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

2013-12-21 05:09:45黄正东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施工图职业结构

黄正东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0 引言

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知识点多、概念多、结构构造要求多,学生学习起来普遍反映时间紧、难度大、有恐惧感. 笔者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反映,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实用”、“够用”的教学原则[1]48-49,不断创新服务职业岗位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获得了一定成效和的经验.

1 课程目标任务

1.1 课程目标

通识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社会公德意识、法纪操守意识,养成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养成对待工作缜密严谨的态度,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团队协作精神.

基本目标:熟悉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结构设计原理,掌握建筑结构常见节点做法和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具备一定的结构施工图制图能力和图纸会审能力.

核心目标:具有简单的力学与结构分析和确定结构计算简图与内力计算能力;具有对简单构件进行钢筋翻样、下料、加工制作和分析处理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估算简单工程的砌体、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用量能力.

1.2 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和结构施工图识读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图纸识读、分析和解决简单结构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的总体感受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学过程中“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矛盾突出,常常是老师抱怨学生不努力学,学生抱怨老师不教绝招.分析其原因,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起点低,文化基础薄.工程造价专业的考生是文理兼收、高考录取分数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很好的学生.他们入校后虽然学习热情高,但课程学习对中学力学、数学要求偏高,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导致不少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出现了怕进课堂、怕见老师、怕作业、怕考试的现象.感觉到读大学也不轻松,开始精力转向,破罐子破摔,沉迷网络游戏消磨时光.

第二,教材内容多,实用性不强.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本从力学基础知识、结构基础知识和地基基础、砌体结构、钢结构知识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件等教学内容计划学时为96学时,还不包括素质拓展知识——11G101平法图集和综合实训,要想学好学精实在不易.这些知识在教材编写是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但出版时就面临着规范标准的修订更新,同时课程的知识点多、概念多、结构构造要求多,课程的理论偏深、偏难,具体的系列工程案例不完整还偏少.

第三,教学条件有限,教学做合一实现难.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2]170已远远不适应现代的知识容量大、学时少的快节奏式的教学需要了.这些年来,虽然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视频教学,尝试了实验室教学、工地教室教学,但还没有真正实现一体化、情景化、项目化、任务化的教学,主要原因还是受到有限的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环境氛围和教学时空制约.

3 改革教学模式,重整课程内容

3.1 教学模式改革

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这门课之后依然是知识零散,学生在参加实习、实践时不知道知识如何用.因此,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道授业”式传统的教学模式[3]18,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笔者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将“职业通识能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1]49等能力培养要素分解、细化到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如在本课程开课的第一周,老师首先不进教室,直接带领学生参观建筑构造模型室,适当回答学生好奇的提问,让学生感知房屋结构的神奇与奥妙.然后带领学生参观施工现场,跟着施工人员学习砌筑或结构构件制作,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体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职业习惯和团队协调精神,并将课程学习的落脚在“钢筋翻样、下料、加工、制作”上,实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3.2 整合课程内容

重整教学内容:打破学科性教材框架体系,按照“以能力本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向导”的原则,适当分解与重组教学内容,淡化结构设计,将重点放在结构施工图识读和结构构造措施要求的学习上.以校园内的典型建筑为载体,参照11G101平法图集及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规范要求,设计适合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情境式教学单元,如表1所示.

突出能力培养:根据设计的学习情景单元,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再细分为若干学习任务[4]122,即基本知识、单项技能训练和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等,通过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实训室单项技能训练或实习基地的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实现能力培养目标,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如学习任务——常见结构构件特点及构造要求(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结构”,它涉及到框架结构形式、受框架结构力特点、框架结构构造要求等知识点,我们对这一子任务的教学设计涉及框架的类型、布置方案、内力分析与计算简图确定、框架节点在抗震或非抗震状态构造要求的理解和构件施工图识读等知识内容,最后引导到框架结构平面整体结构施工图识图上来,做到递进式的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如表2所示.

表1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学习情境设计

表2 框架结构构件单元

4 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本课程内容繁多、覆盖面广,含有大量的结构理论知识、受力分析公式的应用和结构构造要求等内容,学生要想通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完全掌握难度是非常大的.这就需要老师正确把握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的学习情景单元、不同的学习任务特点与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师教法灵活,学生学法自由”是实现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4.1 教学方法改革

4.1.1 启发教学法

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指在老师启发式传授知识点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把知识转化为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5]121. 在讲述工程中常见的“约束”时,以同学们儿时玩弹珠子的情境来进行,如果是在粗糙地面弹珠子滚动缓慢、在光滑地面滚动飞快,说明光滑约束运动.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柔体约束、链杆约束、圆柱铰链约束、固定铰支座约束、可动铰支座约束和固定端支座约束等类型.

4.1.2 直观教学法

像框架结构的柱梁板的配筋及节点构造问题,学生在教室是无法学会弄通的,但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工地教室”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老师和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实地操作、演示、讲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加深对钢筋的认识、直观感受到钢筋的实体、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让学生现场实操训练,使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合一”得以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1.3 任务驱动法

它是通过任务驱动来诱发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成就动机,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去解决新问题、增长新知识,获取技能形成的能力[4]123. 如在结构施工图识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到模拟审图室进行模拟审图,通过模拟审图来掌握识图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具体步骤是:首先把学生按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进行分组;然后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研读图纸、推荐会审记录员;再针对施工图纸提出问题并请有关方人员现场解答,并做好会审记录;最后由小组长自我评价,教师对整个实施过程总体评价.

4.1.4 项目教学法

它是通过完成真实的工程实例项目而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6]19.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自编施工图图集——学校砖混结构的学生公寓楼,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讨.如在施工图识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分组完成简支梁、板、楼梯等构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从识图到绘图到制作构件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项目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团队沟通意识.

4.1.5 其他教学法

还有对比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行动导向法、拓展教学法、阶段递进教学法、典型案例教学法等等,都可用在本课程的教法改革中.

4.2 丰富教学手段

4.2.1 多媒体课件

它是现代先进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其特点是容量大、图文并茂、知识活化、形象生动,教师操作简捷.本课程开发制作了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常见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建筑地基基础、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等多媒体课件,特别是11G101系列图集内容与实际工程中的配筋照片对比视频动画,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和查阅图集的能力.

4.2.2 动画演示

如讲授梁的三阶段破坏理论时,对三阶段的破坏过程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构件在荷载持续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因此,可采用动画演示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理解梁的三阶段(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截面应力、裂变破坏过程,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索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2.3 远程视频

如建筑施工远程直播室,就是将校外实训基地的施工场景实时引入到教室,实现教学与施工同步.让学生一边观看现场工人师傅施工,一边由现场技术人员讲解,一边由教师结合课本知识或施工图纸补充说明,同时学生还可以与施工现场师傅或技术员直接视频对话,咨询疑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4.2.4 其他手段

如校园网络课堂、互联网、影像摄影技术等手段.

5 创新考评体系

改变期末考试论英雄的传统考核方式,建立以“基础知识+岗位技能”为依据立体化评价体系,试行“过程+能力+结果”并重发展的考核评定方法,针对每一项学习活动实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记载.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通识能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充分兼顾到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沟通、组织协作和个性特长的发挥,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并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

整个考核评价体系总分设计为百分制,分三大模块:期末考试、职业岗位技能和平时考核.职业岗位技能考核主要针对识图能力、施工中结构问题分析计算能力、钢筋翻样、结构构件制作、课程设计能力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期末试卷考试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占总分40%;职业岗位技能考核主要是对综合实训或情景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过程考核评价,占总分50%,其中:成果报告25%,答辩能力、通识能力和小组互评各5%,工人师傅或教师评价占10%;平时考核是对学生出勤、完成作业和参加义务活动等情况进行考核,占总分10%.

6 结语

通过对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目标定位、内容重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笔者深信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探索,定会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设、其他课程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 张小军.高职《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时空,2011(01).

[2] 王 丽.高职《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科技信息,2010(08).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王 娜.高职“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

[5] 康文梅.高职建筑结构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6] 柴福洪,陈年友.高等职业教育名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施工图职业结构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房地产导刊(2022年1期)2022-02-28 08:11:00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3:34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论结构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