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意识焦点及其在音义结合中的作用

2013-12-26 07:25曹思远
学理论·中 2013年11期

曹思远

摘 要:意识焦点是人脑内部运动的主要方式,如同手电筒的光束一样不断在人脑中游走并照亮我们脑中的意识内容。意识焦点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同时照亮脑中两个无关的意识内容使得无关之关变得有关。初始条件下音义的结合正是在意识焦点的这一作用下完成的。

关键词:意识焦点;内部世界;外部世界;音义结合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08-02

人类在内化外部世界的时候,并非将外部世界中的事物本身装进大脑,而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并进一步形成内部世界。人的感觉器官能感知的外部世界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内部世界里储存的“客观事物”其实是精神的,意识的。因为感觉器官的缺陷,人们通过感知而最终大脑中所得到的内容其实也只是外部世界的镜像而已,而且我们每个人得到的外部世界的镜像都是零碎的、片面的,这些零碎的镜像就如同百衲衣一样拼合而成。在内部世界里,我们的意识内容一般处于折叠状态,大脑可以对这些意识内容进行处理,使它们折叠或者打开。那么,大脑是如何完成精神意识的折叠和打开的呢?我们又如何来检视我们所得到的外部世界的镜像呢?这时,意识焦点便出现了。

一、意识焦点的相关概念

我们的大脑如同一个黑箱装置,而意识焦点就像一个手电筒,在这个黑箱装置中不断游走,它的光束照到什么地方,我们原来处于折叠状态的那部分意识内容就会在瞬间展开,就这样唤醒了脑海中的意识内容。当意识焦点的光束离开这部分意识内容时,它又会重新折叠起来。更神奇的是意识焦点的光束可以聚光,可以散光,它的光速可强可弱,聚焦也可大可小。比如我们可以只想到“树”,然后与客观事物树去对应,也可以想到与“树”相关的其他意识内容,比如校园里的银杏树,甚至会想到关于银杏树的一些故事等等。这就是因为意识焦点的光束照射的范围不同,它可以聚焦某一点照射,也可以扩大照射范围。由此看来,意识焦点存在于人的内部世界中,是人的内部世界运动变化的主要方式。

(一)意识焦点的三种运动方式

意识焦点这个光束在我们黑箱般的大脑中运动时有三种方式或者说受到三种牵引。第一种运动方式就是布朗运动,即质点在不受任何外力的状态下,受内部分子的作用而产生的运动,这种运动是随机的,意识焦点在我们的大脑中做布朗运动,随机照亮我们脑海中处于折叠状态的意识内容,照到的意识内容便展开,当意识焦点的光束移走时它又会自动合上。第二种运动方式就是受到内部世界的牵引,即由我们思考的对象所牵引,比如我们想吃苹果,那么意识焦点就会随着这个牵引去游走并照亮我们脑海中关于苹果的那部分意识内容,我们脑海中可能会出现色美味甜的红富士苹果等。第三种运动是受到外部世界的牵引,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几乎是时时刻刻的,当桌子上放着一个红彤彤的苹果时,我们通过视觉感知到了,这时意识焦点就受到苹果的牵引,开始运动并寻觅到储存在我们脑海中的与苹果相关的精神内容,并使这些折叠展开,这样我们脑海中关于苹果的意识内容就被意识焦点唤醒了,这就是意识焦点受到外部世界的实物苹果的牵引而运动的结果。

受这三种方式的牵引,意识焦点可能会产生两个极端状态,一种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某一点,即意识焦点不集中,这是因为意识焦点一直趋向做布朗运动,光束不停地在大脑中做不规律运动,照到的意识内容很快展开折叠,又很快合上了。另一种就是意识焦点长期停留在某一意识内容上。比如沉溺于自己的内部世界不能自拔,即进入自己的内部世界并且执迷于某个精神内容,或者是执迷于外部世界某事物不能自拔,这都是病态的。

(二)意识焦点的功能

意识焦点最美妙的功能是能够把我们内部世界中两个无关的东西关联起来。外部世界中的两个事物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是无关的,但是我们内化的时候并非都能按照外部世界的模式来内化,我们可以把外部世界中两个相关的事物分别内化,使其在内部世界中无关;也可以把外部世界中两个不相关的时候在内化的时候相关起来。

那么外部两个无关的事物如何在我们的内部世界变得相关呢?这就需要意识焦点的光束把这两块意识内容同时照亮。因此,凡是被意识焦点同时照亮的意识内容就产生了关联,凡是没有被意识焦点同时照亮的意识内容在我们的内部世界里就不会关联起来。譬如,潮汐现象是由月球的引力引起,那么在外部世界中,潮汐现象和月球是有关联的,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并不知道二者的关联,这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只是分别把潮汐现象和月球内化为其精神内容,意识焦点并没有把这二者同时照亮,所以在当时人们的内部世界中,潮汐和月球没有产生关联。又比如很多生长在城里的孩子分辨不清小麦和韭菜的区别,这也是因为他们只是分别内化这两个事物,没有在内部世界中把它们关联起来的缘故。

外部无关的两个事物也可以被人类内化为有关,太行山脉地区曾经有一眼“喊泉”,当地人们声称,那眼神奇的山泉,在人们发出喊声时就会出水,这也是“喊泉”名称的由来。其实,“喊泉”只是一种间歇泉,人的喊声和泉水并没有关系,而当地人之所以认为它们二者之间有关联,就是人们在内化这一客观事物时,意识焦点把喊声和泉水涌出同时照亮,于是,这两个在外部世界中毫无关联的事物在人脑内部理所当然地关联起来。

我们认为意识焦点的强大功能就在于可以同时照亮几个意识内容,将无关之关变成有关。那么如何使意识焦点同时照亮几个不相关的意识内容呢?如上文所述,意识焦点可以受到外部事物的牵引而运动。人们在训练动物时,引导它们同时关注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这样在动物的脑海中就会产生关联。例如,在开饭之前先摇铃,接着把食物给小狗,这样,小狗的内部世界会通过意识焦点的照射把铃声和食物联系起来,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巩固了小狗内部世界中铃声和食物的联系,在产生这样的关联后,小狗听到铃声就会跑过来等待喂食。这种外部世界对意识焦点的牵引使其同时照亮几个意识内容,强调共时性,也就是必须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下,意识焦点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当然,意识焦点也可以受到共同思考的问题的牵引,从而同时照亮几个相关或者不相关的意识内容。这时不再强调共时性,可以是历时的,不必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以,我们可以畅通无阻地思考古人思考过的问题,和索绪尔、孔子等先哲思考同一个问题并产生共鸣。这样,通过意识焦点的作用,我们和古人也能产生交流,我们可以阐释老子的思想。当意识焦点同时照亮人脑中两个相关的意识内容时,我们在复习和巩固我们内化到的精神意识,当意识焦点同时照亮大脑中原来两个无关的意识内容时,我们的认识在进步、在深化。例如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终于将地球引力和苹果落地关联起来了。这就是在意识焦点的作用下,我们认识不断进步的表现。

二、意识焦点在音义结合中的作用

意识焦点能否把我们内部世界所有的意识照亮呢?回答是否定的。意识焦点能够照亮的部分我们称之为显意识,其不能照亮的部分称之为潜意识。也就是说意识焦点的活动范围只能是在显意识中,它无法进入潜意识的领域。我们语言所能表达的意识无疑是显意识,而且并非所有显意识都能用语言表达,语言能表达的只是所有显意识中的一部分。意识焦点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游走,使得语言的形成成为可能。当我们弄明白意识焦点的奇妙功能在于能使无关之关变成有关之关后,就不难理解语言最初的形成过程了。

恩格斯说,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特别是协作性劳动过程如围猎猛兽的过程中,单个人的力量常常是有限的,而交往、协作、配合以及分享成功的迫切需要,使得人们到了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于是语言产生了。语言的产生使得人的内部世界更加有效地外化、人们的意识内容可以通过语言形式整理、表达出来了。

人类外化内部世界的方式包括声音、手势、表情等多种方式,但总体来说众多方式都可归结为指号和符号两种方式,人们通过漫长的实践选择符号特别是语言这一符号系统来外化内部世界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存在天然的联系,它们的任意关联性使得符号有无穷无尽的容量。人类主要倚重一种手段来外化精神内容,那就是声音,这种声音不是人嘴里发出的自然的声音,而是语声,这种介质和手势、眼神、表情等其他手段相比,可以创造更多的区别形式,也就是说语声有更多的变化形式,这就为庞大的语言符号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如今,人类发展到现在,语言未曾涉及的领域几乎是没有的,人类驾轻就熟地用语声来外化自己的精神世界,俨然成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那么,声音和意义到底是怎么结合的呢?也就是说,语音和意义在初始条件下关联的时候人脑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这就是意识焦点的功劳。在一个现实的交际场景中,言语主体是一个人,他在交际过程中发出一种声音,言语受体的内部世界会形成一种音响形象,这种音响形象与特定的意识内容由于受到意识焦点的同时照射而相结合,随着场景的不断重复,这种结合会巩固加强。也就是说,最初只是偶然发出的声音,在意识焦点的照射下,与某一意识内容相结合,之后随着场景的不断重复,意识焦点也重复将这二者同时照亮,巩固了该声音和意识内容的结合,这样曾经偶然发出的声音就成了语声。假设最初同一社团的人在山坡上劳动,山下来了一只动物,某个成员发出“láng”的声音,大家听到了这个声音并看到了那只动物,意识焦点就会将这个声音和大家看内化的这只动物这一意识内容同时照亮,这一场景如果重复出现,那么在意识焦点的作用下这一社团的人们会将“láng”这一声音和那种动物结合起来,形成固定的语声。从此听到该声音,脑中就会展开关于那种动物的意识内容。因此,实际上音义结合的产生并没有“约定”,却轻松地在一个社团内“俗成”了。

三、结语

意识焦点是人脑进行信息处理时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像光束一样的照射关联、唤起、激活人脑中的意识内容。意识焦点是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的前提,因为意识焦点同时照亮了能指和所指,也就是说它是语言产生的前提,我们脑中如果没有意识焦点的运动,那么初始条件下的音义结合就无法完成。在同一时间、地点,同一社团,同一外部世界的牵引下,意识焦点在不同人脑中产生同一关联,于是语言便带着它的社会性应运而生,因此可以说意识焦点在初始条件音义结合中是必备的,不可替换,不可缺少。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论语言符号中能指与所指的结合[J].唐都学刊,2004,(1).

[2]王学凯.试论内部世界语言视角下的意识焦点[J].青春岁月,2012,(8).

(责任编辑: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