界的规律,产品有生命周期,每个行业也有它的成长衰败规律,虽然我们未能做到未雨绸缪,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好在我们及时认识到:危机面前,统一思想认识是基础,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是根本。集团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进行形势任务宣传,特别是集团公司8月份组织的形势任务宣讲团把此项活动推向了高潮,职工们对当前形势有了正确的认识,又重新找回了西山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广大职工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再次展现了西山人团结奉献、求实进取的精神风貌。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的魅力在于永恒持久,应该把此项活动再深入持久些,形成危机文化,让文化引领企业方向,让文化渗透企业管理,让文化体现人文关怀,让文化体现企业执行力,这是应对危机的第一步。

(二)挖潜降耗,点滴做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形势任务教育,职工们了解到2012年上半年,虽然西山煤电集团的原煤成本同比降低1.67元/吨,比预算降低12.5元/吨,但比山西东部、中部地区兄弟单位的原煤成本分别高出100—200元左右,大家心里有了压力,更激发了动力,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信心满怀地投入到精细化管理、再降成本的热潮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开始,杜绝跑冒滴漏。要突破技术瓶颈,技术创新不只是科技人员的专利,要群策群力,鼓励一线职工搞小发明、小创造,通过采煤方法、采煤工艺、采煤技术革新以及高科技现代化装备水平的提升,优化生产布局,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生产环节,提高单产单进水平;要吃干榨净,力争使原煤成本比年初预算降低30元/吨。

(三)结构调整,重在并购

实施大成本战略,抵御市场危机,必须“两条腿”走路。除了挖潜降耗,还要增产增收,多方开辟渠道,加强资本运作。2012年5月31日,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与中国华电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对武乡电厂正式托管。由此,西山集团的电力装机容量由200万千瓦一跃上升到了320万千瓦。目前煤炭形势日益严峻,资金如此紧张,企业并购这种行为是否有必要呢?看一组数据:2011年西山煤电集团的销售收入是426亿元,同10年前的28.2亿元相比,翻了15倍多,这样的发展速度确实可喜,但与10年前曾落后于我们的兄弟集团相比,令人汗颜。2011年,阳煤销售收入达到1 187亿元,晋煤达到1 123.45亿元,西山煤电集团销售收入仅是阳煤、晋煤的35.89%、37.92%。差距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做强做大的经营理念上,西山煤电集团选择的是依靠自身积累和发展的渐进式道路,兄弟单位选择的是通过企业并购、多元化经营,大举进军其他行业。2011年,晋煤化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78.2亿元,占企业总收入的42.57%,仅化肥一项收入就比西山集团多52.2亿元。痛定思痛,集团公司把2012年定为“并购重组年”。经济危机对钢铁、焦化、电力等行业是重创,当然对煤炭行业打击也很大,但逢低介入,入市抄底,此时正是西山集团以最低成本进行投资的难得机遇,是西山集团改变“一煤独大”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应对市场风险、实现跨越发展的最佳时机,关键是要选好项目,实现协同效应。

(四)机构改革,运销先行

组织运行的低下、无效是企业资源的最大浪费,运销公司是集团举足轻重的部门,它一头连着客户,一头连着生产企业,它的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脉。十年的煤炭黄金期造成运销公司的现状是:舒舒服服过日子,高高兴兴拿工资。体面轻松的工作、优厚诱人的待遇,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挤进运行队伍,部分人员还通过各种渠道增加了领导岗位编制,致使运销成本快速上升,工作效率逐步下降,销售能力逐步弱化。目前正在蔓延的煤炭需求危机,给煤炭运销带来了很多困难,也给推进煤炭运销体制改革、运销格局调整、运销队伍重整带来了重要机遇,相信运销公司经过这次危机考验,一定能借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五)安全、质量、生产一盘棋

面对当前资金紧张的局面,安全、质量、生产孰轻孰重,山西焦煤任董事长2012年6月28日在参加西山官地矿民主生活会上做了回答:搞好生产经营是政绩,搞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效益好的单位要表扬,安全好、效益差一点的单位也要表扬,要重视干部的安全生产能力。这就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方针: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在对待煤质问题上我们也曾犯了错误,并为之付出了代价。在十年煤炭市场的繁荣期,因为是卖方市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我们把精力放在提高煤炭产量,扩大市场占有率上,靠质量求生存的理念逐渐淡薄,对煤质问题重视不够,对装车亏吨超水问题,用户也只能无奈,而现在是买方市场,煤质问题成了用户拒绝接货的杀手锏,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短板”,重新赢得客户信任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这就是无视质量管理付出的代价。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重树“靠质量赢市场,凭信誉求生存”的企业形象,正确认识质量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质量与效益的关系,靠诚信树形象。总之,在处理安全、质量、生存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以三者投入之和最小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四、危机的启示

丰田董事长奥田硕认为:只有那些能够自如地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变革的企业才可能超越时代地保持住自身的优势。战略变革有三种:提前性变革、反应性变革和危机性变革,这三种变革的时机选择很重要,时机选择越后企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西山煤电此次的应对举措即属于反应性变革。应该感谢这次危机,危机使我们自省: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找到了束缚我们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危机让我们成长:给了我们学习、改善、调整、变革的机遇;危机让我们清醒:没有永远长青的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未雨绸缪,引入风险管理;危机使我们懂得:紧日子要成本管理,好日子更不忘发挥成本优势,这才是成本管理的真谛。

最后笔者以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话与企业共勉: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愿我们的企业都能早一天达到这样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 西山煤电集团形势教育内部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