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2013-12-29 00:00:00池昌斌
中国德育 2013年4期

我一直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生是不可规划的,因为人生的轨迹总是充满意外和神奇!山穷水尽、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我当老师的轨迹好像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这二十年的人生轨迹,我想用我的经历来说明一个简单的观点—如何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我怎么就选择了当教师?

我怎么就选择了当教师呢?不是因为我崇高,而是因为我没别的选择。我出生在温州市西南山区极其偏僻的大山里,那里被茂密的森林包围,海拔七八百米。最奇怪的地方是方圆十几里只有我们一户人家—独门独户。所以我一直好奇,我的祖辈到底是怎么思考的,为何选择这样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栖息之地?

因为在丛林里长大,所以小时候的我有着比较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但是严重缺乏在人群中生存的经验。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邻居”这个词语,我怎么也弄不明白。老师解释说:“邻居,就是你家边上的人。”我说:“我家边上就没有人!只有树!”我的父亲是一个比较有远见的农民,他的远见体现在没有把我送到山脚下的破庙里读书,而是把我送到离家二十里地的乡小学读书,他认定乡小比村小要好!所以我每天必须四点多就起床,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学校,求学之路就是现在流行的户外徒步。

因为我是山上来的,所以在学校里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同学们喊我“山头鸟”!就是从“山上下来的鸟人”!老师也不是很喜欢我,因为我经常迟到、性格孤僻。有一次因为下大雨,我过不了洪水暴涨的小溪,绕了一大圈到了学校,又迟到了,被老师劈头盖脸地收拾了一通,我就顶嘴了,老师扔了我的破书包,让我滚蛋!我捡回书包对老师说:“让我回家可以,但是你必须把钱还给我,我妈交了五块钱的学费,才读了一个月,起码要还我四块钱。”老师气坏了,说是教了一辈子没见过我这样的学生!第二天这件事情被我老爹知道了,于是那天晚上我们家就发生了“男女混合打”的家庭暴力事件。

1991年7月,初中毕业的时候,我面临的选择不多,要么上我们县一中,要么报考当地的中等师范学校。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我只能选择考中师,早点儿就业,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尽管我一百个不愿意当老师!

要考进当地的中师成为一名教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我的中考成绩还不错,但是,进入师范还要过重要的一关—面试!就是在面试的时候我出问题了,成了那一届唯一一个在面试环节被淘汰的倒霉蛋。一进考场我的两腿就直哆嗦,十几个面试官表情严肃。主考官首先让我读一篇文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接着我唱了一首很革命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后来发现唱的基本都不在调上。考官们开始交头接耳,我知道出事了。主考官问我:“孩子,你是哪里的?”我介绍了我家的基本情况,接着他说:“我们商议了一下,大家都觉得你不适合当老师,从里到外都不合适,你如果成了老师会误人子弟的。”面试结束后,我告诉了母亲面试结果,她急坏了,于是她发挥了中国农村妇女特有的坚韧—死死地跟着主考官,求他们再给我一次面试的机会。主考官不同意,后来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同意了,可能是出于同情吧!就这样,我有了第二次面试机会,最后还是没有通过,他们商议后跟我签了一个试读协议,就这样,我混进了教师队伍。很多年后,那位年轻的老师成了我们当地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而我34岁就成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这就是人生,总是充满灰色幽默!

我不得不承认,面试给我带来了阴影,我很不喜欢当老师,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不是当老师的料,还没开始就被判了死刑,根本看不到希望!所以,三年的师范生活我得过且过,也不好好学习,考试基本上都是勉强及格,还不幸补考了四五次,差点不能正常毕业。我在学校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听摇滚乐、踢野球,有一阵还喜欢上了画画和弹吉他,牛仔裤上还整了几个洞,一个典型的愤怒青年,三年光阴就这样荒废了!

不一样的乡村教师岁月

1994年7月,我从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毕业了,那一年我校有八个毕业生,一个成绩优异被保送读大学了,剩下七个待分配。到了八月底,分配结果出来了,四个在镇上,两个在镇边上,很不幸我不在这六人里面。出了我们那个偏僻的大山小镇,骑自行车四十分钟到了山脚下,再爬山一个小时左右,半山腰有座破庙,庙里有个小学—旺庄小学!名字还挺吉利的!这将是我的工作单位。

我很不服气,问主管分配的教办领导:“凭什么他们可以留在镇上,就我去庙里?”领导说:“那里需要你!你不去那里谁去那里啊!”“你不去那里谁去那里”成了支撑我这么多年一直往前走的精神动力之一,但我还是不愿意去那里。领导就说:“如果不去这里就去五十里地外的少数民族小学,怎么样?”我知道,作为农二代,我同样没的选择。于是我赌气选择去了外乡的少数民族小学,开始了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1994年9月2日,我来到了大山深处的这所畲族小学,一条小溪从学校门口流过,没有围墙,环境还挺美,我发现这个学校居然也是一个庙,只不过庙在操场边上。接待我的校长怎么看也不像校长,后来知道他早年是一个屠夫,后来转行成了民办教师。校长很热情,给我安排了房间。那里原来是学校堆放建筑用品的仓库,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打开了,一推开门,满地的老鼠屎,还有一堆瓦砾。说实话,心又凉了半截,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啊,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也算是有工作的人了。

我接手的是三年级,去教室见了学生,就是大家在媒体上看到的农村孩子的模样,穿着拖鞋、流着鼻涕、衣服邋遢、眼神清澈。其中一个头发灰色,脸色蜡黄的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张特别忧郁的脸。我的乡村教师生活就在这种很复杂的情绪中开始了。

工作初期,我基本上是一副无精打采的状态。秋天来了,有一天上午,我发现窗台上居然有孩子们送来的采摘的野菊花和桂花,还有几棵白菜,我拿起花儿闻了闻,挺香的!藏在远处的孩子嘎嘎地笑,那一刻,乡村孩子的淳朴感动了我,我突然觉得当农村教师也挺好的。

后来的几件事情慢慢地改变了我的工作状态。

那个灰头发的女孩一连几天都没来上课,我想去她家看看,到了之后吓我一大跳,屋子里乱七八糟,一堆孩子嗷嗷叫!这个女孩欠了学校一年多的学费,不准备读书了。回来后,心情一直不好,当天我就决定把我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她垫付学费,不是因为我崇高,而是我这个人见不得别人太痛苦,因为我也是农村的孩子。

一个周末,我在学校里无所事事,突然同事说村子里着火了,跑去一看,火光冲天,李庆区同学冲进火海抢他的书包,我组织了全班同学帮助他,这个举动给了学生温暖,也给了我温度,这些事情让我对农村教师和农村教育有了一种很直接的体会—做好农村老师首先要有良知!要有慈悲之心!回想自己工作以来的状态,就觉得有点罪过。

于是,我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想法,开始组织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孩子们也很喜欢跟我在一起。后来我知道,这就是有温度的教师,这样的老师能让孩子们感到温暖、安全与快乐,他们喜欢这样的老师。

我想说,好老师一定是有温度的,好的教材其实就是儿童的生活,好的教育是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好的教室在大自然,那里有大山、树林、小溪、麦浪,有小狗逛来逛去、小鸡快跑,可以听四季无声、观阵阵松涛,最好的教育态度就是淳朴和善良的情感。

乡村教师的生活单调且无趣,所以我就在摇滚乐和书籍中寻找精神慰藉,是摇滚乐与书籍陪伴我度过了一个个静寂的山村之夜。有一段时间,摇滚乐几乎成了我的精神支柱之一,从崔健的《一无所有》到窦唯的《黑梦》,从张楚《造飞机的工厂》到王勇的《往生》……这些作品以哲学般的思考描述了歌手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对诸多社会现象的前瞻性批判。一个好的摇滚乐手必须从常规中突破,无论是音乐的表达形式还是对问题的敏锐思考,都需要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其实,做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教师囿于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总是墨守成规,而摇滚乐则给了我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与思维习惯。同时,优秀摇滚乐作品传达的深刻思想也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启迪我不断思考课堂主题的高度与深度。另外,摇滚乐所倡导的自由思想也对我触动很大,在我看来,追寻自由是人最重要的权利之一,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在儿童身上根植民主、自由的思想种子。

再来说说书籍。我很幸运,在乡村教师生涯中借书消愁,无意中读了很多书,并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这对我后来的专业成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因为我深知,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关联。

我居然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2000年9月,我离开农村来到了城镇小学,所有这些变化只是源于一个特别简单的理由—因为爱情!1997年春天,一个去我学校踏青的陌生女孩成了我的女朋友,爱情像暴风雪似地来了,我这个农村教师为了和她在一起,奋斗了三年,进城了!15年后,我带上她和我们的女儿来到了北京,这就是人生,太多的意外!

到了城镇小学,我发现自己一穷二白,什么积累都没有,先从当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开始吧!

我当班主任的那些事儿

1.我的四年级(2)班:“官员”密集!和农村不太一样的学生状态。

2.竞选班级首席执行官—CEO,我们的班级议会,成功弹劾不称职的班级部长,民主有时候还真是个好东西。

3.在一个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详细设计寒暑假的生活—社会实践、打工挣钱、和每一个家长互动写信。

4.我和魏书生同台讲话。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我发现我可以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学科教学成长的那些事儿

1.2001年春天,我阴差阳错地有了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那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一等奖的背后,有太多的思考,从此我便开始了品德课堂教学的探索之路。

2.我设计的第二节公开课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次比赛坚定了我的信心,我开始有了方向感,慢慢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

2010年9月,不到35岁的我成功被评为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从毫无积累到特级教师,我用了10年时间。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我唯一的想法是:这已经成为过去,人要有一颗归零的心态,忘记过去,面向未来。我只是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有温度、有故事、还有点传奇色彩的老师。

2010年我生病了,病得莫名其妙,找不到原因,在医院里住了两个多月,医生告诉我结果可能会很不好,做穿刺化验癌细胞,在等待结果的那一周,我想到了后事,也想明白了很多问题,感触很深。曾经读过《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活佛告诉我,人要站在死的角度看活着。人生无常,做个平凡的小人物,爱过、恨过、成功过、失败过、有过希望、也绝望过,回头看,好多事情就淡了,人的一生要在锐意进取与生活闲淡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2012年8月,我选择了北漂。感觉自己像是蒲公英,会落在哪里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我最终来到了一个我从来都没想过要来的城市—北京。我最想感谢的是这二十年来我生命中的那些贵人,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和刺激过我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我才能够不断前行,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