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准的母亲

2013-12-24 00:00:00赖晨
中华家教 2013年11期

王氏教育李准要律己严、待人宽

李准5岁时的一天,坐在堂屋门槛上,堂兄从后面扳倒他。李准仰跌在地上,后脑隆起一个鸡蛋大的肿块,痛昏哭泣,到其母处哭诉。其母当然很心疼,但她没有责怪侄儿一句,只是让侄儿以后不要和李准玩这样危险的游戏。

王氏教育李准不可沾染恶习

7岁那年正月,李准和叔祖父去赶集,叔祖给他20文铜钱。李准很高兴地来到卖糖处,1个铜板便可转1次,针头指某处便可得某种糖。他转了20次,得到了许多龙形、鱼形、瓜果形、小人形的糖人,插在草制的蜡饼上,回家显摆。其母说:“这么小就知道赌博,长大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严厉地批评了他。李准19岁入京读书,临行其母流泪教育他说:“你已经19岁了,智识已开,今天远行,你要立志上进,不要狭邪冶游,败坏身体,以违我爱你之心。如违背我的吩咐,难道你不念我20年来的艰苦吗?我只生养了你一个儿子,现在身体有病不可能再生养儿子了,万一你有个好歹,我将靠谁?上海是万恶之地,北京也是繁华之区,你要格外谨慎,不要涉足花丛。如有邪念,你想想我的艰苦,自然万念俱寂。”

王氏教育李准要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

李准6岁入学后,每天凌晨5点,其母便叫他起床,持灯笼去学堂读书,不让他等到天明才起来,从此李准终生养成了早起学习的习惯。就在那年,比李准大几岁的堂叔从私塾带回一本唱本送给他,李准晚上阅读时,被其母看到了,她生气地说:“小孩子刚识字就读唱本,长大了就不得了了!”马上严厉批评他不准荒废学业。

四川邻水县秋收时流行这样的风俗,收获了水稻的农田,允许小孩子拾稻穗,以免烂在田里。小孩子把稻穗积累起来,拿去换饴糖。小李准恳求母亲,也想去拾稻穗换糖。其母不肯答应:“你在家里温书,我就是用发钗给你换糖,也决不允许你去拾稻穗。”

15岁那年正月,其母看到李准在家无所事事,便敦促他去上学,李准说学堂还没有学生来。其母说:“老师在书院,你为何不去自习呢?你不读书就要在家耕地,三斤半的锄头难道不是你驮的吗?你父亲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你祖母难道不是这样教育他的吗?你父亲在北京做官,也要遵守官场规矩。你不要以为你还年轻就可以荒废学业?我们家只是中等人家,你既不耕田又不读书,将来你怎么生活?”李准大汗淋漓,立即起身去书院求学。17岁的李准结婚三日后,其母就令他去书院读书,没事情不许回家,回家也要独宿学习。

王氏教育李准要俭朴清廉

李准9岁那年冬天,随堂兄到集市店里玩耍,天色已晚,不能独归,因为集市离家有5公里。堂哥店里的生意还未料理完,不能送李准回家,他见李准饿了,便买了4两猪肉,叫伙夫做好,和李准一起吃了晚饭。他和堂哥回家后,其母知道李准在店里吃了晚饭,生气地说:“小孩子动辄就在街上一起吃饭,开奢侈之风,长大后那还得了。”给了李准一顿严厉的批评。

李准17岁那年,邻水县进行县考,从家里到县城有60里路,李准想坐轿子去县城考试,其母说:“你父亲去府城考试,三四百里都是步行,等到考上秀才才乘轿子回家。县城离家只有60里,你的老师和同学都是走路,你为何不和他们一起走路呢?等到你考上秀才,府城当然准许你乘轿子,只是恐怕你学问不够,没有这种希望罢了。”同年8月,他和母亲去广东探望在河源县任知县的父亲。从上海乘船到广州,一行11人坐在三等舱,遇到大风,轮船颠簸,乘客呕吐狼藉,恶臭逼人,其母呕吐尤为厉害。李准说:“为何不多花几十元,换坐头等舱呢?”其母不肯,说:“不必浪费钱,风浪平了,人就好了,县官是亲民之官,清廉为本,如果多花钱,将增加河源人民的负担。何况河源本来贫瘠,我们节省旅费,就是希望你父亲做个清官,造福子孙。”

有道是: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害几代。严与爱是辩证的统一,爱生严,严生安。没有约束,放任自由,是对儿女极端的不负责任。王氏只有李准这一个独生子,骨子里肯定很爱他的,但为了对他负责,培养其成才,所以对儿子进行严格的管教。李准也没有辜负其教育,一生颇有建树:先后赈捐、惩盗、治黄、起义、弃袁、拒伪,收复东沙,巡滩西沙,勒石立碑,卫国固边,为解决海疆争端提供了有力的铁证。归隐后著述良多,难能可贵的是,他为官清廉,晚年生计赖字画,位高两袖不藏金。

(赖晨 福州大学历史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