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平,张 谦,董留群,胡 凯
(1.深圳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淮阴223003;3.华中科技大学 武昌分校,湖北 武汉430064)
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大型工程项目在中国建造[1]。大型工程项目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群体,因此需要对这些群体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一般地,大型工程项目很难在缺乏各种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参与下取得成功。此外,如果没有对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特别关注,那么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目标即使达到,也很难被认为是成功的[2]。
实际上,利益相关者之间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经常出现冲突,由于利益相关者之间需求冲突而导致项目失败的例子为数不少[3-6]。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项目经理很难了解项目利益相关者冲突的程度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笔者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开发出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工具,评估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状况。由于内部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研究的对象为内部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被FREEMAN 定义为影响组织目标的完成或受组织目标完成影响的群体或个人[7]。对此,PHILLIPS 进行了补充,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决策的参与者或受决策影响的那些人[8]。POST 等对前者的定义进行了批判,他们认为FREEMAN 的定义过于广泛,按其定义几乎所有相关的人都能被列为利益相关者[9]。POST等进一步指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对于增加组织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活动创造贡献(自愿或非自愿)的人。因此,利益相关者是潜在的受益人或风险承担者。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将项目利益相关者定义为积极参与项目或受项目执行和完成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如客户、项目发起人、执行组织或公众等)[10]。这个定义与FREEMAN 的定义类似,同样因为过于广泛而备受争议。正因为这个原因,MCELROY 等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狭义定义,他们将项目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对项目的成功或项目运行环境具有既定利益的个人或群体[11]。
除此以外,还存在很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MITCHELL 等定义了利益相关者的3 个属性:影响的权力、利益相关者关系间的合法性,以及利益相关者需求的紧迫性[12]。利益相关者能够按照其中的一个、两个或多个属性进行划分。根据与企业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利益相关者被划分为直接利益群体和间接利益群体。类似地,项目利益相关者分为两类:一类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项目的执行;另一类为外部利益相关者,被项目所影响。
建设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如图1 所示,该图系统地描述了项目中的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特别地,在中国,项目施工阶段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业主方、项目管理团队、供应商、总承包商和分包商,典型的项目组织结构如图2 所示。
图1 建设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
图2 工程项目组织结构
业主方是项目发起人和最主要的相关方,是项目风险的承担者,如果项目失败,业主方将要承担后果。同时,业主方也是项目利益的主要受益人。项目业主方一般会自行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或委托项目管理公司,享受其提供的项目管理服务。
项目管理团队根据业主方的需求执行项目管理任务。一般地,项目管理团队具有设计协调、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是项目成功的必要因素;设计协调主要指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协调,设计与施工一般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施工管理一般包括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则将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这三者又相互影响。供应商为项目提供服务或产品,承包商则主要进行施工管理,最终完成项目交付成果。
在项目组织结构中,业主方与总承包商、指定分包商和项目管理方签订合同,而总承包商和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
如上所述,利益相关者的属性用以划分利益相关者类型。利益相关者的权力来源于其使用社会或政治力量的能力或有权从组织中撤去资源的能力。权力可用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RDT)、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13]。RDT 解释了拥有关键资源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将组织置于被支配地位[14]。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说明了利益相关者关系之间机会主义的潜在性。在这种关系中,利益相关者的一方可能利用其地位来增加交易成本[15]。
据介绍,“水稻+”是以水稻生产为本,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以种植制度创新为魂的新型农作制度,包括稻经轮作、稻禽协同、稻渔共生等生产体系,是水稻绿色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水稻+”通过改进提升和集成创新传统模式,具有稳粮优经、种养结合、绿色高效等特点,对确保口粮安全、推进绿色兴农、实现质量兴农、加快品牌强农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全国“水稻+”应用面积约为166.67万hm2,按667 m2平均效益2 000元计算,实现经济效益500亿元。同时数据显示,仅以稻渔共生模式为例,就可减少用肥20%~30%、减少用药30%~40%。
合法性被定义为一种对行为认定为合理或合适的感知,该行为属于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的范围之内[16]。因此,合法性具有社会价值观或法律属性。
紧迫性是利益相关者的第三个属性。紧迫性被定义为“利益相关者需要的紧急性程度”。它包括两个属性:①时间敏感程度,即对要求的延迟的忍受程度;②重要性,即该要求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程度。
一般而言,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项目所有人(或业主方)、项目管理团队、供应商、承包商和分包商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是项目的参与人和完成人。其需求和期望也贯穿于项目全寿命周期。项目之所以能够完成,实际上是建立在内部利益相关者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
内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主要集中在项目的进度、利润和质量3 个方面。但每个利益相关者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对这3 个方面的关注是不同的。业主方和项目管理团队一般具有相同的利益期望。
对业主方而言,他们在不同的项目中对这3个方面的目标有不同的要求。如在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业主方可能将进度放在首位,利润其次,质量最后。这是因为在销售行情好时,加快建设进度,能尽快收回投资。与此相类似,在具有政治意义的项目中,一般都具有时间期限。如2008北京奥运会建设工程或2010 上海世博会建设项目,毫无疑问是将进度置于首要位置。
此外,设计方和施工承包商是项目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设计方而言,质量放于首位,自身利润其次,而进度最后,其原因在于设计质量对项目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但对施工承包商而言,需求的排序可能为自身利润、进度和质量。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参与者对项目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从各自视角出发将项目3 大目标放在重要性不同的位置。即使是对于同一目标,各参与方也会有不同的具体细节目标。例如,承包商可能通过增加业主方的项目成本来提高自身利润,从而降低业主方的利润。
综上所述,各内部利益相关者对项目3 大目标的需求重要性排序各不相同。以某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例,各内部利益相关者对项目3 大目标需求的排序如表1 所示。
表1 内部利益相关者需求重要性排序
但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评估远不止识别出影响水平以及影响的可能性。项目经理还需要评估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分类以及它们在项目中所处的位置。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STEFAN 提出了包含利益相关者属性的公式,结合利益相关者属性、位置和ViII 来评价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指数SII 可表示为:SII= A×ViII×Pos。其中,A 为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值。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值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利益相关者的属性(权力、合法性和紧迫性)以及分别赋予每个属性权重(权重综合为100%)来计算得到。关于ViII 的计算前文已经给出。位置值Pos 用来描述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态度。一般地,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持有积极抵制态度,则可赋值Pos =-1;对项目持消极抵制态度,则可赋值Pos =-0.5;对项目持有不参与态度,则可赋值Pos =0;对项目消极支持态度,则可赋值Pos =0.5;对项目持积极支持态度,则可赋值Pos=1。
进一步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进行汇总,可得:SIIproj=∑SIIk,其中,k 为利益相关者的总数。如果SIIproj 为正数,则项目利益相关者总体上对项目的影响是积极的;如果SIIproj 为负数,则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影响是消极的。
在计算SII 时,Pos 很难进行定量分析,因为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很复杂。例如,一个利益相关者可能对项目的局部持有明确的支持或反对态度,但他很难讲出对整个项目的态度。或者有的利益相关者在此时对项目持有支持态度,而当情景变化之后,又持有反对态度。
内部利益相关者的Pos 与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是紧密相关的。如上所述,内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又主要集中在进度、成本和质量方面。进度、成本和质量可以赋予从0 ~1 不同的权重,但三者权重之和为1。SII 就可按式(1)进行计算:
式中:Rs为赋予进度方面的权重;ViIIs为进度方面的ViII 值,Poss为进度方面的Pos 值。其余符号的含义可同理而推。
该博览会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覆盖5.28 km2的地域范围,工程项目包括市政、场馆以及服务设施等内容,总建筑面积约达200 多万m2。项目计划在2009 年年底结束,2010 年年初投入使用。由于其政治意义重大,进度被放置在首位。
某地块项目的详细信息如表2 所示。
表2 某地块项目的详细信息
在该工程项目中,投资方和执行方立场基本相同。对该案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利益相关者的属性权重一般而言会因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在该项目中,经过专家意见汇总,给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合法性,以及紧迫性分别赋予权重0.4,0.3 和0.3。
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在概念设计阶段,由于合同工期紧,设计单位工作非常努力,积极支持该项目。但在施工阶段,设计单位担心成本的上升而不想增加设计人员。最终,执行单位与设计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商谈,为保证工期目标能如期达到,双方签订了一个补充合同,设计单位应投入更多人力用于该项目。
在施工阶段,设计单位有义务指导现场施工,但设计单位对此投入并不多,他们较少参加现场例会,并对现场技术难题消极应对。此外,施工单位抱怨设计单位的消极行为以及自身的资金压力,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施工单位要求投资单位调整合同款项。如果投资单位不这样做,施工单位甚至做好毁约的准备。最终,投资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按照合同执行,履行对现场进行指导的义务,同时调整了施工合同的支付条款。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如表3 所示。
表3 内部利益相关者影响分析
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笔者分析了我国工程项目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以一个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分析了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该案例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一致。
[1] 贾广社,杨守华,曹丽.基于业主方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成熟度模型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2008,6(7):60-64.
[2] BOURNE L,WALKER D H T. Visualising and mapping stakeholder influence[J].Management Decision,2005,43(5):649-660.
[3] STEFAN O,ANNE L. Evaluation of stakeholder influ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5,23(4):321-328.
[4] STEFAN O,ANNE 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external stakeholders management process[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9,26(6):553-561.
[5] SCOTT S,SHAWNTA S,FRIDAY S,et al. A case study of project and stakeholder manangement failures:lessons learned [J]. 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2006,37(5):26-33.
[6] STEFAN O.Stakeholder impact analysi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2007,25(3):277-287.
[7] 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 [M]. Marshfield:Pitman Publishing Inc,1984:14-98.
[8] PHILLIPS R . Stakeholder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ethics[M].San Francisco: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Inc,2003:65-104.
[9] POST J E,PRESTON L E,SACHS S. Redefining the corporation-stakeholder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wealth[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23-87.
[10]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M]. Newton Square:Management Institute Inc,2008:32-65.
[11]MCELROY B,MILLS C.Managing stakeholders[M].Aldershot:Gower Publishing Limited,2000:757-775.
[12]MITCHELL R K,BRADLEY R A,WOOD D J.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4):853-885.
[13]BENJAMIN A,NEVILLE B M.Stakeholder salience reloaded:operationalis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Australia New Zealand Marketing Academy Conference. Adelaide:[s.n.],2003:1883-1889.
[14]PFEFFER J,SALANCIK G R.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M].New York:Harper & Row,1978:87-102.
[15]JONES T M.Instrumental stakeholder theory:a synthesis of ethics and economic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2):404-437.
[16]SUCHMAN M C.Managing legitimacy: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571-610.
[17]JOHNSON G,SCHOLES K.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M].London:Prentice Hall Europe,1999:4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