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列宁的文化概念

2013-12-26 07:25田强强
学理论·中 2013年11期
关键词:列宁文明文化

田强强

摘 要:列宁高度的文化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化观念彰显了他的文化思想,并创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列宁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既继承了唯物史观的文化观,把文化看作是人的实践本质的体现,文化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文化,也彰显了自身的独特品格和魅力,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关键词:列宁;文化;文明;全部劳动成果;所有社会活动形式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189-03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列宁首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化观念彰显了他们的文化思想,并创立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列宁的文化观是他在直接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文化思想,以俄国的特定历史文化条件,以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创造性的形成的。列宁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既继承了唯物史观的文化观,把文化看作是人的实践本质的体现,文化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文化,也彰显了自身的独特品格和魅力,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历史性。那么,列宁是如何使用“文化”概念的呢?

相对马克思恩格斯而言,列宁对文化概念的使用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更加有力地在文本上明晰列宁对“文化”概念的使用情况,笔者对《列宁全集》第二版共60卷中前53卷中“文化”概念的使用情况做了考察和梳理,其中第54-60卷共7卷为笔记卷部分,包括列宁对一些专题面对书籍、报刊以及其他资料所做的摘录、札记、提要和批注等,故而不统计。“文化”(除脚注和尾注外)在《列宁全集》第二版前53卷中共1163处,分布状况为:2卷0状态(约3.8%),11卷有1-5处(约20.8%),11卷有6-10处(约20.8%),15卷有11-20处(约28.3%),7卷有20-30处(约13.2%),3卷有30-50处(约5.7%),3卷有50-100处(约5.7%),1卷(第24卷213处)有100处以上(约1.9%),零状态与极少量状态占约24.6%。

这一统计表明,《列宁全集》第二版中对“文化”的使用量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和第二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使用量大很多,也说明了列宁的文化概念是极其丰富的。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又大力发展了他们的文化概念,进而我们大致可以将“文化”做如下理解。

一、列宁将文化特指精神文化

第一,列宁通过文化状况、文化福利、文化成果和文化措施等思想对“文化”概念进行使用,特指精神文化。

列宁在1918年《莫斯科工会和工厂委员会第四次代表会议文献》中认为,“在西欧国家开始革命比较困难……工人阶级在文化上处于受奴役的地位。”[1]尽管如此,无产阶级有在文化上的迫切需要。同年,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了把文化作为福利和奖赏的思想,他说:“……使优秀的公社立即得到奖赏(如在一定时期内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提供许多文化或艺术方面的福利和奖品等等)。”[2]把文化作为优秀公社的特殊福利和奖赏无疑增加了无产阶级的文化素养,对于改变十分落后的无产阶级文化状况不无裨益。列宁在1919年《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中说:“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3]这里,列宁将文化看作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等,并且把文化当作财富。列宁在1919年《俄共(布)中央关于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的决议》中说:“俄共中央特责成全体党员用各种办法帮助铲除妨碍乌克兰语言和文化自由发展的一切障碍。”[4]在具体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措施上,列宁建议大力发展语言、学校等文化手段,而不是铲除这些语言和学校。

二、列宁将文化特指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物质文化

列宁通过文化援助、文化经济水平、文化水平、资本主义文化遗产和文化经济联系等思想对“文化”概念做了使用,特指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物质文化,特别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上,把具体存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当作文化。

列宁在1916年《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经济主义”》一文中引用波兰社会民主党人的说法,将给予比俄国更落后和更受压迫的人民的“无私的文化援助”看作“帮助他们过渡到使用机器,减轻劳动,实行民主和社会主义。”[5]“文化援助”,即,将使用机器作为一定的生产力,减轻了劳动。社会主义不仅“能给不发达的殖民地民族以无私的文化援助”,而且“会吸引欧洲有文化和有政治要求的被压迫的小民族同社会主义大国实行联合……”[6]

由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或者资本主义文化“创立了大生产——工厂、铁路、邮政、电话等等”,[7]列宁在1921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中提出了文化经济水平任务,并指出“达到更高的文化经济水平。”[8]显然,这里的文化与经济紧密相关,把经济和经济工作努力提高到与国家的政治改革相适应的水平,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开辟文化进步的新篇章。

在此基础上,列宁在1923年《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谈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这一文化水平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他说:“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2]359这一思想说明了,在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在先进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

列宁不仅把具体的生产力作为文化,而且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作为文化。他在1918年《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关于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的报告》中认为,社会主义需要资产阶级及其技师和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劳动,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不能真正掌握旧的社会关系所创造的、作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保留下来的文化”。[1]243他强调了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文化基础的重要性,他说:“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没有邮电和机器的社会主义,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1]252他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明确指出,不利用大资本主义所达到的技术和文化成就便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2]133。他还补充说明了,知识分子就是资本主义的文化因素,因为如果不利用知识分子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9]。

必须强调,列宁的利用资本主义文化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了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珍品,而非一切资本主义文化因素,他在1919年《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和全俄工会代表大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说:“必须利用资本主义为反对我们而创造的一切文化珍品。……只有利用资本主义为反对我们而创造的材料,才能建立社会主义……”[2]392列宁在1920年《在第七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中强调了资本主义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他说:“社会主义如果不学会利用资产阶级文化、资本主义文化所建立的技术、文化和机构,它就不可能实现。”[10]

三、列宁将文化特指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劳动成果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形式

列宁通过文化发展成果、文化联系、文化活动主体和文化活动客体等思想对“文化”概念进行使用,特指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劳动成果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形式。

列宁在1917年《无产阶级在我国的革命任务》一文中说:“战争使全人类濒临深渊,使全部文化濒于毁灭……”[11]这里的“全部文化”——全人类的发展成果——由于帝国主义战争濒于毁灭。正是这种全部文化的空前破坏可能会毁灭人类自己,“使得我们必须对生产和分配、对银行和工厂等等实行监督”。[12]但是,列宁在1918年《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一文中认为,这种文化以及生产资料的严重破坏并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困难,因为“这种文化的某些部分、某些物质残余是消灭不了的,困难只是在于恢复文化”[2]66。

列宁在1923年《日记摘录》中说:“诚然,我国今天城乡的文化联系自然而然地、必然地具有另一种性质。”[2]347这里的俄国的“文化联系”——社会发展形式或者社会关系——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文化联系。

列宁在1919年《在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一文中讲道:“工会可以按照新方式,依靠资本主义文化所创造的一切,依靠资本主义生产所创造的一切来开始国家的经济建设……”[9]435这里,资本主义文化作为活动主体出现,同知识分子作为资本主义文化因素一样。与此同时,列宁在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一文中说:“先进的国家过去和现在创造自己的文化都是靠了能剥削10亿被压迫的人民这样的条件。”[13]这里,文化是作为活动的客体出现。

四、列宁将文化特指知识、教育程度、修养

列宁在1923年《论合作社》一文中讲到了“文化革命”的纯粹文化方面和物质方面,他说:“这个‘文化革命,无论在纯粹文化方面(因为我们是文盲)或物质方面……都是异常困难的。”[2]355

列宁在1917年《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中说:“小的和极小的业主……在技术上或者文化上都会遇到严重的困难……业主本人又不识字或无知识。”显然,这里的文化就是指识字或知识。与小企业不同的是大企业,列宁认为,“这种企业在技术和文化方面已经具备了“联合化”所必需的手段和人力”。[13]231由此,列宁清楚的意识到走向社会主义及其步骤是“为技术和文化的水平所制约和决定”,[13]234同时“许多先进国家的现成经验以及它们在技术和文化方面的现成成就”使当时的俄国“在经济方面也赶上并且超过先进国家”成为可能。[11]271另一方面,列宁认为俄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同路人人数众多而自己的文化水平又不高”。[11]392尽管如此,列宁还是认为“资本主义大大提高了整个文化,其中包括群众的文化”。[13]296提高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之一。

列宁在1923年《日记摘录》中用当时俄国居民的识字状况表征了文化水平,他说:“当我们高谈无产阶级文化及其与资产阶级文化的关系时,事实提供的数据向我们表明,在我国就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状况也是很差的。”[2]343列宁在1923年《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用受教育程度表征文化水平,他认为,一心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工人“受的教育是不够的……他们直到现在还没有具备建立这种机关所必需的文化修养。”[2]367

资本主义积累的最丰富的全部文化、知识和技术也是社会主义所必需的,供全体劳动者享用并提高他们的福利和文化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列宁在1920年《青年团的任务》中说:“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2]394列宁将无产阶级文化认识为全部知识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这种文化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列宁在1920年《关于无产阶级文化》一文中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他说:“不是臆造新的无产阶级文化,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在其专政时代的生活与斗争的条件的观点,发扬现有文化的优秀的典范、传统和成果。”[14]

五、列宁将文化看作文明

列宁在1913-1914年《对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一文的补充》一文中表述了文明和文化的密切联系。他说:“文明国家几乎是没有文盲的。”[15]这里,没有文盲就是有文化,而文明国家的人民必然是有文化的。

列宁在1917年《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一文中表述了文化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文明含义。他说:“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客观条件使全人类陷于绝境,使全人类要作出抉择:或者再让几百万人丧失,并让整个欧洲文化遭到彻底毁灭;或者在一切文明国家里使政权转到革命无产阶级手中,实现社会主义革命。”[16]列宁在1917年《答赫尔曼·费尔瑙》一文中明确指出了所谓的“整个欧洲文化的毁灭”就是文明的毁灭,他说:“这里说的不是文化,而是文明……”[17]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能够挽救正在毁灭的文化和正在毁灭的人类[11]570,劳动农民提出的共耕制可以恢复被战争摧毁和破坏的文化[9]354。除此之外,列宁在1919年《在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还把文明和文化相提并论,他认为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11]829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列宁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5]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6]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7]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宋 佳)

猜你喜欢
列宁文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谁远谁近?
对不文明说“不”
拉美有多少“列宁”?
文明歌
纪念列宁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