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研究

2013-12-29 00:00:00雷蕾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1期

摘要: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似乎又把我们引入历史的车轮,让我们不能不重新关注起通货膨胀。西方理论界认为,通货膨胀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存在负相关关系。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关键原因即是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缺乏,所以应通过有效途径来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独立性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几次重大的通货膨胀(图1)。1980年通货膨胀指数同比增幅达6%。1988年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创造了建国近40年以来上涨的最高记录,增幅达18.8%。1994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24.1%,2008年CPI增幅达到5.9%,2011年CPI增幅达到5.4%。

纵观我国历次通货膨胀,具体原因各有不同,但总的来看,通货膨胀大都是由于货币发行量过多造成的(表1),当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量的增加速度赶不上货币增长速度的时候,就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对通货膨胀的控制是一国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而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强弱是通货膨胀能否得到有效治理的重要原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能否依据客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宏观经济,从而实现物价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并且中央银行在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不受政府或其他任何经济主体的制约。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较难实现的关键因素在于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又是中央银行本身缺乏独立性的重要表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强,对通胀的治理越有效。

二、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仍然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以经济是否独立为视角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提供贷款。”从而避免了政府的财政赤字货币化,避免了中国人民银行成为政府融资的工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仍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财政赤字。2005年后我国的国债规模增长了1倍多,截止2011年末,我国实际国债余额为72045亿元,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3%。而商业银行是我国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者,实则是商业银行对财政融资,由此造成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影响物价。

(二)以行政地位是否独立为视角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国务院领导,对国务院负责。如美国、德国的中央银行不是对联邦政府负责而是直接对国会负责,如欧洲中央银行是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各国政府监督的。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由国家主席任免,但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任职时间并没有明确规定。并且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官员的任免受政府行政干涉比较严重,缺乏很强的透明度和自由度,且和各个金融机关人事渗透比较多,相互间人员交流较为频繁,同时,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多带有行政背景,较少有金融类专家或民间机构代表人士。这种人事不独立的状况,也削弱了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地位。

(三)以政策是否独立为视角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第2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这说明了中国人民银行身兼多职,不仅要完成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实质上还担负起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汇率等职责。而多重经济目标往往在同一时期是无法兼顾的,在政府和社会等各种压力之下,中央银行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往往服从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等其他经济目标,这样通货膨胀往往不可避免。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政府试图通过增加银行贷款和创造需求来刺激经济,中央银行为了配合政府经济增长目标,采取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从2008年的9月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并多次下调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从原来的17.5%下降到12月份的15.5%。二是加大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放松了对银行信贷的规模控制,2009 年3月份我国当月新增贷款额达到18917.11亿元,全年新增贷款为96490亿元,超常规增长。2010年1月份新增贷款额达到13900亿元,2011年1月份当月新增贷款额达到10400亿元之多。1997年4月15日国务院颁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规定政策委员会为“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 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委员会只是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并没有货币政策的决定权,而我国每年的货币供应量等都要报国务院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并不独立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货币化。

从以上三个方面都说明中国人民银行是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加上我国某些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地位受到很大的威胁。如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所以汇率制度严重缺乏弹性,这也是我国中央银行不得不超发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稳定外汇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外汇市场唯一的做市商,使得外汇占款成为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高速发展,2005年对外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2006-2008年我国贸易顺差连年创新高,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通过投放基础货币来收购大量的外汇。2011年末我国的外汇占款达到232 388.73 亿元,如此高额的外汇资产终将形成基础货币一部分直接到市场流通,另一部分通过银行信用创造,使得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增长。为了冲销这部分货币,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手段来回笼基础货币,当这种冲销成本高到央行无法承受时,央行既有的独立性地位就会受到威胁。

西方理论界一致存在这样一种认识,通货膨胀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但是中央银行到底应该有多大的独立性一直是一个难以定论的问题。有些学者开始由理论研究转向实证分析,运用实证方法探讨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总目标直接的因果关系。

1990年,哈佛大学实证研究报告证实:只有中央银行保持高度独立性,才能在低通货膨胀中实现适度的经济增长和低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强,乔海曙.中央银行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2.刘凤.国际收支顺差、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独立性[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5).

3.刘丽巍.当代中央银行体制——世界趋势与中国的选择[M].人民出版社.

4.赵静梅.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5.陈学彬.中央银行学概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6.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7.东方财富网http://data.eastmoney.com/cjsj/xzxd.html

8. 张强,乔海曙.《中央银行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