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伟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190)
第一,计量单位或单位词头,继续贯彻使用国家法定标准。特别是科技计量单位,已经用得很习惯。 例如:个、十、百、千(103)、兆(106,这里的兆是百万)、吉(109)……;又如:电阻单位10kΩ,20MΩ,绝不能说一万欧姆,两千万欧姆;磁盘容量800GB,很少有人说8千亿字节;计算机主频2.5GHz等等。但是,在计算机速度方面如果直接使用计量单位的词头,很难行得通,例如:曙光5000A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60万亿次运算,一听就明白,没有人说成每秒160太次运算(姑且不说其歧义);天河1号超级计算机的峰值速度为每秒1206万亿次运算,若说成1.206拍次运算,在社会上就没有几个人能明白了。每秒千万次浮点运算,无人说每秒10兆次浮点运算。
第二,对数量单位词而言,笔者主张使用中华民族的习惯用法,即继续使用明清以来形成的四位进制体系。公元190年前后(约东汉时期)在一本名为《数术记遗》的典籍当中,便相当完整地记载了中国表示数量的数词。这些数词计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104)、亿(108)、兆(这里的兆是万亿,1012,台湾现在仍然用兆表示万亿)、京(万兆,1016)、垓(万京,1020)、秭(万垓,1024)、穰(万秭,1028)、沟(1032)、涧(1036)、正(1040)、载(1044)。
祖先创建的表示数量的数词体系非常简明、系统、严谨、准确,对于全国统一数量单位起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当时,能设计出这么多个数词,充分体现了祖先的聪明才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重要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继续推广使用。这个数词体系已经完全深入民心,全国各行各业都在使用中国传统的数词单位。
(1)十三亿中国人已经用惯了,非常普及,非常广泛,人们张口就来。例如:①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恢复到24.27万亿元成功超越日本(3.53万亿美元),成为列美国(15.08万亿美元)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②人类未来可采剩余石油储量大致也只有14 000亿桶;③天河1号超级计算机的峰值速度为每秒1206万亿次运算。(2)看来,国家法定计量标准也同意采用四位进制单位。参见国标“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表”下方的一个注解:“104称为万,108称为亿,1012称为万亿,这类数词的使用不受词头名称的影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可见,当时注意到了社会上常用的万进制计数法,但是少了点预见性,用兆字表示了百万。
第三,当务之急,是给“万亿”起个名字,其原因是:(1)国标已将“兆”字用作106(100万)的计量单位,且已经用惯,不能改变。(2)因为兆字被挪用,不得不重叠使用两个单位“万亿”来表示兆的原本数量单位,是不得已的笨办法,且与传统的单个汉字表示法不协调。因此,只要给“万亿”起个单名,四位进制方法就可顺利地推广使用了。选用什么字好呢,笔者认为最好找一个与兆音(zhào)相同或相近的汉字,例如,招。这样,万、亿、招、京、垓、秭、穰,既延续了古人习惯,又读起来顺口。
看来,在社会上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词头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符合国情的。相当于美英等国家,除了使用千位进制单位的国际计量标准之外,至今还在使用英寸、英尺、磅等。比如,生产数量巨大的磁盘和光碟、显示屏幕以及VLSI芯片都是使用英寸单位。在中国若一律使用三位进制单位,对于金融、商贸、民生及其他领域而言,可能无法行得通。例如:若某人说他年薪是二百三十四千五百六十元,那么听起来就非常别扭,必须转换成年薪是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元。美英等国习惯说大戏院里有10千个座位,而国人惯用1万个座位。
总而言之,在数量名词或单位词头方面,只能是两条腿走路,两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