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我国与金砖国家工业共同发展

2013-12-29 00:00:00吕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4期

摘要: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全球需求结构深刻变化、世界生产方式变革等新形势下,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面临严重风险和挑战。本文通过对金砖国家已有合作基础的深入分析,提出合作共赢是金砖国家应对世界竞争格局新变化的根本要求并对如何促进我国与金砖国家工业共同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砖国家;合作共赢;工业发展

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展示了强大的活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工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时,金砖国家也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步伐,工业发展阶段的相似性和战略方向的趋同性为金砖国家工业共同发展迎来了契机。金砖国家不仅需努力拉动内需,促进本国工业发展,更应深化工业领域政府对话与交流,在工业领域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促进五国工业共同发展,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动力,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一、工业领域合作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一)工业所处发展阶段相近

从现代工业发展历程来看,金砖国家都处在工业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作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代表,金砖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相似的奋斗目标,并且工业发展战略一致。例如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战略角度来看,尽管金砖国家的具体的发展情况不同,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巴西与俄罗斯的城市化水平高,但工业化则显得滞后;印度、南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都相对落后,但最终目标都是提高本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二)各国资源市场互补性强

金砖国家的资源互补性扩宽了国家间的合作空间,为共同发展提供保障。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工业制造能力强,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主要需求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而被誉为“世界办公室”的印度则拥有较为发达的计算机、软件产业,但工业制成品竞争力相对不足。巴西农牧业发达,拥有丰富的铁矿石、铝、铜及锌等矿产资源,是世界主要的原料生产国,号称“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有强大的航天产业和军事工业,拥有极为丰沛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南非是世界公认的非洲代表性国家,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黄金、铂金和钯金生产国,为非洲的门户和桥头堡。

(三)彼此间工业品贸易诉求强烈

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金砖国家内部在工业领域的贸易来往越发紧密,贸易需求十分旺盛。从贸易产品来看,金砖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原材料和高端的零部件的进口需求强烈。具体来看,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主要以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制品和纺织服装产品为主,而进口则以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石(铬矿砂)、纺织原材料(棉花)、化学原材料和非金属矿产品为主。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除了机电产品及最近10多年兴起的汽车等产品外,主要以纺织服装、鞋帽、金属制品等轻纺产品为主,进口则主要以石油、天然气、木材及化学原材料等为主。中国与巴西的贸易,以出口技术水平较高的机电产品、化学产品及精密仪器,和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服装、金属制品为主,进口以铁矿石、大豆、木材、烟草为主。中国对南非的出口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纺织服装、鞋帽、金属制品及初级化工产品为主,同时机电产品的出口比例也很高;进口中,特殊交易产品、矿产品、珍珠宝石、木浆等产品集中了绝大多数的贸易活动。

(四)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金砖国家合作开展6年来,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拓展,成果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架构。目前,金砖国家已经建立了领导人会晤、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晤、联大外长会晤、常驻多边机构使节非正式会晤等对话机制,就重大国际问题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协调。同时,金砖国家正加强在世界银行、IMF和WTO等国际金融经济组织中的合作,发挥协同效应。金砖国家在G20框架下进行内部协调和合作,努力争取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降低美元依赖度、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碳减排和发展援助等问题上的共同利益,以相同或相似的声音表达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诉求。

二、合作共赢是金砖国家应对新变化的根本要求

(一)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促进产业回归,金砖国家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

近期,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尤其是美欧等出台一系列战略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制造业,而是要在新的技术平台上提升制造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巩固其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领域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欲借助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抢占世界制造业的制高点,他们通过贸易壁垒等形式压制后发国家的崛起。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其强劲的制造业发展态势将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牵制和冲击,并且这种掣肘不仅来自于这些战略措施中高端制造业环节的本土化回流,还在中低端制造出口业方面给金砖国家带来巨大挑战,再加上金砖国家受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导致国家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大,这些都是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二)全球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金砖国家工业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增多

随着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信心持续下滑,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短期内难现强劲复苏势头,高消费、高负债模式已难以为继,这使得全球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对金砖国家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出口模式、技术能力等方面提出严峻挑战,而且意味着金砖国家工业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适应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减弱的局面。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甚至萎缩的风险加大的同时,金砖国家工业进出口还遭受着来自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并且这种国际贸易保护的目的更加多样,手段更加隐蔽。这些对于金砖国家作为一批新兴经济体而言,全球需求结构的调整变化既提供了增强话语权、扩大合作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多工业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

(三)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加快,金砖国家工业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加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新的跨境投资、跨国并购和技术合作势头正在上升。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通过产业集中优势,发展核心业务,扩展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逐步在全球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系统集成者”。这些大公司把业务扩展到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牢牢地把持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形成了控制力强大的全球化公司并使得企业自身的政策演变成国家的产业政策。跨国公司这种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的生产方式,把国际化水平还不高、竞争力还不够强的金砖国家工业 “低端锁定”,削弱了金砖国家产业成长与结构调整的自主性。金砖国家工业参与国际分工的风险随之增加,这对金砖国家工业企业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挑战十分巨大。

三、促进我国与金砖国家工业共同发展的建议

(一)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工业领域合作新机制

金砖国家需要在坚定维护彼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领导人会晤的合作机制下,加快开展五国在工业领域方面的合作机制,促进金砖国家在工业领域政府对话、行业研讨及企业合作的制度化。不仅要把当前的合作内容抓好抓实,打造品牌项目,更需要根据各国工业发展需求探索新的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潜力。以工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政府对话与交流为前导,通过定期互访和开展部长级工业对话,加大对金砖国家间企业合作和行业商会合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我国与金砖其他国家建立沟通互动平台,在产业政策、标准制定、区域布局、人才与技术培训、学习交流等工业合作方面进行年度部署和规划。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遵守所在国法律,坚持诚信经营,尊重所在国习俗,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各领域合作出成果、见实效,进一步增强金砖国家合作的经济社会基础,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金砖国家工业合作机制。

(二)进一步拓展工业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金砖国家的资源禀赋各异,比较优势各不相同。我国提供大量工业制成品,印度提供信息软件和服务产品及矿石原料,俄罗斯、巴西和南非提供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能源和矿产资源。我国在工业转型升级阶段需要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转移出去,应引导轻工、纺织、家电等技术成熟的行业和国际市场需求大的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化工企业在境外投资合作。同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行业进行交流、培训等合作。例如,在新能源方面,我国可联合其他金砖国家,发出加强能源需求管理的倡议,重点加强能源需求管理和能源新技术开发和应用,而且从清洁煤炭技术的推广应用、深海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出发,加强与金砖国家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深入合作。

(三)积极创新工业领域合作的方式和手段

金砖国家应以双边、多边经贸合作为基础,利用工程承包、境外工业园建设投资等形式,循序推进,以不断累积互信,扩大共识。针对各个国家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合作方式。在南非、俄罗斯等资源大国进行投资开发自然资源;在农业较发达的巴西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在军事实力比较雄厚的俄罗斯投资发展航空和军事产品,如装备武器、大型飞机等。鼓励实力强、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开展成套工程项目承包、跨国并购、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区域营销中心。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引导国内生产能力过剩、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制成品企业去印度投资建厂;鼓励企业到南非以合资建厂的形式开展能源合作;同时,利用高层互访机会,帮助企业做好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减少企业市场开拓过程中的一些非经营性风险。

(四)建立完善工业企业“走出去”的支撑服务体系

促进我国和金砖国家工业共同发展,除了构建深入合作机制,还要注意建立配套的支撑体系:加强重要项目投融资合作服务,延伸资本市场合作和信息交流,鼓励民间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完善统计体系和专业型人才培养等等服务机制的建立。例如,对一些重点企业和具备境外投资经验的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适当简化重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出国手续等。积极搭建促进工业企业“走出去”的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分析国际市场前景、投资机会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企业提供海外市场动态、投资国国情等信息。大力培育发展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工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财会、评估、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

四、结语

金砖国家工业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砖国家要加强团结合作,发挥互补优势,要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赖平耀,吴敬云.“金砖国家”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统计研究,2012(02).

[2]蔡春林.国际竞争力视角下金砖国家发展优势评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3]卢新华.深化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对策思考[J].特区经济,2012(02).

[4]王一然.加快贸易结构转换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J].生产力研究,2012(03).

[5]汪巍.金砖国家多边经济合作的新趋势[J].亚太经济,2012(02).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世界工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