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加红,宋会鸣
(1.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2.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杭州 310020)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重要病害之一,通常在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引起叶片枯黄、植株干枯,可导致减产20%~30%。戊唑醇系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杀菌剂。为明确该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使用剂量及对黄瓜生长的安全性等,我们于2011年10月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供试药剂为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台湾兴农药业 (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黄瓜品种为小园春。
设每667 m2用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5,18和21.6 mL处理,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34 g为对照药剂,另设清水对照,共5个处理(代号依次为处理1-5)。每处理重复4次,小区面积7 m2,随机排列。
试验在浙江大学实验农场大棚内进行,大棚面积168 m2,试验地母土属沙性滨海盐土,pH值7.2,有机质含量30 g·kg-1,肥力上等,地势平坦。2011年8月28日将供试黄瓜移栽至大棚内种植,每小区种植黄瓜28株,植株长势一致,大棚中下部试验期间保持大通风;试验时黄瓜植株处于生长中后期,已基本放弃栽培管理,95%的叶片已发白粉病,多数叶片发病面积在20%以上,严重的达100%。植株在产果前期施用过2次杀菌剂。各处理均于10月8日第1次施药,10月13日第2次施药。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Jacto HD 400型农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施药,对整株瓜苗进行喷洒,重点喷施瓜叶的正反面,以均匀喷湿叶面为度,每667 m2药液量60 kg。试验期间大棚管理粗放,未曾使用其他任何药剂,大棚内平均气温20.12℃,相对湿度70.8%,虽有降雨但对大棚内的药剂试验影响不大。
每小区按对角线法定5点,每点定2株,共10株黄瓜植株作标记,调查记录标记植株上、中、下3部位各随机1叶 (每小区共30叶)发病情况。以每片叶上的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调查时间分3次:药前查病情基数;第1次药后5 d、第2次药后7 d各进行1次防效调查。
由表1看出,第1次药后5 d,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5,18,21.6 mL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1.0%,79.4%和86.4%,而对照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79.6%,各处理防效无显著差异。第2次药后7 d,各处理的防效依次上升为91.0%,93.8%,97.4%和97.4%。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8,21.6 mL处理相对于15 mL处理有极显著差异,与对照药剂间则无差异;而对照药剂相对于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5 mL处理同样有极显著差异。清水对照区的黄瓜植株经目测观察发现茎、叶柄均发病严重,叶片全部发病并开始呈干枯状,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均接近100.0%。2次施药后经多次目测观察,所有参试药剂在本试验条件下和用量范围内均未发现对作物有不良影响,无药害症状出现,对植株生长安全。
表1 不同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
在本试验条件下和用量范围内,用浙江钱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戊唑醇来防治黄瓜白粉病,间隔5~7 d连续用药2次对白粉病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该药剂持效期7 d左右,且对作物生长安全,可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对照药剂台湾兴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百菌清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性好于供试药剂。在生产中2种药剂可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适宜在黄瓜白粉病始发期或发病初期用药,每667 m2用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8~21.6 mL对水稀释配液,间隔7 d左右对植株叶面连续喷雾施药2~3次,或根据实际病情酌情增加用药次数,用药量可视作物的大小及生育期具体而定,以均匀喷湿正、反两面叶片为宜,喷药时要从上部叶片往下部叶片喷雾。同时加强栽培管理。
[1] 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估方法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陈利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