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早已“全球化”

2013-12-29 00:00:00赵萌
世界博览 2013年2期

雀巢公司向中国咖啡农民收购咖啡的价格,依照的是纽交所的即时交易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咖啡原料虽然不能说比美国咖啡更便宜,至少也不应该更贵。

咖啡和可可、橡胶等并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作物,除了南美洲的巴西,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4月都是南北半球回归线附近咖啡产地最忙碌的季节。

在红海对岸的也门——马塔里和山纳妮两个产地的“摩卡”咖啡豆狂野泼辣、滋味明亮独特,被誉为咖啡中的波尔多葡萄酒,这令全球的咖啡收购商趋之若鹜;在位于也门南部的肯尼亚,国家最高峰——基里尼亚加峰的南坡向南地区生产着世界上质量上等的咖啡豆品种,它们有令人满意的芳香,均衡可口的酸和极佳的水果味;而盛产“飞人”国度的牙买加则诞生着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蓝山咖啡,作为全世界咖啡的主角,它来自于华伦福(Wallensford)咖啡园附近海拨一千米以上的蓝山山区。

在北回归线附近的高海拔地区中,先天具备这个地理条件的地方就是云南省普洱市,那里出产醇和、香气高的小粒咖啡。这在中国复杂的地理景观中属于一个“惊喜”,这也给当地2000多年世代以种茶为生的农户多了一种种植选择。

咖啡自被发现以来就有着和其他命脉型农作物不太一样的命运,咖啡农户、产地远不如从事咖啡附加值的商人更出名。在19世纪伴随着殖民主义的“传教士咖啡时代”,西方世界持有一种让野蛮民族变得文明,让所有化外之人受惠自由贸易的态度;而新世纪的“咖啡时代”则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全球化贸易和产业,在今天,“雀巢”、“星巴克”、“卡夫”这类从事咖啡事业的跨国公司扮演着咖啡贸易中极为重要的角色。

“咖啡客”在云南

张奎买了5000株咖啡苗,准备拿出10多亩地来种咖啡。

张奎家在大开河村,隶属于景谷族傣族彝族自治县,他的父母一辈往前一直都是种植茶叶,家里条件并不富裕,2010年之前一直和哥哥、父母挤在村里山坡上的老房子里。

由于张奎种植咖啡的技术掌握的不错,并在雀巢农艺师邬特的指导下,避免了茶农改种咖啡时容易犯的“中国式错误”,所以他家的产量相当可观。2012年,他和种咖啡致富的村民每家花费50万元从昆明请人盖起了小别墅。

张奎称自己目前50亩咖啡地每年净赚约15万元。根据普洱市提供的数据,当地201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4788元,张奎的收入是这个数字的10倍。村里像他这样的农户也有不少,“这比种茶强,大概收入是种茶的3倍,如果土地再多点还能赚得更多”。

在被问到是否喝咖啡时,张奎表示自己很少喝咖啡,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喝,而这似乎是大开河村咖农普遍的观点。这个村子的村民,似乎还不够适应这种“全球化”的消费思路。

“全球化”被诠释地最形象的一次是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故事讲述了在降低经营成本的考量下,工资低廉又会说英语的印度大学生如何征服了美国电话网路销售公司,鼓动了各大公司纷纷将自己的呼叫服务中心迁往印度。

而在大开河,“全球化”的故事集中在金发碧眼的比利时籍农艺师邬特身上。这位勤勤恳恳的技术人员不仅带来了雀巢的咖啡种植技术,还把跨国快消巨头的整套收购与供应链都带了过来。

2013年1月7日早晨10点钟,在位于普洱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的雀巢收购仓库门外,几个皮肤黝黑的男性农民用焦急的目光打量着里面的工作人员。

一位小伙子对记者说:“感觉今天价格还可以,就送到这里来了。”

经雀巢工作人员指点,原来这位小伙子口中的价格就是“纽交所”当天的咖啡价格。小伙子还告诉记者每周一到每周三都会收到雀巢公司发来的当日价格短信,他自己有时也会麻烦城里的朋友帮着上网查查。

据了解,这位小伙子当天从家拉了3吨已经脱了皮、呈蓝绿色的咖啡豆,准备以17.65元每公斤的价格出售给雀巢。

而此时在不远的雀巢农艺服务部外,则站着一些通过杯品检验、拿到支票的农民。

据雀巢咖啡农艺部经理邬特称,从2012年11月19日开始的收购工作一直持续到2013年3月份,而本年度雀巢的收购量还将保持在8000吨左右,并且都是和农户直接打交道,排除中间商收购。

其他巨头也加入到原料竞争之中。从2007年至今,星巴克在云南的咖啡采购量增长了约20倍。雀巢、星巴克、卡夫等巨头采购量约占普洱市年产量的30%左右,德国、意大利一些咖啡商人也开始试水普洱,而江浙沪一带的咖啡馆因为看重云南咖啡的品质,从2010年开始进行小规模采购。

普洱梦

就在记者对2012至2013咖啡收购季进行采访时,普洱市刚刚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了“中国咖啡之都”的称号。然而,穿过普洱市的大街小巷,你很难发现一家像样的咖啡馆,更不要提咖啡连锁店。不过这被咖啡产业巨头视作绝佳商机。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对《世界博览》记者表示,中国现在平均每人每年才喝3杯咖啡,欧洲人平均每年要消费600杯,可见这个市场的想象空间不小。

普洱市科飞咖啡公司是普洱市70多家咖啡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咖啡豆是从普洱当地收购,但是最终的包装、成品环节一直都是在杭州和上海做。因为这边对咖啡文化理解还不是很深,上海那边做的更洋气。未来我们希望都在普洱当地进行,这样也可以减少成本。”

无限的咖啡商机和打造咖啡全产业链,目前也是普洱市政府眼里最重要的事。去年,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65万亩,投产27万亩,实现咖啡产量3.65万吨,产值9亿元,出口2.47万吨,创汇9990余万美元。不过,3.65万吨的产量只占全球产出总量5‰不到,由于目前全球化的商业价值链制造这一环节很难产生巨大效益,价值创造均转移到了流通这一环节,这意味着普洱市和这些巨头们在未来要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