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物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

2013-12-29 00:00:00黄胜潮张斐斐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1期

摘要:“京津冀”区域内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物流业受其他产业的影响较大,但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因此,京、津、冀应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实现优势互补,以高效的物流业促进区域内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物流;投入产出分析;产业关联分析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将投入产出分析和产业关联分析相结合,利用2009年“京津冀”所涉省、市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对“京津冀”区域物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利用2007年京、津、冀三地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并针对京、津、冀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鉴于物流业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三个投入指标:固定投资与生产总值之比、运输线路长度全国占比、从业人数全国占比;五个产出指标:货物周转量全国占比、货运量全国占比、客运量全国占比、客运量全国占比、生产总值全国占比。

一、“京津冀”区域物流业投入产出分析

在投入方面,北京物流业固定投资占GDP的比重和从业人数占全国的比重都较高,但受地理位置和区域面积的限制,其运输线路长度占全国的比重较低;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物流业的三个投入指标水平均很低,但河北省物流业的投入指标整体水平较好。产出方面,北京物流业的产出主要集中在客运方面,货物运输量较少;天津物流业产出则集中于货物运输,客运较少;河北省货运和客运方面的产出较为平均。总体来看,在“京津冀”区域内,京、津、冀三地物流业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依赖和互补,这为发展“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从发展情况来看,“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和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且均以资源密集型的能源和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物流业的运行效率对区域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

二、京、津、冀物流业产业关联分析

产业关联的实质是资源在各个产业上的优化配置问题。产业关联分析,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计算相关的关联系数,通过对系数的分析揭示各产业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产业关联分析包括中间投入分析、中间消耗率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分析、完全消耗系数分析以及产业间的结构分析和产业的波及效果分析。下文对京、津、冀物流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所有数据由《河北经济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市统计公报》公布的2007年度的投入产出表整理计算得出。

(一)京、津、冀物流业产业特点分析

中间投入率是某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反映了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需从其他产业购进的原材料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价值率就越低,两者反向变动。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所提供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反映了各产业的总产品中有多少作为中间产品为各产业所需求。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就越带有原材料供应产业的性质。

1.京、津、冀物流业中间投入率、需求率分析

京、津物流业的中间投入率很低,分别为13.403%、7.122%,说明其物流业为“高附加值、低带动力”的产业,而河北省物流业的中间投入率为52.387%,说明其物流业为“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京、津、冀物流业的中间需求率分别为9.109%、7.122%、86.727%,可见京、津两地的物流业为生活服务业,而河北省的物流业为生产服务型。综合来看,京、津两地物流业的中间投入率、需求率均很低,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而河北省这两个指标都较高,说明河北物流业可以很好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2.京、津、冀物流业中间产品的比重

中间产品是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为本产业和其他产业所提供的中间产品和服务,反映各产业为社会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服务的支持。“京津冀”物流业的中间产品比重都较小,其中,北京为9.10,天津为12.818,河北为5.531.数据说明在整个区域内物流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持力度较小,没有发挥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和整个经济体的带动作用,因此,在“京津冀”区域内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有待大幅提高。

3.京、津、冀物流业地区依赖度分析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物流业的发展也必将与其他地区经济、产业的发展相联系。地区间的依赖度主要由流入和流出来反映。北京物流业流出比重较高,流入比重较小,其中,流出比重为73.432%、流入为17.631%。说明,北京物流业对外部的辐射作用较大,而外部对北京贡献较小的。天津物流业的流出流入比重分别为86.342%、138.749%,说明天津对外交往密切,物流业对外部依赖程度较高,这与天津制造业发达,原材料需求量大有关。河北省物流业对外交往情况与天津相反,其流出比重最高,为121.321%,流入比重为66.272%,其对外依赖度程度较高,物流业为其他地区提供服务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河北省物流业的发展对外部的辐射作用较大,同时也与河北省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高有关。

(二)京、津、冀物流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1.直接关联分析

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产品的供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的生产以及任何一种产品,都会成为其他或其他行业生产的投入要素(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除外),同时,它也会以其他产品或其他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在产业的技术供给方面,一个产业的生产,需要其他产业为其提供技术水平层次相当的生产手段,它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相互关联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使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产业关联可分为直接前向关联和直接后向关联。直接前向关联是某产业部门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直接后向关联是某产业部门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直接前向关联系数、直接后向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分式别为:LF(i)=xij/xi;LB(i)=xij/xj (i,j=,1,2…n)(1)

式中,xi为i产业的全部产出,xj为对j产业的全部投入,xij为i产业为j产业提供的中间投入(也可以理解为j产业对i产业的中间需求)。

北京和河北物流业的直接前向、后向关联系数均较低,说明其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天津物流业的直接前向、后向关联系数均较高,分别为1.308、0.727,表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关联度很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2.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指某一产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自身和其他产业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指当某一产业部门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直接和间接消耗各部门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完全消耗系数揭示了产业、部门之间的直接、间接联系,它更全面地反映和刻画了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

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公式为αij=xij/xj,式中,xi、xij同式(1)。记A=(αij)是由直接消耗系数构成的矩阵,B=(bij)是由完全消耗系数(bij)构成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且B=(E-A)-1-E,其中是单位矩阵。

计算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物流业的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情况很相似,物流的发展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均最高,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为明显。这充分说明,在“京津冀”区域内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加快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步伐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都有很好的促进带动作用。

3.分配系数分析

各产业部门产品的分配系数计算公式为:hij=xij/xi,式中,xi、xij同式①。其经济意义是i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分配给(销往)j产业部门作为原材料的产品数量占i产业部门生产总量的比重。计算结果显示,京、津、冀物流业的中间产品(服务)主要销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物流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636、0.368;0.414、0.352;0.387、0.124,这说明“京津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

4.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分析

在产业结构系统中,某一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发生波及作用。通常把某一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叫感应度,而把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作用叫影响力。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感应度和影响力是不同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感应度较大的产业将首先受到较大的社会需求压力,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影响力系数较大的产业,通常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一般情况下,感应度和影响力都较大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感应度系数为nqijqij,影响力系数为nqij/qij,式中qij为完全消耗系数表中对应的元素。计算得出京、津、冀物流业的感应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975、0.523;1.12、0.699;0.966、0.527。数据表明,京、津、冀物流业的感应系数较大而影响力系数偏小,这说明京、津、冀物流业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容易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结论

以上对“京津冀”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分析表明:区域内物流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持力度较小,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天津物流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度很高,发挥了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京、冀两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度较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京、津、冀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感应系数较大而影响力系数偏小,物流业的发展受限于其他产业的发展,也会制约其他产业的发展,易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京津冀”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物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北应充分利用紧邻京津的地理优势,建设辐射整个区域的现代化物流枢纽,以高效的物流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刘满芝,周梅华,杨娟.基于DEA的城市物流效率评价模型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9(6).

2.梁家豪,杜胜群,雷勋平.长三角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9).

3.楚岩枫,刘思峰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研究[J].企业经济,2007(12).

4.焦文旗.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障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8(35).

5.张子麟,武建奇.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经济与管理,2007(2).

*本文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1036,61170107)。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