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顺昌 黄慧玲
(厦门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3)
2012年,厦门市科技局一号文件率先出台了《厦门市发展科技先导产业指导意见》,掀起了厦门市以科技创新贯彻落实、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序幕。这是《厦门市发展科技先导产业指导意见》课题组在科技局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各方专家,深入研究,几易其稿而完成的,旨在以抓住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未雨绸缪,前瞻性部署科技先导产业发展,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
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理论,一般产业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周期要经过产业的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科技先导产业就是指经过5-10年培育,有较大希望成长为具有较大规模和产值的新兴产业。
厦门按照发展支柱产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先导产业的原则,不断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低污染低消耗的产业,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特区建设30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厦门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665 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企业的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以及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初具规模。
厦门在发展支柱产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前瞻性地培育科技先导产业,不断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以战略眼光部署发展科技先导产业十分重要而紧迫,是厦门今后5-10年把握发展主动权,争创新一轮竞争优势的核心任务,是支撑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必然选择。
发展科技先导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思想一脉相承,是科技产业发展体系的延伸和补充。课题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厦门禀赋特色,前瞻性选择和发展一批科技先导产业,将有助于引导集聚官产学研的资源,对厦门科技产业的中长期发展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扶持科技先导产业,既要立足于当前产业、科技的发展实际,更要着眼于未来的成长空间和产业联动性,既是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顺势而为,更是突出地缘优势、区域特色的前瞻引导,既要有利于提升现有产业的规模和水平,更要能够形成科技产业的后备梯队。
1.坚持自主创新原则。加大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科技先导企业自主创新,推进自主研发体系的完善,增强科技先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经济发展、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同步实施的方针,构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科技先导的新产业模式;坚持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不断增强产业整体的竞争力,促进科技先导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坚持稳步有效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构建和完善产业链,稳步有效地推进科技先导产业发展。不断突破和解决阻碍科技先导产业发展的技术、管理、资金、人力资源等难题,全面提高科技先导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4.坚持产业化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品为目标,激活现有科技资源,完善产业配套,强化科技成果迅速而有效的转化,实现产业化、商品化,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当今前沿技术层出不穷,如何科学筛选到合适的发展方向?课题组主要采用专家头脑风暴法,通过邀请多方面的专家,包括市场、科技、经济、社会学科等高校和企业人士共同研讨。
研讨的议程则参照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方式,按照“市场需求预测——技术发展预测——产业发展预测”的过程,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市场、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厦门的区域特色,提出厦门的科技先导产业。
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和集聚效应,推动科技先导产业跨越发展,使若干个科技先导产业成为厦门下一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在5-10年内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企业层面: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实现产值亿元以上的科技先导企业。
产业层面:围绕科技先导产业,培养和集聚一批适应科技先导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团队,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链方面:充分发挥厦门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中的聚集、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科技先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衔接较为完善、重点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局面,打造闽台科技先导产业聚集基地。
通过广泛征求行业、市场、技术等方面专家的意见,根据厦门产业、科研基础和资源条件,选择具有前瞻性、地域特色鲜明、未来市场广阔、辐射带动效应强、经过5-10年培育有望发展成为厦门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1个科技先导产业:
1.云计算。云计算作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IT 变革成果,未来产业发展难以估量,在我国已经列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厦门已建立起云计算产业联盟,美亚柏科、三五互联等企业在云计算的应用上已经先行。通过加大投入和引导,依托软件园三期,建设海西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厦门国际离岸云计算特别管理区,将使厦门在IT 变革中处于领先,并构建起在知识信息服务上的优势。
2.新一代平板显示。显示技术市场容量巨大。现在主流的TFT 液晶已经成熟,OLED技术也有新产品出现,但关键的核心技术都不在国内,同时这些技术都有无法克服的缺陷。激光显示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具有全色显示、高色饱和、高亮度、真3D显示等特性。未来10年,激光显示将成为高端投影显示主流。中国在激光显示技术的研发方面,一直在国际上领先,在核心部件和技术方面均有自己的专利保护,而厦门的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又在国内处于领先,通过推动先进显示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厦门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
3.空间卫星应用。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完善,基于北斗和GPS 的全球卫星定位增值服务市场空间巨大,如定位、导航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管理、分析等。厦门的雅讯网络、精图软件等公司在GIS 等卫星定位增值服务上已具有相当的优势。通过引导支持,进一步发展北斗和GPS 定位增值服务,并瞄准定位芯片等硬件生产,将打造出空间卫星应用产业链。
4.疫苗和诊断试剂。诊断试剂和疫苗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最重要工具,其产业不仅市场巨大,也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巨大市场前景及重大社会效益的系列创新疫苗产业化将成为一个新亮点。厦大的疫苗技术国际领先。厦门大学与厦门万泰沧海联合研制的戊肝疫苗已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其系列创新产品之一——宫颈癌疫苗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未来厦门的疫苗和诊断试剂将成长为巨大的产业。
5.海洋生物。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落户青岛,青岛2012年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 亿元。厦门的厦大、海洋三所等海洋科研力量雄厚,拥有了蓝湾科技、星鲨制药等品牌科技企业,并拥有对台区位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将不亚于青岛。
6.集成电路。厦门建成的“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厦门集成电路(IC)设计产业基地的核心。随着两岸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台湾IC 产业将进一步向厦门转移。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所通过发挥学科优势,依托软件园二期三期,厦门的集成电路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7.低成本海水淡化。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解决淡水来源的问题。海水淡化是唯一可以近乎无限量提供淡水的来源。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进步,现有海水淡化成本已经接近地表淡水成本。厦门已经有三达膜等众多膜处理企业,具备进军海水淡化设备和成套服务提供的基础。
8.光伏材料。厦门光电产业已具规模,发展基础性的光伏材料,将打通产业链,占领高附加值环节,并做强做大。厦大、华大等在材料科学上的研究也为发展光伏材料提供了基础。
9.稀土材料。稀土号称工业味精,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稀土价值的体现需要提炼和应用研究。江西福建重稀土资源较为丰富。厦门钨业在稀土资源控制和提炼应用研究上,有一定优势。通过发挥厦门海西研发高地的优势,可引导更多科技资源进入稀土材料领域,此举既能发展出巨大的稀土材料产业,同时稀土荧光粉、稀土光电材料等也将对厦门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0.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市场空间大,技术要求高。厦门的龙净环保、三维丝等局部环保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11.创新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厦门发展的双轮,创新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内容,更是直接服务和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厦门创新服务业,是建设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需要,是建设海西研发高地,发挥厦门海西中心城市辐射服务作用的需要,是贯彻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动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的需要。
厦门市科技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科技先导产业的培育扶持工作:一是要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产业整体协调发展,同时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和协调指导力度,吸引造就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和团队,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中科院研究所、央企、跨国公司、国家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大学等在厦设立研发机构。四是拓展深化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基地”,积极吸引、承接台湾相关产业向厦门转移。五是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策划建设若干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企业创新创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体系,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科技先导产业的提出是厦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传承和补充,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未来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抉择。今后一个时期,厦门科技工作将围绕《指导意见》所列的重点发展领域,深入探究产业发展规律,积极整合科技资源,不遗余力地规划、培育、扶持、推动科技先导产业的快速健康成长,为厦门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