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路”征文
往事一回首,甜酸各一半。
14岁,是横冲直撞的年纪。 我到各大论坛贴上自己的文章,包括市作协只有会员才能发帖的论坛。我的文章当然稚嫩,每发一篇,我都细心研读大家的评论,有说文字浮华的,有说逻辑混乱的,有说思想空洞的……当晚,我一定重新写一篇,力求完美。如此往复。
那是红红火火的夏日,七月繁花夏中央,晴丝千尺挽韶光,日光耀媚,像闪光灯,把我伏案写作的姿势定格在小城的记忆里。
那时候,会为随便一个人的批评否定或黯然或神伤,却仍然厚着脸皮把自己心爱的作品发到网上。就像淬火的凤凰,一心只想涅槃,再大的阻力都休想阻挡它追逐的脚步。他们不会理解,一个少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爱?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热情?
当作协主席评论说:“后生可畏,可以和你师伯师叔媲美了。”我抓住机会,打电话给他,问我可不可以加入作协,他同意了。至此,我更坚定了追逐的步伐。
第二年暑假,我打算加入更高一级的作协,主席让我抽空去他办公室拿申请表。完成一个短篇后,我就去找他。左等右等等不来任何人,却等来了狂风暴雨。那场雨,不是瓢泼不是倾盆不是淋漓可以形容的。查了手机才知道,传说中的“海葵”真的登陆了。忘了是怎么回家的,我捏了捏自己的脸蛋,发现自己没死。后来,那个在风雨中举步维艰的单薄身影时常出现在梦中,我被吓醒过,却还是说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关于文学路上的个中辛酸也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你可以爱动漫爱听歌,或者别的,可是像我们这样把爱好当成职业一般,把每篇文章当成遗嘱一般认真对待的人又有多少呢?
某些东西一旦存在久了,就会成为特征,比如掉漆的镜框,比如死不放弃的梦想。又比如——我们酷爱文学,于是我们穿着的是文学的外衣,背着的是文学的行囊……
又是冬天,这一季江南清雪下得绵长。此刻借用江苏作文题“忧与爱”,恰好应和了此番心情。故事因为其跌宕起伏,旋律因为其抑扬顿挫,所以受人追捧。而写作呢,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忧患性,所以更值得被所有作者和读者所崇敬和爱戴。
父母一再告诉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面,我要和我的同学那样一天十几个小时去和数理化搏斗,另一面,我还要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来看书写作。否则拿什么去和别人抗衡?挂钟的滴答声一声一声地宣告你的老去,而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却像晨钟暮鼓般日夜响起。其实,更多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名利,只是想证明自己。
没有文艺圈的背景,哪怕一丁点;没有哪位fa64ed1ebe6b46af0bba1ea8fdfedcf4亲人支持我写,从来没有。所有的上稿、出版、比赛……都是我一个人去联系去争取。
嘈杂的网吧里,只有我一个人在打作文,或者搜寻各种比赛信息,电脑显示屏上微弱的光,仿佛是希望之光,可以点燃我执着的梦想,可以照亮我内心的天地。
在夜深人静里,室友们早已熟睡,我总要打着手电筒写作,如果手电被宿管员发现并没收,那我就假借上厕所的名义去借着宿舍门口的路灯写作。
可是当颁奖典礼的舞台上只站着我一个未成年人的时候;可是当亲戚们羡慕妈妈不用给能挣稿费的我生活费的时候……我有理由相信一切的飞蛾扑火都是值得的。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一切的等待自有其意义。
因为要阅读、要写作、要修改,所以花费时间,所以被人遗忘——这是代价。我必须学会排遣孤独,我必须和自己对峙。
被退稿、被落选、被否定、被嘲笑……我必须学会适应。
另外,当时代乘着工业化的快车呼啸而来,我们不得不意识到生存所具有的极大的忧患性。连鲁迅都说——“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我们的爱好需要资本,像安妮宝贝般小资的生活也需要资本。但你看我的眼神——我一直在坚持,我比你想象中更努力。真正爱一样东西,再苦再累都会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
我依然可以很骄傲地告诉你——“我爱写作,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文字给了我力量,我写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梦想,我的一生,都在追逐着我的梦想。无怨无悔。
作者简介
锦错,本名张玲,现就读于江苏丹阳市第五中学,系丹阳市最年轻作协会员,未央文学社社长,入围“2012叶圣陶全国十佳小作家”,发表文章五十余篇,获得各类奖项三十余次。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