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理论研究主题的变化与思考——基于中国知网2007—2012年热门被引文章分析

2013-12-23 05:36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青马马克思主义者

徐 昕

(苏州大学 团委,江苏 苏州 215006)

“青马工程”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促进青年群体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工程。它采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团中央通过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等举措对“青马工程”的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和工作保障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规范了“青马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青马工程”在各地区、高校也给予了组织、制度等方面相应的支持,基本形成了常态化培训、培养机制。学术研究层面,“青马工程”理论研究的学术关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实践取向” “问题取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基本研究对象的确定

根据中国知网以“青马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关键词检索文献,2007至2012年全部文献共计12 664篇。纵观这些文献,主要包含有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会议论文以及重要报纸等。如2012年福建师范大学王少萍博士的《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2011年吉林大学王晓丽博士的《普通高等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这些文献从宏观层面的“意义阐述”、中观层面的“问题取向”以及微观层面的“实践取向”等切入,对“青马工程”的研究进行了理论指导。但现有的文献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擦边球”性研究,对“青马工程”研究的针对性或者说是专门性相对不足。

为进一步梳理“青马工程”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特别是研究主题的变化情况,以2007—2012年为时间界限,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生成“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热门被引文章,确立了81篇文献,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对比热门被引文章数与相应年度的文献数,可以看到两者基本呈一致趋势(见表1)。

表1 关键词“青马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文献统计

二、“青马工程”研究的主题分析

团中央印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这一规范性的文件,为“青马工程”的研究又提出了许多细分的研究主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多元化的校本教育的作用下,这些细分的主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根据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围绕“青马工程”这一研究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研究主题。

(一)“青马工程”实施的背景与意义

在背景层面,相关研究凸显了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历史定位。“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1]“青马工程”是新世纪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党团联动的载体,它承载着促进广大青年成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在意义层面,“‘青马工程’是社会主义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创出的有社会主义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道路”[2],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要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看做是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3],推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养成教育、信仰教育落到实处,保证培养工程的质量,提升培训培养的实效。

这一主题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对“青马工程”进行阐述,有助于从理论层面加深对问题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优化顶层设计的作用。此外,还包括将“青马工程”的研究放在一个更大的语境中,阐释“青马工程”与相关主题之间的意义,主要包括加强大学生骨干培养,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关系。

(二)“青马工程”实施的路径、主要措施

首先,“青马工程”实施的主阵地、主渠道。第一,高校思想政治课。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为大学生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是旨在提高大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辨析能力的理论学习的主渠道。第二,社会实践。“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其社会服务及创新创业素养……有效结合高校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4]

其次,推进“青马工程”实施的核心能动者。核心能动者是制度体系和行为结构中的主事人,主要包括党团组织和辅导员两类。“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这是共青团组织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能。这将使“青马工程”的实施在组织上找到了归宿。就具体实施而言,辅导员通过“积极发展青年党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社会实践活动”[5]等形式,直接承担和推动了“青马工程”的实施。

再次,“青马工程”实施的保障机制研究。党的执政资源:“党委巩固执政地位和保证执政效能所创造、形成的……各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等。”[3]

最后,“青马工程”深化发展的指导理论。主要包括“树立‘大教育、大培养’理念,构建分级别、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格局”[6]的系统思维;“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的不同需要”[7],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的分众化理念;建立在马克思思想中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上的“主体发展性”[8]理论。

(三)“青马工程”的课程内容

第一,普适性课程。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雷锋精神”、 “方志敏精神”等。

第二,区域性课程。主要针对国防、理工科大学、二级学院、高职院校等学生。相对普适性课程而言,区域性课程主要解决不同类别对象的培训、培养问题,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ROST CM”是基于文本挖掘的人文社会科学数字化研究平台。通过ROST语义网络和社会网络生成工具,在中国知网以“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关键词,生成的相关热门被引文章的主题进行处理,并初步筛选整理,得到了如下图1:

图1 ROST CM系统分析关键词:“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由图1可知,以“马克思”为网络内核的关键节点有“大众化”“机制”“路径”“时期”;以“工程”为网络内核的关键节点有“推进”“意义”“背景”“院校”等,基本验证了本文的研究。而这两个内核的共同节点则包括了“院校”和“路径”,说明当前研究主要是围绕高校而展开的。“辅导员”的出现,也表明对“青马工程”的研究已进入到实践研究阶段。总体而言,这个图形对前述的分析起到了一定的印证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基于2007—2012年中国知网以“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关键词生成的相关热门被引文章,可以看到“青马工程”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青马工程”实施的背景与意义、路径、课程内容等展开。随着研究的深入,细分的研究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协作”成为“青马工程”深入发展的助推器,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有关“青马工程”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过多地、重复地讨论“青马工程”在高校实施的背景和意义。纵观这几年“青马工程”的研究,特别是2007—2010年之间,讨论“青马工程”实施的背景和意义重复出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第二,“青马工程”的实施的路径、主要措施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者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有的结合各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成功经验,有的针对“青马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青马工程”的实施的路径、主要措施提出建议和思考,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也缺少相关的理论指导,有的仅仅停留在针对表象的分析,系统性地、具有科学理论支撑的“青马工程”培训培养质量体系亟待建立。另外,在“青马工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研究甚少。

第三,关于“青马工程”课程内容的具细化是今后培养工作的趋势,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生的理论素质、兴趣爱好、行事特点、认知能力等各有不同,在普适性课程的教育下,更加需要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区域性培训课程,因此,制定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极具现实性。但这方面深入的研究仍需加强。

综上,近几年“青马工程”的研究体现出数量上逐年增多、内容上日趋细化的趋势,但不可否认,还存在着某些研究同质化现象严重、研究缺乏理论支持及实证性研究、系统化研究数量较少等问题,“青马工程”研究整体质量有待提高。但也应该看到,自2007年“青马工程”实施以来,研究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内容逐渐丰富,随着“青马工程”影响范围扩大,一批高质量的研究也开始出现。

笔者认为,未来“青马工程”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同时从加强理论指导、系统性地探索“青马工程”实施路径和提升培训效果、多元化和具细化地制定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

[1]马珺.关于高校积极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9):77-78.

[2]甄志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途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3):80-83.

[3]李延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与党的执政资源配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9):59-63.

[4]彭忠益,王俊杰,许欢.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途径——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审视[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2):15-19.

[5]田素萍.高校辅导员在“青马工程“中的成长及发挥的作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96-98.

[6]郭超,李延宪.系统思维:推进实施“青马工程”的思维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6):34-37.

[7]董陶陶,杨晓慧.分众化理念下的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20-22.

[8]胡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主体发展性”培养模式合理建构[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8(3):26-32.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青马马克思主义者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参考答案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