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战略创新历史分析*

2013-12-27 05:04苏玉娟
科学之友 2013年1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山西

苏玉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06)

1 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战略创新的历程

1.1 竞争战略创新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路子集中体现为,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国有煤炭企业实现了机械化、制度化、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定了煤炭企业发展的路子为“五个转变”“十二条方针”。“五个转变”是从手工业为主转变为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从单一生产原煤转变为多品种生产;从单一经营转变为多种经营;从不能控制重大恶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转变到基本上能控制;由小吨位的运煤工具转变为大吨位的运煤工具,并协助铁路、交通部门发展大吨位的运煤列车和水上顶推船运煤。“十二条”方针是:改革经济体制,发展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联营;大胆利用外资,放手开发内资;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加快煤炭开发,缩短建设周期;大力发展地方煤矿;发展洗选加工,调整产品结构;坚决执行“安全第一”的方针;巩固井下职工队伍;加强智力开发,提高职工科学文化水平;大力发展科学研究;统筹安排,同步建设,协同铁路、交通部门解决煤炭运输问题。

1985年煤炭工业部对煤炭企业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战略,大大调动了地方煤矿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小煤矿的发展对解决当时的能源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到1990年末,全国已建成大、中、小相结合的煤炭生产基地134个,重点产煤县数十个,地方煤矿遍布全国。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对煤田的破坏、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的加剧等。

21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不断推行循环经济发展路子,通过产业内、产业间的融合,实现煤炭企业横向、纵向和交叉的联合发展。为提高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竞争力,近些年来对煤炭企业实行资源整合,体现优进劣退的特征。

1.2 布局战略创新的历程

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战略创新受国家宏观战略创新的指导,在宏观战略创新的框架下进行职能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解放前,中国的煤矿主要分布在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的河北、山西,华东的山东和安徽。该时期,中国煤炭开发的最高产量是1942年的6.568 6×107t。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发展,这些煤矿陆续由解放区人民接管。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煤矿,除开滦、抚顺、淮南、焦作、阳泉、淄博和枣庄外,绝大部分煤矿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加上战争的破坏,基本上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煤炭工业开发战略创新的主导思想是“稳住东部,战略西进”。1949—1952年,在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方针的指导下,全国第一次煤炭工作会议确定了以全面恢复为主,重点建设东北的生产建设方针,力求使煤炭生产接近消费区。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东北的煤炭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五”期间(1966—1970年),为了全国“大三线”建设的需要,煤炭工业战略重点是加快“大三线”建设,迅速“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煤炭企业发展重点从华北、东北和沿海转移到西南、西北和江南,西南煤炭企业建设重点是六枝、盘县和水城;西南煤炭企业建设的重点是贺兰山和渭北;江南煤炭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西萍乡和英岗岭、湖南资兴和白沙、江苏的苏南和大屯、安徽的马鞍山、广东的梅县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企业开发又一次重大战略转移,逐步扭转北煤南运的局面。

“四五”期间(1971—1975年),由于“三五”时期重点建设“大三线”,江南煤矿已达到一定规模,而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的煤炭企业优势不明显,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为此,在1973年确定以东部区为重点,加强北方和华东骨干矿区的建设,加强淮南、淮北、兖州、开滦、古交等大型骨干企业的建设。为满足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能源基础,这是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发展的第三次战略转移。但是也存在采掘失调的局面,之后不断完善。

“五五”和“六五”期间(1976—1985年),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通过发挥老矿潜力、扩大新矿建设和小煤矿建设,增加煤炭产量,立足于通过发展机械化,提高单产、单进和资源回收率。1979年9月,煤炭工业部颁发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试行)。1979年5月,煤炭工业部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大调整,调整生产与基建、采掘、生产与生活、生产与安全等方面的比例关系。一方面,充分发挥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基础性作用,满足了全国骨干企业和经济建设的用煤。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补充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对乡镇煤矿“扶持、整顿、改造、联合”的方针,并制定了政策,搞活了地方经济,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充分发挥了不同层次生产的积极性。

“七五”期间,为了解决煤矿的安全问题、产品的单一问题、科技问题,提出了安全、效率、现代化矿井的任务,确定多种经营、安全生产、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格局。现代化矿井建设着重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采煤和掘进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矿井运输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培训正规化和思想革命化等。

“八五”和“九五”时期,由于受煤炭供大于求、亚洲经济危机等的影响,煤炭企业处于萧条时期,1998年煤炭部也被撤销。所有这些使该时期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处于缓慢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逐步从东、中部扩展到西部,陕西、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等地成为新时期煤炭开发的重要领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能源战略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创新提供了战略依据。

2 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战略创新的条件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煤炭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企业重组,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环境,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解决煤矿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存在结构不合理式、粗放式、低科技式、低文化式的发展特征。

2.1 集中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末,年产量在3×105t以下的小煤矿仍多达2万余家;而同期年产3×107t以上的企业只有10家,其中过亿吨的仅有2家,5×107t的也不过3家。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只是从形式上实现了“大”,并没有实现“强”,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从发展理念看主要目标就是要做“大”,企业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并没有协同关系,甚至只是挖煤。

2.2 开环式发展模式需要创新

目前,煤炭企业开环式的发展模式是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最主要原因。现在我们也谈煤炭的循环发展,其实只是实现煤炭资源节约式发展,如对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尽,对开发煤炭过程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只是对开环式发展方式的改进,并不能真正实现煤炭这种资源的循环利用,特别是无法充分实现对碳元素的循环使用,而创新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2.3 管理创新空间比较大

煤炭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首先,我国煤矿事故多发问题已经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三申五令要解决煤矿生产安全保障低、整体防灾能力差等问题。中国煤矿企业的安全水平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其次,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生产力水平整体比较低,资源浪费问题长期存在。有资料表明,产量占全国近65%的大中型矿井的回采率平均约为46%,资源富集地区的小煤矿的回采率约为15%,有的甚至不到10%.低回采率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不利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提高宏观管理水平,遏制低水平发展方式的继续。

2.4 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目前,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制度创新速度比较慢,不够细化,需在精细化管理思维指导下,做精细化制度体系。

3 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战略创新的意义

3.1 促进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高效化、有序化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若干意见》确定了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形成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创新的体系化发展特征。国家“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与以往规划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从企业规划上升为产业规划。也就是说强化了对煤炭产业的规划,弱化了对企业的发展规划,对企业更多地采用了原则、指导性任务,通过宏观指标作为指导。②政策转变。过去煤炭工业规划侧重于将扩大原煤出口作为发展目标之一。而在“十二五”规划中,由过去的鼓励原煤出口向鼓励煤炭企业境外投资采煤转变,这是政策转变的重要方面。③产业结构指导性转变。在此前,产业结构调整内容大都是“削主力副”,要求煤炭企业多元发展,最后导致一企多业,主次不分,难以做强。在本规划中,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取代了人们已习惯的“结构调整”,更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总之,国家宏观指导性政策是煤炭企业发展的指示灯。④“安全发展”已成为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发展的重要战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安全生产,2006年国务院制定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通过理念、制度、行业、物质等方面解决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安全问题。“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安全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3.2 凸显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转型的轨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通过规划和战略引领中国企业的发展。山西煤炭企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煤炭产量、产品结构调整、市场供求、煤炭价格、煤炭经营状况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政策,加大了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力度,全国原煤生产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一是全国原煤产量继续保持负增长,原国有重点煤矿增长,乡镇煤矿大幅度下降,产量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二是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产量增幅上升,洗精煤质量提高,产品结构优化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三是开拓进尺大幅增长,单产、单进继续增加,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大大提高。从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的状态来看,整个行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国家对煤炭行业实现“三降一升”(煤炭产量降下来,原煤成本降下来,拖欠货款降下来;煤炭价格升上去)的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之,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近几年来国家实施煤炭总量控制、关井压产、调整结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

3.3 实现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世界能源国际组织和能源专家的预测,煤炭仍是21世纪全球的最主要能源,它作为主要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分布的特点是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贫乏的油、气资源。中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是中国能源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煤炭在各种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目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约8.7×1012t,仅次于苏联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相比较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后备可供开采的资源严重不足,储量小而且开采成本高。煤炭是具有竞争力的能源,煤炭在价格上相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中国几十万个火电厂、工业锅炉燃用煤炭,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居民生活,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中国是农业大国,目前,农民生活中60%以上的能源仍靠柴草,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转变是必然的趋势,这将进一步扩大对煤炭的需求。基于以上原因,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战略资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

[1]张先尘,魏同,王玉浚.中国煤炭开发战略研究[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5.

[2]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经济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86.

[3]岳福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06—2010[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5.

[4]卢建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路径——基于山西省与中部及周边省份的比较分析[J].理论探索,2011(3).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煤炭山西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山西叹五更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