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剑指高房价

2013-12-29 00:00:00黄欢
中国证券期货 2013年12期

随着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闭幕,一系列的政策也相继出台。15日公布的《决定》,引发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纷纷杂杂的各路解读铺天盖地,褒奖与质疑并存。但不管怎样,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

三中全会所给出的方向,是号准了楼市病灶,让楼市回归市场,让市场自身调节,政府做好本职的制度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12日发布的决议公报没有提“房地产调控”字样,紧接着于11月15日全文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了要让市场决定性支配资源。《决定》涉及到房地产的四个方面,即市场化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和财税改革等,均是着眼于房地产业长效机制的建立。各界猜测,此举或加速房地产泡沫破裂。

越调越涨陷怪圈

《决定》消息一出,一些感觉敏锐的北京市民开始出没在抢房现场。据媒体报道:11月15日,位于大兴天宫院的保利熙悦春天售楼处,一天内就卖光了所有商住房。一位抢到房的买家第二天一早再次到售楼处买房。相隔一夜,最大的变化就是《决定》出台。他说:“今后市场管市场的,保障管保障的,不就是商品房涨价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22日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指数,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的多达65个;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则仍然保持在69个,只有温州一个城市下跌。

其中,北京9月份房价同比增幅高达20.6%,位列全国第一。上海、广州、深圳的同比增幅也到达到了20.4%、20.2%和20.1%,分列全国新房价格同比增幅的二至四位。这也是一线城市首次出现单月同比价格涨幅全部超过2成的情况。有业内人士称,实际增幅可能要高于目前数据。

而前9月房地产贷款新增1.9万亿元,同比增长19%。这一贷款的统计中包括了地产开发贷款、房产开发贷款、个人购房贷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其中个人购房贷款占大头。

个人购房贷款截至9月底的余额为9.47万亿元,增加了1.3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1.2%,增速比上一季度末高出0.1个百分点。这也是个人购房贷款今年以来连续第三个季度增速扩大。

有谁会想到房价涨幅榜长期高居榜首的北京却一直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发布区。从今年年初的国五条,到户籍限制,再到最近的房产税试点,一直到号称最严的京7条。可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仍然抑制不住房价疯长的势头,甚至跳进了越调越涨的怪圈。

多管齐下调房价

面对屡调屡涨的房价,刚需购房者“望楼兴叹”的同时仍然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房价调控方面新政的出台充满希冀。而11月15日发布的《决定》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房价调控”的字样,但多条政策却与房价调控息息相关。

《决定》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系主任赵秀池表示,更多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将使开发商得到融资的便利,有助于增加住房供给,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有利于稳定房价。

同时,房产税也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推进房地产税改革”,是因为当前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的原因之一是“一部分人拿着多套房也不出手。”从某种意义上讲,房地产税立法也是在促进供给。

随着时机的日益成熟,房地产税税种试点的扩围已经不可避免。作为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房产地税有利于改变人们对于房地产发展的预期、改变房地产脱离其本来属性,变为投资品的趋势。

“从新一届政府今年出台的措施手段来看,未来房地产调控去行政化已是大势所趋”,某研究中心分析师杨晨青表示,“这样的改变将有利于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房企和购房者都将有重大意义,至于一二线城市高房价的问题能否解决,则有赖于增加住房供应环节出现实质性的突破。”

号准病灶开良方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幕后,各项金融政策陆续公布。在房地产方面,《决定》的要求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比起祭出雷霆霹雳的抑房手段,全会的《决定》更加强调促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境外华文媒体分析称,这意味在“后三中时代”,中国大陆将更尊重市场机能,让楼市回归市场。

从房产税加速推进,可望成为率先实施的财税制度改革来看,《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等方式,代表将透过增加土地的方式,提高房市供给。

这显示此次大陆对房市调控着眼于长效机制,而非如以往在短时间内透过“限购”、“限价”等方式“打趴房价”,也可看出在美国量化宽松可望退场之际,一旦热钱一窝蜂流失、房价短时间重挫,大陆也忧心经济问题。

外媒刊文指出,三中全会所给出的方向,是号准了楼市病灶,让楼市回归市场,让市场自身调节,政府做好本职的制度建设。而既往的制度建设举措已经证明,楼市回归健康有序,仍需很长一段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工程推进,都面临着各种利益集团的阻力。不管如何,大陆楼市正面临着难得的去行政化调控机遇,这就是改革的机遇所在。

在全国百城房价连涨17个月的情势下,北京住房市场成交量悄然下滑。数据统计显示,11月份,含保障房在内的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7370套,环比下降21.3%,同比下降43.3%。二手住宅网签总量为11355套,环比上涨5.2%,但同比下降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