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3-12-28 08:37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年5期
关键词:竞争力指标体系商业银行

国内外有关银行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内有关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出现的时间很短,体制改革还不完善,因此,有关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内现有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中,相关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评价及评级体系,其观点主要集中以下两方面。

其一是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例如丁欢欣在《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现状及评价指标构建》中从基础环境、知识创新和组织管理3个层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黄兰在文章《中国银行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认为银行竞争力指标设计的理论依据是银行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其平衡关系;焦瑾璞在《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中,认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包括竞争态势,当前竞争力,竞争态势,竞争环境几个方面。

其二是关于实际评价分析的指标选取。由于非财务性指标难以获取及量化,因此在研究成果中主要是针对财务指标提出,并且多数研究并未将指标细化,所以在竞争力评价与银行财务业绩评价二者无本质区别。因此,这类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缺点就在于未对竞争力有较大影响的非财务方面进行研究和评价,而且,对于财务相关指标也只考虑银行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等方面的指标,而对于银行发展、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考虑不足。

(二)国外有关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

国外对于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开始得较早,世界经济论坛首先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的竞争力归纳为4个方面即反映利率、资本成本、信用等级的资本竞争力,反映贷款、地区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的资本效率的竞争力,反映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等证券市场运行的竞争力以及反映中央银行、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服务效率的竞争力。

区别于世界经济论坛,标准普尔、穆迪公司等评级机构的评价较为侧重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而政府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级则从监督的角度进行,更加注重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在美国,1952年美联储和货币监理署将银行评价体系定义为5个方面。除此之外,相关专业报刊如英国的《银行家》杂志、《欧洲银行家》杂志以及《亚洲货币》等杂志更多考虑关于银行的一级资本、资产规模、收益率、银行经营的稳健状况以及其他指标。这一标准全面、客观的评价了银行现行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市场地位,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来源分析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重点是要识别决定或影响银行竞争力的相关因素,从而发现银行竞争力的因果关系并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我国银行业的体制,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那么对于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因素是有很多的,几乎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的一切方面。因此,我国银行竞争力研究必须确定一个分析方式,鉴于我国关于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做出评价,进而提出提高竞争力的途径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由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来源于资源要素、组织要素、制度要素和环境要素,因此,以竞争力来源为依据,在全面考虑当前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竞争环境的测评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因此,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笔者认为决定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一)当前竞争能力

银行在当前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代表着该银行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是一个时间剖面的现实性指标集,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财务会计指标。

(二)潜在竞争力

潜在竞争力代表了一个时间段内银行内部因素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它主要是以当前能力分析为前提,重点研究构成银行业竞争力的未来发展趋势,如银行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能力、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科技水平等,通过研究分析,判断其竞争力的后续发展能力。

(三)竞争力的相关环境

众所周知,银行业作为服务性金融机构,必然和整个环境发生联系。因此,相关环境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制约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那么,竞争力的相关环境主要是指社会发展环境、宏观经济环境、信用环境、银行体系环境等,以衡量外部环境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情况。

图1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来源构成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银行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涉及到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多种因素具有很强的系统整体性。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该充分体现出系统性原则,根据各种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做到对各项指标的合理取舍,以便使评价体系既能全面完整,又能突出重点。

(二)可操作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对各项指标的描述要做到概念清晰,便于理解,要有充分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非财务性指标,要有所取舍,以便于相关数据的获得。

(三)层次性原则

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并且这些因素交错在一起。要想科学全面的反应银行的竞争力水平,必须要使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层次性,既要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的真实情况,又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复。

(四)简单性与全面性原则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就必须要求把这些指标因素简单化,选的指标不宜过多,要具有针对性,既能反映要素性质,又容易被读者理解。另外,简单性原则也不是一味的追求指标越来越少,同时还要兼顾全面性原则,使得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当前竞争力方面

当前竞争力是构成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已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整体实力,它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实际的创造财富并获得财富的能力,是银行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实表现。目前,各种文献对于银行当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各异,但主要集中在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流动性、资产质量及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因此,本文也引用前人的观点,将银行当前竞争力分为盈利能力,流动能力,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4个二级指标,并且在此基础上分解三级指标。

1.盈利能力指标

(1)资产收益率。又称资产回报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资产收益率能有效衡量银行利用总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是反映银行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效果越好,该银行获利能力越强,竞争力越强。

(2)资本回报率。也叫资本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回报率=净利润/股东权益,是用来衡量每单位资本创造多少净利润的指标,集中反映银行资本的获利能力,表明对股东的回报程度。该指标值越大,表明银行的当前竞争力越强。

(3)收入利润率。其计算公式为:收入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指的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这是改变银行全部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该指标值越大,表明银行盈利能力越强。

(4)资产使用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使用率=营业收入/总资产。该指标直接反映银行资产水平,表明管理者利用资产和获取营业收入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表明银行盈利能力越强。

2.资产质量指标

(1)不良贷款率。其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越低,表明资产的质量越好,企业的竞争力越强。

(2)拨备覆盖率。其计算公式为: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反映银行对抗坏账风险的能力。拨备覆盖率指标值越大,表明弥补不良贷款损失的能力就越强。

(3)贷款损失准备率。其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准备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损失准备率越高,表明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强,从而表明企业的竞争力越强。

3.资本充足度指标

(1)权益占资本的比例。该指标是指企业权益和企业资本的比值。比例越小,表明企业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经营发展,有利于竞争力的提高。

(2)权益占贷款的比例。它是指企业权益和企业贷款的比值。比例越小,表明企业的贷款能够较大比例的用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竞争力的提高。

4.流动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银行可用在一年内变规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表明银行流动性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2)存贷比。其计算公式为:存贷比=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对银行来说,贷款发放占存款吸收的比例越小,说明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越稳定,其竞争力越强。

(二)潜在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潜在竞争力是银行尚未表现出来却可能在短时间里转化的竞争力,它是促进银行长远发展的主要力量,它代表了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经营你能力。潜在竞争力的具体指标集中在法人治理结构、金融创新和人力资源3个方面。

1.法人治理结构

(1)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评价的重点,主要是股权集中度分析。如果股权过度集中,即一股独大,就很容易发生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若股权过度分散,势必会导致企业竞争力的减弱,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

(2)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其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董事会一般拥有制定公司发展战略、雇用、解雇、发放高层管理者薪酬等相关权力。一个独立、有效和负责的董事会是公司治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3)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管人员对银行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发展方向。因此加强高管人员的激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对高管人员的激励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实施。

2.金融创新

该能力的强弱可以通过 “手续费收入所占比例” 来体现,金融创新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新的市场等方式获得新的利润来源,伴随着创新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范围经济优势的增强,降低交易成本,进而起到促进银行竞争力的提高的目的。所以该指标也属于正向指标。

3.人力资源

(1)学历结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推动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是员工的知识技术水平。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技能水平,可以为企业继续充足的后备发展力量,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年龄结构。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它不光带给企业无穷的活力,还丰富了企业的价值观,让企业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因此,员工年龄结构越年轻,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3)职称结构。合理的职称结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稳定员工情绪,激励员工上进。只有不断驱使职称结构合理化,才能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打好稳定的基础。

(三)竞争环境的评价指标

银行竞争力的提升不仅要靠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还要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综合现有对金融业相关环境要素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竞争环境的评价指标集中在经济实力、政府干预、法治环境和信用基础四方面。

1.经济能力

该指标主要由人均可支配收入体现,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构成环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经济能力的指标,通常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程度可由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体现,政府对银行的干预程度,与政府自身的财政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地区的财政能力越强,其兑现承诺的可能性就越高,帮助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因此,本文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这一指标来衡量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程度。一般而言,这一指标值越大,表明地方政府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干预程度就越大,进而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相对就越高,其竞争力可能越弱。

3.法制环境

(1)地方法制的健全程度。一般来说,地方法制越健全,越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越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

(2)法律体系的公正性。法律体系的公正性是评价企业所处的法制环境是否有意与企业的重要指标,只有公正的法律体系,才能很好的保护企业的权益,使企业沿着合法的渠道发展。

(3)产权保护制度。产权保护制度越完善,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越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

4.信用基础

(1)地方信用体系的建设。建设一个良好的地方信用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有力的发展平台,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2)社会公众信用形象和态度。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所生存的城市环境,更离不开城市居民的关注态度,社会公众的信用形象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良好的社会公众信用形象和态度有利于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竞争力的评价管理是银行管理日常业务的重要手段。因此,通过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进而构建竞争优势,提升银行的竞争力是本文的根本目的所在。当然,作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所提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只是一种初步的分析和探讨,特别是有关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模型选择以及数据处理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

参考资料

1.刘冬.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运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6(08).

2.林克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博弈评价[J].财会月刊(理论),2008(02).

3.孙文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企业活力,2008(05).

4.李向波,王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多层次灰色关联评价及应用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06).

5.丁欢欣.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现状及评价指标的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1).

6.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03).

7.李文军.商业银行的效率与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竞争力指标体系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日本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