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楼宇产业发展报告(一)

2013-12-24 10:26郭曦
中国公共安全 2013年6期
关键词:楼宇智能建筑智能化

文/本刊记者 郭曦

编者按:

智能楼宇的发展从来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其发展状况也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真实写照。

从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中世界上第一个智能楼宇的产生,随着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智能楼宇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从二十一世纪初到2010年,这十年是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也是智能楼宇飞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间,建筑更智能,城市更宜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立足建筑、面向城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跨越式发展。

但从2010年末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呈温和回落态势,房地产领域遭遇寒冬,连续两年在震荡中度过,智能楼宇市场自然也深受影响。2013,中国房地产业风雨欲来,智能楼宇是否唇亡齿寒受到牵连?还是革新图治力求凤凰涅槃?在这个时代的十字路口,总让人不禁追问,与之息息相关的智能楼宇市场又将如何?

此刻,我们回望智能楼宇的发展历程,便是为了寻找一个更稳健的未来!

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材《建筑智能化系统》对智能楼宇进行的定义:智能楼宇也称智能建筑,又称智能大厦。智能楼宇是将建筑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各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合理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动化、信息管理科学、服务高效优质、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是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

关于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各国智能建筑界皆有不同的定义。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修订版,2008年正式实施)对智能建筑的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广州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许锦标副教授认为:“智能化楼宇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楼宇智能化技术是随着智能化楼宇的发展而进步的,一方面,它对智能化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别一方面,它也需要智能化技术的全面支持。可以预见,我国楼宇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必然显现出专业细分和全面加速的态势。”

上海索博智能电子副总经理杨华认为:“智能楼宇,我们就是单指一幢楼,可视门铃以及家里的防盗报警等都属于智能楼宇的范畴。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的理解就是智能小区比智能楼宇更高级一点。智能小区可能就是会连动一些物业。”

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陈龙教授认为,智能建筑又可以分成两大类,他在2012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上介绍道:“一类就是智能大厦,智能大厦的问题主要是各种各样的自动化系统的综合集成。进入到21世纪以后,出现了许多80层、90层甚至100层的摩天大楼,现在都是以高度来抢占世界,而在中国则都是在抢时髦,一定要抢最高建筑。我们国家在2017年将有一千座超高摩天大楼,其中最高的是长沙远大集团提出来的天空城市。长沙要建838米的大楼,比阿联酋的还要高,按照我们的标准,有的划成11个子系统,还有其他各个子系统,这里包括有楼控系统、电梯系统、安防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建筑的目标就是在大楼建筑里生活的舒适度有保证。第二大类智能建筑就是智能社区,智能社区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我个人将社区的基本智能定义为居家生活信息化、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和IC卡公共化,这三化为代表实现我们小区的智能化。智能化社区要考虑到安全、健康、节能、便利、舒适五大要素,同时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优化环境。智能社区是最后一公里,是我们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后落脚地,包括感知、控制。”

“建筑是有生命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如是说。如今的智能楼宇也开始体现其生命智能的一面。智能楼宇是多学科、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也是综合经济实力的表现,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应用,使得高层建筑不再是一个城市的“孤岛”,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具有高工作效率的、有利于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环境。它将多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利用系统软件构建智能楼宇软件平台;实时信息、管理信息、决策信息、视频信息、语音信息以及各种其它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实现信息共享,以达到安全、舒适和便捷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达到节约能源和管理费用;克服重复投资、控制系统的分离、服务缺乏保证、管理功能不全等缺点,来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智能楼宇代表了21世纪高层建筑的走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建筑的概念必将发生新的变化。

智能楼宇市场发展概述

行业市场现状

目前,中国智能楼宇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元,从业企业至少有3000家。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智能楼宇行业发展日臻成熟。十年前,智能楼宇的智能化系统配置很不完善,子系统有的是逻辑控制,有的是继电控制,且各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关联,更谈不上网络互联和集成管理。

智能楼宇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1990~1995年属于初始发展阶段,1996~2000年属于规范管理阶段。2001年后,原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在全国开展了“数字城市”的试点示范工作,原信息产业部提出在政府系统建立“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信息化框架工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智能楼宇呈现网络化、IP化、IT化、数字化的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楼宇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化技术产品被广泛采用,智能楼宇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提升。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智能楼宇业将有长足发展,并已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从申奥成功和加入WTO,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数字奥运”的口号,2010年正式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都给我国的城市数字化与建筑智能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积极推进了我国智能楼宇飞速发展的进程。我国正迎来智能楼宇建设与发展的热潮。我国巨大的建设投资也促进了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建筑的智能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我国不少智能楼宇技术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尤其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办公楼宇智能化建设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发达国家标准。国内已建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功能的建筑已经超过千座,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资比重在逐年增加。

随着现代IT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楼宇开始向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方向迈进,智能楼宇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无线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数字视频传输技术等先进技术,有力提升了行业水平。数字家居向智能家居转换便是智能楼宇所取得的突破之一,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数字家居,是将家电用一个遥控器连接起来。十年间,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家居开始向智能家居过渡,即家庭中的各种通信产品、计算机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按照各类家庭数字化需求,形成家庭网络,通过与社会全方位的信息交互,组成家庭娱乐、控制服务和信息服务系统,使家居生活更舒适、更安全、更智能化。

行业基本特点

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人们对一座旧的金融大楼进行了翻修改造,在楼内铺设了大量的通信电缆,增加了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并将楼内的机电设备(如变配电、供水、空调和防火等设备)均用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实现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连接,向楼内的住户提供文字处理、语音传输、信息检索、发送电子邮件和信息资料等服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控制和通信自动化,成为智能楼宇第一次在世界上出现的标志。

智能楼宇主要是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机电系统、通信系统、办公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组合,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节能、舒适、便利的环境,使住户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其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楼宇功能多样化,使物业运作安全可靠化,使生活环境舒适化以及系统高度的智能化和节能化。智能楼宇的各个系统包括机电设备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通信与网络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是智能楼宇的重要部分,安全防范技术是智能楼宇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关键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电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号传输技术的进步,楼宇内部的中央监控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楼宇内的各种设备不需要一对一地进行配线和状态监测。一对信号线就可以传送多种信号,所有设备的状态都可以显示于中央监控室内,很容易进行操作和管理,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效率。但是在控制方面,由于当时的现场控制器价格昂贵,功能也不完善,大部分的系统运算处理,仍需要集中到中央控制室内由主机进行处理。当时中央监控系统的功能,多限于设备初级状态的变化显示,直接进行控制管理,以及对现场传来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等。

以前需要由中央监控主机完成的各种功能,在2l世纪的今天,已经由一些低价格、高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所取代。中央监控室的管理人员只要下达所需的指令,现场控制器就会自动参考其它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并控制相关的设备,以达到管理者的要求。这样,中央监控系统的主机就不需要再负担大量的数据运算工作,而中央监控系统的功能也逐渐由控制变为提供各种数据报表和专项统计文件。此时,“中央监控系统”的名称就逐渐变为“中央管理系统”,其内涵的范围也由以前的集中监视、集中控制,扩大到集中监视、集中管理以及分散式控制。中央管理系统不断地将各种数据报表提供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通过分析数据报表,求得楼宇最低的运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楼字的附加值。当有灾害发生时,可以通过中央管理系统得知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故,便于事故处理人员迅速进行处理,减小事故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可以说,智能楼宇的发展史,是从监控到管理的进程。

一言以蔽之,智能建筑是为了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建筑物的功能、环境和高效率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应具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和建筑设备自动控制和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的要求而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智能建筑物研究机构认为“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功能以及其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楼宇能够帮助楼宇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将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目前,业界公认的智能楼宇主要具备四大特征:一是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语音通讯和数字传输提供高速的信息通道,拉近内部办公人员之间以及与外界的距离,实现楼宇内部之间和国内外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使得楼宇内的办公工作在高效率的状态下进行;二是智能楼宇的自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对楼宇内部的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甚至是排水系统进行控制,合理地节约能源,同时这种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也能够有效节省人力,减少管理人员的开支;三是智能楼宇的安全性既应保障建筑内所有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又对楼宇内部的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提供重要的保证,实现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和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以及电子巡更系统的有机结合。同时,公共广播系统与消防系统紧密结合,在智能建筑应对火灾和紧急情况情况下引导人们安全疏散。其中,楼宇自控系统采用IT网络化手段将智能建筑内几乎所有的机电设备统一监控起来,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四是建筑内部的楼宇自控系统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使楼内温度保持在适宜的状态下,同时能检测到楼内的空气质量,让建筑内部的人员时刻享受新鲜适宜的空气。

产业政策法规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正在逐步与国际模式接轨。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智能楼宇)领域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较完善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为基础,包含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行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从1992年制定的第一部智能建筑相关建设部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1992)起,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建筑法制规范体系。目前已经制定的设计及验收规范包括《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0)、《城市住宅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93)、《城市住宅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YD5048—97)、《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

针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执业资质标准》、《国家康居示范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

智能楼宇市场规模与结构

自2011年以来,全球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临时性,前期宏观经济刺激政策效应递减、主动性政策微调及内生增长不足的共同影响,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呈温和回落态势。虽然房地产领域遭遇寒冬,但受益于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中国建筑业依然保持了较快地增长。2012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投资增速趋缓、出口乏力、消费增速持续下滑,并且出现了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选择,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就业压力隐现等突出问题。

由于房地产市场需求受到冲击导致疲软,很多开发商开始重视给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综合坏境,以求新的卖点。楼宇安防系统、整个智能化系统便是商家提供给客户良好坏境的重要因素。由于金融危机所致,未来楼市可能呈缓慢恢复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商只能通过提升楼盘智能化配套服务,才能抓住顾客、留住顾客、保住市场。

随着《建筑法》以及招投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业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不断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整个建筑智能工程行业迅猛发展,国内建筑智能工程业务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受到人们对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业务支持功能、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迫切需求的驱动,形成了以建筑为业务载体的智能化工程市场。智能楼宇工程市场的总量与建筑和基础设施等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新技术对系统设备更新换代形成的投资高度相关。

其中,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其中2007至2010年GDP的平均增速高达10%以上,2011年为9.2%,2012年为7.8%,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转型期,各类基础设施处于投资的高峰期。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统计,200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019亿元,比上年增加8,461亿元,增长20.4%,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2007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不断扩大。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3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31亿平方米,增长15.4%,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2011年全国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1.77万亿,同比增长22.6%;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020亿元,占GDP比例高达6.79%,建筑业支柱地位日益明显。全年,建筑企业共实现利润3422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产值利润率达到3.6%,是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智能建筑(智能楼宇)市场规模实现平稳增长。

目前,中国智能楼宇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元,从业企业至少有3000家。智能化扩展到各类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住宅小区、智能校园、智能医院、智能体育场馆等等。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400亿平方米建筑存量需节能改造,同时每年竣工房屋建筑约20亿平方米,预计至2020年新增房屋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可以预见,在下一轮国际性科技经济市场竞争中,智能楼宇将是最大的战场之一。

市场规模统计

2007-2013年我国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单位:亿元

产品结构分析

智能楼宇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宏伟的结构和精美的装饰,同时还体现在它拥有一系列先进的设备系统的支持。这些系统包括:布线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可视对讲、通讯系统和停车场系统等等。只有这些系统都能长期协调地工作,整座大楼的舒适、安全、实用和经济性才能得到保障。

总的来说,这些系统的核心就是5A系统: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讯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火灾报警与消防连动自动化系统(FA)、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智能楼宇就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

建筑自动化系统(BA)

建筑自动化系统,即我们所说的楼宇自动化系统,该系统能对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变配电系统进行监控、测量,以保证大楼水电的正常供应,并能通过对空调、外墙照明等系统的综合控制达到节约能源、减轻管理人员劳动强度的效果。该系统以中央处理计算机为中心,对建筑物内部的设备进行时时控制与管理,能够随时按需调整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照明强度和空气清新度,达到节约能源与人工成本的效果。从而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可以通过BA系统对大楼内的设备进行实时控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至于造成大的问题,与没有(BA)系统相比较,可节约能源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所以BA系统的成本很快就能收回来。

总之,建筑自动化系统将各个控制子系统集成为一个综合系统,其核心是集散控制系统,它是由计算机技术、自控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人际接口技术相互发展渗透而产生的。集散控制系统的核心是中央监控与管理计算机,它通过信息通信网与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器相连,组成分散控制、集中监控和管理的功能模式,各子系统间也能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进行信息交换和联动,实现优化控制管理,最终形成统一的由建筑自动化运作的整体。

通讯自动化系统(CA)

通讯自动化系统能向使用者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和可靠的信息服务,包括语言文本、图形、图像及计算机数据等多媒体的通信服务。该系统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相连,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

通讯自动化系统的内容包括:用语音信箱进行留言、语音应答对一些咨询的客户时时应答。互联网的接入、局域网的构建,可以实现,常用的电子邮件、进行网上购物、网上医疗诊断、参观网上图书馆、可以视频对话节省长途话费等,在大门口可以安装电子显示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同声翻译等现代通讯应具备的先进手段。

办公自动化系统(OA)

便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电子邮件(E-mail)、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讯设施,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缩短办公周期、减轻劳动强度、同时防止减少人为的失误和差错。办公自动化技术将使办公活动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

消防自动化系统(FA)

火灾报警系统在现代智能建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它是智能建筑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其又完全脱离其他系统或网络的情况下独立运行和操作,完成自身所具有的防灾和灭火的功能,具有绝对的优先权。通过建筑物内不同位置的烟火控制装置提供的信息进行确认后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包括关闭空调、开启排烟装置、启动消防专用梯并且启动消防系统运作、紧急广播疏散人群,从而使得尽可能的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智能楼宇对消防系统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主要是由建筑物本身的重要性所决定的。智能楼宇消防系统一般是由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通报与疏散系统、灭火控制系统和防排烟控制系统几部分组成。智能消防系统综合运用了自动检测技术、现代电子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火灾自动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可靠地探测到火灾所处的位置,自动发出警报,计算机接到火情信息后自动进行火情信息处理,并据此对整个建筑内的消防设备、配电、照明、广播以及电梯等装置进行联动控制。可见,消防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极高,它可以受控于建筑设备自动化主系统,也可以独立工作,并可与通信、办公及保安等其它子系统联网,实现整个建筑的综合智能化。

安全防范系统(SA)

安全防范是智能楼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安全防范技术是智能楼宇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关键技术,安全防范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影响着智能楼宇的整体水平。智能楼宇中安防系统是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周界防卫系统、安全对讲系统、家庭安全报警系统等三层立体式安防体系构成,确保了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周界防卫系统和小区闭路监控系统构成第一层防护网,主要防范嫌犯越界而过。当可疑情况发生时,报警探头发出报警信号,信号传至中心控制室,联动室外摄像机进行监视。中心控制室保安人员可以采取相应行动,及时赶到报警现场或向110报警。如属于误报警,也避免了保安人员的奔波之苦。对于周边防犯系统建议采用主动远红外多光束探测设备,宜采用性能好,可靠性高,警戒距离长,抗干扰性强的设备。室外电视监控系统宜采用全方位云台和三可变摄像机(在北方地区应选择带加温装置的防护罩)。

安全对讲系统构成第二层防护网,若嫌犯侥幸逃脱第一层防线到达楼前,安全对讲系统将通过声音或图像检验来访者是否经过主人的允许,只有经主人允许的人才可以进入,未经许可的人无法通过门口的门禁设施。小区住户可以用钥匙或非接触式IC卡自由地出入。如果住宅入口门被非法打开,安全对讲主机或线路出现故障,小区安全对讲管理主机会发出报警信号,显示出报警的内容及地点。如住户发现来访者可疑,也可以通过住户室内分机向管理中心报警或向邻里求助。物业管理部门与住户之间可以用该系统相互进行通话,如物业部门通知住户缴纳各种费用、住户通知物业管理部门对住宅设施进行维修等。

家庭安全报警系统构成了安防系统的第三层防护网,此部分主要有集中报警控制器、家庭报警控制器、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红外/微波探测器、紧急呼叫按钮、报警扬声器、警铃、报警指示灯、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煤气探测器等。

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安防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防系统进入注重智能化阶段。智能安全防范系统是采用一体化多媒体报警与监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智能楼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系统可以将智能化小区的周界防卫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全对讲系统、家庭安全报警系统集成在一个监视和报警处理平台上,以实现小区集中的安全防范管理中心的作用,对于在小区内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如火灾、煤气泄漏、匪警、医疗急救等)都能发挥整体的指挥调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理的能力。该系统主要是提供不受外界干扰、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财务受到损失的环境,防止不法的事件发生,为大家创造一个安全、便利、舒适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智能楼宇市场初具规模

2012年在北京举行的安防展上,传统的安防行业与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区隔显现出日渐模糊的趋势,双方在产品和市场方面开始出现交叉和互相渗透。其中,楼宇对讲与智能家居控制的完美融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几乎所有的传统楼宇对讲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以及体验厅。

其中珠三角的主要企业有视得安罗格朗、安居宝、慧锐通、竞争、太川、柔乐等,约占全国楼宇对讲市场60%的份额;福建地区借助其地理位置以及发展时间早等优势,楼宇对讲产业也发展得比较齐全,约占了全国楼宇对讲23%左右的份额,包括冠林、立林、ABB振威、佳乐等知名厂家;以上海、浙江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也是国内楼宇对讲供应商集中区域,且占据了全国8%的份额。其中上海地区以国外品牌居多,包括Honeywell、悉雅特、弗曼科斯、爱峰、特思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

总体来说,智能楼宇在我国的总体发展不均衡。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综合性产业城市,因此在“首都经济”的概念带动下,智能楼宇行业突飞猛进。上海是金融汇集的城市,经济发展带动更多国外企业的进驻,随之而来的是这些外企的智能楼宇理念和对智能楼宇的要求等都促进了上海及周边城市的智能楼宇行业的发展。作为沿海城市的广州、深圳,很早就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对外通商的繁荣促进了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智能楼宇的发展水平也很高。因此以这三个城市为首的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智能化建设水平在全国领跑。调查显示,华北地区的智能楼宇占33.7%,华东地区占28.3%,华南地区占20.6%。

智能楼宇群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南方的发达地区,在中西部的建筑领域还很少涉及智能化。这种差距纵然跟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有关,但是不均衡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整体建筑智能化是不利的。不过,市场重心必然会向中部和西部转移,从增长的速度来看,中部、西部却高于东部,中部是38%,西部是39%,东部是23%。目前,东部的智能楼宇市场占了大概50%,中部其次,西部最少。

智能楼宇细分市场

在我国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市场随之迅速成长。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上海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应用楼宇智能化的建筑不断出现,目前楼宇智能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高档住宅中应用普遍,成为高档物业的新潮流。闭路电视监控、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防盗防灾报警系统等也已经较为常见。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推进,我国楼宇智能化理论、建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

视频监控市场

视频监控市场受“平安城市”项目的刺激,视频监控市场视频监控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到2011年,该市场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400亿,从业企业达到了数万家,业务覆盖了硬件、软件和网络在内的众多领域:从前端的视频数据采集、信号压缩处理以及图像解决方案,到宽带提供、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以及PC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市场特点:①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视频监控已经成为视频监控的新兴发展方向。②用户需求分散,对图像解决方案、图像清晰度、存储内容保存时间需求有差异。③监控系统的质量良莠不齐,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门禁控制市场

门禁控制市场从2007年开始,门禁市场的年增长幅度都达到了20%以上,预计2012年门禁市场的规模可能达到150亿(包括控制器、读卡器、卡片、软件),门禁产品在政府机关、商业建筑/大厦、电信电力、银行金融、军队、校园医院、企业等众多应用领域实现了多点开花的发展。市场特点:①门禁系统已经由传统的RS485总线通讯方式逐渐过渡到与TCP/IP通讯方式相结合的时期,以后将会转移到网络化系统。②门禁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从RFID技术的非接触式IC卡到生物识别技术的指纹、掌型、面相识别和虹膜等方式。③国内厂商在低端市场比较活跃。

楼宇对讲市场

楼宇对讲系统在欧美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已采用近20年,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才开始应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是楼宇对讲的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巨大的需求和许多生产厂家。进入新世纪以来,楼宇对讲市场需求旺盛,发展迅速。市场特点:①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讲产品有黑白可视、彩色可视和非可视三种产品,彩色可视利润率最高。②产业区域分布趋向平衡,东南沿海普及率达到70%,中部40%,西部更低,但是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楼宇对讲的市场在不断的增长。③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主导市场。④对讲市场正在经历从模拟向数字、从总线向TCP/IP的变革。

防盗报警市场

防盗报警产品在中国的普及率只有20%多,与发达国家的70%相差很远。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内防盗报警的市场开始壮大,智能小区和园区都开始应用该系统,各个厂家产品也向稳定性、人性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市场特点:①国外品牌占据有线产品市场主导地位,美、日、韩三国的产品站中国市场的80%份额。②无线报警行业的“小、低、乱”的现状亟待改善。③无线报警产品逐渐夺取有线报警市场。随着无线高速网网络的发展和资费的降低,无线报警将成为行业的主力军。④有着先天的网络优势运营商进军报警市场,将对其他厂商产生压力。

建筑节能市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型公共建筑在一、二线城市里鳞次栉比。然而,这些矗立在“水泥森林”中的大型公共建筑,往往都是高耗能建筑。建筑节能已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随着社会化的进程,新建楼宇开始慢慢减少,老旧楼宇的改造项目逐渐增多,这会带来很大的市场。这意味着:全社会比以往更加重视节能,楼宇自控机遇来临。

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建筑、交通和生活四大节能产业中,建筑节能被视为热度最高的领域,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十二五”期间,国家更是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一是全面推进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建设;二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施工阶段执行率的要求;三是推广高性能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四是推进农村节能住宅建设。

据悉,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95%;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完成改造1.82亿平方米。工程质量水平稳中有升,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数据显示,我国既有建筑达400亿平方米,却仅有1%为节能建筑。目前,建筑耗能总量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已经超过了27%,正逐渐接近三成。降低建筑能耗水平,提高楼宇的能源利用效率迫在眉睫。预计到203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将由目前的近30%上升到40%,且在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先进的能源效率改进措施。

全球有超过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楼宇。而楼宇中能耗最大的是技术系统和照明,合计占楼宇能源总成本的40%-60%。因此在这方面蕴藏着巨大的节能潜力。专家指出,“十二五”时期,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将给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提供更大空间和难得机遇,同时也将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

“智能楼宇”把楼宇从能源消费体变为了能源市场的积极参与者。智能楼宇具有高能效的特点,且可自行生成、储存和使用所需的能量, 并自行管理和控制这些过程。同时,智能楼宇还嫁接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客户收集和分析大量分散的能耗资料,监控整个企业的生产能耗动态。与能源管理系统配套的数据采集软件、数据采集器与智能仪表等采集终端,也在能耗的采集与诊断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们能实现对供配电、给排水、动力和环保等相关能源子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为企业发现有效的节能机会,提高能源统计资料的精度与实时性,并可以进行能源消耗结构分析、能源消耗成本分摊、一次能源消耗折算和一次能源成本折算。

面对机遇很多智能楼宇厂商都做好了准备,推出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甚至很多工控企业都投入到建筑节能与节能改造项目中来,推出自己的相关产品。机会的出现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相信未来的楼宇自控市场将更加精彩。

安防系统区域分布情况

据了解,智能楼宇系统集成中主要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另一种是将楼宇自控、安防、消防、信息设备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形成IBMS系统,由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控制这个五个系统,后者集成度的系统较多,一般性适用于银行、企业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中。

这样看来,在楼宇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安防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子系统之一。下面简单分析智能楼宇中安全防范系统企业的区域分布情况。

珠三角这一区域在中国的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可谓是无人能及,中国安防也是从这一区域最早发展开来。中国安防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中国安防从这里生根发芽直到不断走向壮大。其在中国安防的地位也与其经济地位同样的无可撼动,这里有着号称“中国安防南大门”深圳,有着“桥头堡”之称的广州,还有着众多诸如佛山、珠海、东莞、中山等这样二三级的安防城市。正是这些安防城组成了中国安防最为重要的一极。

长三角作为我国进出口交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与生俱来的地理优势这一地区。在长江三角洲这片区域存在着上海这样中国的金融中心,同时江浙一带的外贸、制造业也可以说是全国最为发达的。尽管与珠三角相比,以江浙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安防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当人们提起华东地区安防市场首先想到就是视频监控、实体防护、电子围栏、防盗门、锁具等等,不夸张的说如今的杭州安防市场中的产品种类已经能够满足世界的大多数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海康威视和大华两大安防企业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安防人把目光转移到华东地区。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以河北、山东、辽宁两侧区域构成的环渤海湾经济圈,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2.6亿人口形成了巨大消费市场。根据信息产业部新近出台的一份研究报告,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个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心之一。

随着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工商企业布局饱和、能源不足导致发展空间的限制。2006年8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的批复,首次明确天津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这将意味着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为核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到来。

从为争取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防商机这一现象来看,众多国内外安防企业就把市场重点转移北京,一些内外资安防企业的营销机构、生产工厂也在悄然北移。特别是近几年环渤海地区本土安防企业的快速崛起,如天津亚安、天地伟业、天津嘉杰、北京行者、蓝色之星、汉邦高科、清华同方、北京光桥等;国际安防巨头云集,索尼、松下、三星、泰科、西门子、博世、西科姆、中央电子等,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安防产品制造基地的格局。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安防产业快速发展的第三块热土。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湾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和京津冀为内陆腹地所组成的广大区域。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又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向南联系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南亚各国,向东沟通韩国、日本,向北连接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独特的区域优势,充足的能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而安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的经济环境,那么。安防企业如何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腾飞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呢?本文试图为你作一些简要分析。

结束语

近年来,智能楼宇已经从写字楼发展到了智能社区,它是以现代建筑为平台、以计算机为核心、以通信网络为支撑,综合运用了现代控制技术等多种手段,将消防报警、安全防范、宽带、中央空调、综合布线等系统融为一体的建筑。随着中国智能楼宇市场的竞争格局的打开,跨行业的合作更加广泛,国外知名品牌强势进军中国,纷纷亮相国内各大智能楼宇展会、峰会、研讨会,国内品牌努力跟进,极力填充智能楼宇市场。

试看国外品牌中,霍尼韦尔利用其强大的品牌优势,整合器楼宇自控、安防领域的优势资源成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重要厂商和服务商。施耐德电气在建筑方面,融合了消防、安防、自控等综合楼宇控制信息,在国内智能建筑领域有很强品牌效用。美国江森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楼宇自控产品销售与服务经验,已经开始以智能建筑集成作为重要的服务起点。思科在中国成立专门的只能建筑市场拓展部门,通过与其他智能建筑子系统厂商联合,共同进军智能建筑市场。同时还有GE、松下、日立等国际巨头也频频亮相各种智能建筑展会、研讨会,这些公司正是看到了中国智能建筑的诱人商机,为全国进军积蓄力量。

而在中国,海尔集团宣布进军国内智能建筑行业,清华同方、汇通融业、重庆四通都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都在智能建筑领域打拼了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而那些国内的智能楼宇控制的设备提供商,现在考虑在楼宇控制的系统集成上有所作为,他们通过自己和同行业之间的互相合作,来完成整个系统的方案设计,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智能楼宇品牌的不断填充、产品的不断丰富,促使智能楼宇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不断拔地而起,并成为标志性建筑物和亮丽的风景。如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物中国馆,广州亚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亚运城综合体育馆等。这些标志性的建筑物不仅代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态,也展现了智能楼宇化在中国的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楼宇智能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智能建筑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