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漂族回乡买房的故事

2013-12-29 00:00:00
世纪人物 2013年3期

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严格的购房资格审核、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消磨了异乡漂泊者安家落户的信心,进城赚钱,然后落叶归根变成一些漂一族的新选择。而借春节返乡高峰,房产商们也打出“回家买房”口号招揽生意。但是,“回家买房”真的能一圆安居梦吗?

下面这些人的故事,耐人寻味。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或许会对你有些启示。

故事一:为寻求一种归属感

归属感是很多人追求的,因为这是一种认可,也可以带来安全感,有的人远离家乡,奋斗一生也得不到。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再加上限购令的出台,回家置业是我们这些外漂族唯一选择。

小王今年28岁了,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成为了北漂一族,他自称“年纪也不小了,该回家结婚成个家了。”准备趁春节假期回许昌看看房子。他说:“在外打拼这几年,也攒了点钱,但是想在北京买上自己的房子,还是不现实的,不如回许昌,许昌房价比北京低很多,攒的这些钱就可以付个首付,安稳过小日子了”。其实像小王这样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返乡置业的购房客越来越多。在2012年的楼市调控政策中,几乎全部一线城市都颁发了限购令。再加上不断飙升的房价,在一线城市购房成了每一个异地打工族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无奈他们纷纷将目光转移到了自己的家乡,希望能在家乡购置一套房产,找到一种潜在的归属感。

其实,除了一线城市房价过高促使了返乡置业,近年来三四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价值显著提升,每次回家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上学的时候总想,好不容易考到大城市来读书,一定要努力在这里立足,但是现在老家城市发展潜力也很大,工作压力也较小,待遇相对较高,闲暇时间较多,生活成本也降低了许多。”回家置业也挺不错的。

故事二:买不起大城市房子退而求其次

2006年,1987年出生的小张只身一人来到广州读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一家互联网企业从事媒体工作,并在今年年初,与同为异乡客的江西男友领证结婚,现租住在天河区。今年暑假,小张利用休年假的机会回了一趟老家湖北荆门。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她完成了看房、选房和下订买房,其速度之快连她自己都感到非常意外。谈到这次回乡买房的经历,小张坦言,广州高企的房价是促使她回乡买房的主要原因,“我们也想在广州买房,可是以普通工薪一族的经济能力,真是买不起啊”。

早在结婚前,小张与她老公就已经有了回乡买房的共识,而对于她回乡后的果断决定,她的老公也是十分支持,“首付款基本是我老公家出的,现在由我们俩一同还月供。”据了解,小张所选购的楼盘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掇刀区,作为一个坐享市政规划利好的新区,小张看重的是该区目前尚算亲民的房价及其日后的升值潜力。她所购买的单位是一个建筑面积约88平方米的两房,总价约33万元,预计将在2013年年底交楼。当被问及老家新房交付使用后,会否考虑出租减少空置成本时,小张则回应“暂无此打算,由于是新房,我和我的家人们都不愿意出租,加之当地租金普遍不高,说不定房租收入还不够维修费用呢。”

此外,小张还提到,选择回乡买房,实际上也是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铺路。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张与她老公都还想在广州打拼事业,不过,若在十年以后,考虑到就近照顾家中年迈的父母,他也有返乡发展的打算。但如果等到十年以后再购房,小张担心那时的房价又会在她承受范围之外了。无论是出于对未来生活工作的规划,还是基于对房价高企、资产贬值的恐慌,小张都认为现在出手并非被“购房热”冲昏了头脑,而是思前想后的明智之选。

故事三:为投资而买房

如今,广州住宅的整体均价早已破万,中心区住宅均价更已超过了2万元/m2。高高在上的楼价让越来越多的广州市民感到“买不起”。一些觉得楼市仍是最好投资渠道的广州人在慨叹投资无门之时,却发现返乡置业的新广州人的置业方式倒是能为手头不多的资金寻求新的出路。

马小姐的回乡买楼经历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老家在西安的马小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州打拼,经过10多年的奋斗,不仅把自己的小家安在了广州,还把远在西安的父母也“迁移”过来,一家人团聚在广州。但3年前,一次偶然的外派工作机会,让马小姐重新回到了老家西安。当时,她的工作之一就是走访了解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在熟悉了市场行情后,马小姐有了回老家买楼的想法。

马小姐说:当时,看中的楼盘是在大明宫旁,属于政府大力打造的一个大型新区。由于只有规划的利好,因此楼价还没涨起来,整个区域的楼价才4000多元/m2。“我看中的是当地最贵的楼盘——宫园壹号,单价要5800元/m2。但胜在规划有地铁,且只要两个站就能抵达西安中心区——钟楼。如今,也才不到3年时间,当地的楼价就已经涨过了1万元。”马小姐自豪地说。

在采访中,马小姐也坦言:“虽然说西安的楼价涨幅肯定不及广州,但好处是门槛低。我这套136平方米的单位,总价78.8万元,首付才24万元,这让我的供楼压力不会特别大。”

故事四:为求保值而买房

毕业就留在广州的郑小姐是贵州人,今年“五一”前,和爸妈一起购买了全国最大城中村改造项目,号称全国最大盘的贵阳花果园项目的一套三房单位。“我和先生在广州有一套两房单位,如果想再改善居住环境换套大房,还是觉得压力太大。再加上我的户口还在贵州,在当地买房可以提取公积金,当然也出于保值的考虑,还是在贵阳买了一套房。”

郑小姐告诉记者,她爸妈从原先一直认为钱要存在银行里,到近两年也转变了思路,认为拿钱来买房比放银行更好,“所以这次买的房子首付近五成都是爸妈给的,月供我除了用提取的公积金部分还款外,自己每个月就不需要还太多了,所以不觉得有很大压力。”

据了解,郑小姐购买的是花果园三期的一套约89平方米的三房单位,毛坯价格不到4000元/m2左右,总价不到35万元,而花果园之前两期最高曾卖过6000~7000元/m2。郑小姐也认为,贵州的楼市不是很健康,“不知道为何,大家都特别喜欢买房,我亲戚中,手里有5、6套房的不少,工作几年成家的年轻人里,手里有两三套房的也挺多。”但其实大部分单位都是空置的,租也租不出好价格。虽然郑小姐买的花果园单位要2014年才交房,但她也认为自己不会去住,“可能交楼后再放个几年,看到价格合适就放出去吧,也不希望赚多少,能保值就满足了。”

故事五:为父母选购“孝心房”

李先生是长春人,在北京开了一家公司,事业小有成就,目前已经在北京有固定的房产。据李先生讲,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太好,他本来想让父母跟他住在北京,这样也方便照顾,但父母去了几次后对那边的气候和生活节奏、饮食习惯一直适应不了,现在是说什么都不去北京了。为此,李先生元旦小长假便在长春看了几家楼盘,最终选定在恒大城,让父母安享晚年。

其实,所谓的“回家买楼”热的现象更多是折射了人们对于当前高房价的不满,有房才有安全感的中国人跟随政策利好,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本是件好事,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

然而,如果在这些城市中没有相关产业布局、配套设施建设,即使到处高楼林立,也不过是座“空城”。就算有了房子,但是没有了事业的前途和希望,人们一样无法安居。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人逃离北上广的同时,还有些人在逃回北上广。其实,无论在哪里置业,人们需要的更多是在一个城市生活的信心。

(综合中国新闻周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