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升初心理适应性辅导管窥香港教育

2013-12-29 00:00:00黎文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小升初;心理适应性辅导;学长学姐辅导计划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升学后新环境的心理适应性辅导措施是香港教育的一大特色,这体现了香港教育以生为本,服务学生,从学生实际的基本需求出发的理念,同时也是香港教育关注细节,注重学生适应性发展的体现。

一、问题的提出

过去到香港往往是匆匆忙忙,以购物游玩为主,这次有幸随深圳市龙岗区教坛新秀研修班来到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聆听香港教育界资深人士讲座,深入参观香港的小学、中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教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我感受到了香港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独特教育理念。

我们参观的第一所学校就是汉华中学,这是一所直资一条龙学校,共12个年级,学校的建校理念是建设学习型组织作为学校发展及特色的基础,开展全方位和多元化的德育和体艺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情操、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新一代。关颖斌校长介绍学校情况时,我对他提到的小学升初中的心理适应性辅导措施产生了浓厚兴趣。

此前在工作中我就常常发现,不少初中学生焦虑、苦闷、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不良,其实这些现象是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的延续。可见初中与小学衔接的适应性问题很重要,这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适应,对中学各项规章制度的适应。

2. 对中学老师教学风格的适应,与新同学之间关系的适应。相较于已经熟悉了小学老师的教学风格,小学同伴的兴趣爱好,并且建立了深厚感情的老师和同学,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需要慢慢去了解和沟通,需要一个从相识到相知,重新建构深厚感情的过程。

3. 对班级地位改变的适应。很多学生在小学是优秀的学生,是班级的尖子,老师的宠儿,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步入中学,如果一时不能适应中学生活,找不准自己的新位置,往往会产生较强的失落感,这种心理也有待调整。

4. 中学课程增多,难度加深,学生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5. 与父母关系的适应。孩子升入中学,往往也进入了青春期,这是一个疾风暴雨的时期。此外,父母的角色逐渐要从衣食住行一切的包办者转向指导者,面对这些变化孩子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二、香港学校教育的答案

(一)香港学校教育的心理适应性辅导措施(以汉华中学为例)

表1 汉华中学的小学升初中适应措施

适应问题解决不好,很多孩子会出现学习成绩大滑坡现象。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无法挖掘自己的潜能,因而失意、苦闷、消沉,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升学阶段的适应性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现在龙岗的学校教育并没有特别重视此问题。比如我所在的学校,据我所知,举办过一些教师的交流座谈会,但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适应性辅导措施还是相对空白。

表2 深圳龙岗和香港关于小升初心理适应性辅导的措施

比较

从以上的调查表格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龙岗与香港关于小升初心理适应性辅导的措施的思考角度完全不同,一个以教师为导向,注重教师学科教学的衔接性,这当然可以保证教师学科成长的专业性,但是没有把握孩子的真正需求;香港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则是全新的角度,作为成年人的校长、教师们愿意弯下腰,处于和孩子一样的高度,了解到孩子们的真实需要,考虑到他们在升入中学后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带领小六学生体验中学学习环境,甚至走进中学的一些课堂,这让小六学生亲身体验未来所处的学习环境,形成心理准备与期待,做到了以生为本。

(二)心理适应性辅导措施的普遍性

香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是硬件条件虽然千校一面,但是软件特色却是千校千面,也就是说每个学校的特色都不同,不受行政干预,那是不是说只有汉华中学这所学校才这样重视学生的心理适应性辅导呢?我就此问题请教了汉华学校的严主任,他介绍说,汉华中学是一所一条龙学校,具备这样的条件很容易,其他学校如果只有小学,一般也会和集团所属其他中学或邻近的中学进行沟通交流,总体来说,香港的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心理适应性辅导。

我在参观另一所培侨小学时,也重点考察了这个问题,连文尝校长也肯定了这一答案,同时在连校长的办公室里,我看到很多中小学交流的资料照片,还有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参观的照片和感谢信。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确信了香港学校教育的确非常重视各个学段学生升学的心理适应性辅导,这是香港中小学教育普遍性的理念与措施。

(三)学长学姐辅导计划

不论是幼儿园小朋友适应小学生活,还是小六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我发现心理适应性辅导措施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不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还有学长学姐为学弟学妹制定辅导计划,这个有意思的措施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培侨小学介绍图片上,我看到了小学生们为来访的幼儿园小朋友讲故事,介绍学校环境,帮助他们在食堂进餐;汉华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帮助小六学生参加中学大型活动,照顾他们。因此当学弟学妹们真正进入新环境时,他们并不孤单,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朋友,有了学长学姐的帮助,这比教师家长的帮助更有效果。

香港的书店有不少介绍“港孩”教育的书籍,港孩和现在大陆所说的90后、00后具有类似的特征:自理能力不强、物质丰富、以自我为中心等。在学校,让这些“港孩”帮助小弟弟小妹妹,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四)升学阶段的适应性措施背后代表的香港教育理念

从升学阶段这些适应性措施的安排和落实方面看,香港学校教育以生为本,注重细节,这是和香港教育的理念目标分不开的。2000年香港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方位学习、终身学习、全人发展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每个人在德、智、体、群、美全面地、具有个性地发展,注重学生智能、体艺、全人发展,能够一生不断自学、思考、探索、创新的应变,成为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掌握一定的生存本领,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有充分的自信与合群的精神,愿意为社会的繁荣,进步、自由和民主不断努力,为国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贡献的良好公民。

在港期间,聆听了几位香港教育界资深人士的精彩讲座,如香港前教育署课程发展处总监彭敬慈博士做的关于香港课程设置的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们初步了解到香港课程设置的理念,开阔了视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香港的课程设置最为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重视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比如香港学科设置有一门通识科,在汉华中学初中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第一项就是学生的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这和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类似之处,我在书店看到通识教育练习册,内容包罗万象,比如最近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据此提出的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价值观和态度。学生终有一天要结束学生身份,走上社会。作为教育的产物,学生成为社会上的主要活动者,他们的行为决定着社会的走向和价值观体系。如果学校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成为在社会上适应良好、具有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社会人,那还能是为了什么呢?

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有不少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到小学参观,这对小朋友来说是很好的活动。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活动往往流于表面形式,以参观校园物质环境为主,并没有真正深入体验小学的生活;而对小六升中学的心理适应性辅导基本上是空白。实际上深圳包括全国都有很多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具备心理适应性辅导的天然条件,但物质环境的适应不等于心理的适应。我们在心理健康课上会有此类的课程,但没有形成全员的认识和氛围,小中衔接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如果适应性措施做得好,会缩短七年级新生的不适应期,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发挥学长学姐的作用,建立互助小组,帮助小六学生顺利度过不适应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短短几天不足以全面揭开香港教育的面纱,但我深深地体会到香港教育的实效性和细节化。香港教育无疑正在一条最适合自身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路上前行,但无论如何变迁,以生为本,服务学生,以学生的基本需求和成长发展需要的导向是根本。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韩园林主编.感受现代教育——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赴港考察特色中小学杞记[C].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深圳,518172)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