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将进入新一轮平缓上升期

2013-12-21 02:02:29刘志彪
中国报道 2013年2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成本因素

刘志彪

刘志彪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2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收官为2.6%,较上年的5.4%回落明显,大幅低于4%的年初控制目标,是近三年来最低的年涨幅。同时我们又看到,2012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0.8%,呈加快回升态势,创下七个月以来涨幅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大。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通胀压力是否会就此增大?我们是否会再次进入CPI高位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势会有哪些趋势性变化?

我的看法是,2013年及以后,一方面,一些暂时性的因素和我国经济的温和回升可能会带来涨价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国内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的输入型通胀等也将是通胀形成的持续的中长期压力。因此预计,2012年基本上构筑了前一轮物价涨幅的周期性底部,2013年将是物价上行新周期的开端。但由于通胀处在上行周期的初期,远不具备直线蹿升的动力,因此预计全年通胀压力总体温和可控,估计全年CPI可能上涨的幅度在3.5%以内。

在所有可能影响2013年CPI的因素中,如果撇开天气原因以及可预计的春节临近因素,我们最需要关注决定通胀或进入新一轮平缓上升周期的主要因素,它们将使中国经济在很长的时期内都处于潜在通胀的压力下:

一是靠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可能延续。随着以城乡一体化、消费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三大核心为支点的扩大内需政策的展开,中国经济2013年的发展形势也将好于去年。考虑到地方政府换届因素和体制转换的滞后性,在短期中,整个经济体系转向十八大所要求的“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立足点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新启动的大规模投资建设就可能会拉高物价。从投资周期来看,过去中国政府换届的投资高涨效应十分明显。新一届政府强调推进以城镇化为中心的“四化互动”,这一战略如果被地方政府简单地理解为又要上新一轮的大规模的土建工程,那么投资过热的风险将继续存在。

二是全球宽松的流动性尤其是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对中国通胀的影响。虽然QE3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好转,因而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稳定,但QE在损害中国外汇储备价值的同时,对中国经济还具有以下负效应:直接助长中国的资产泡沫,尤其是导致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除非中国也按比例地投放货币,否则中国用“稳出口”来“稳增长”将变得十分困难,但前者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出现进口输入型通胀;如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会使经济面临下行的危险。

三是未来中国可能会在较长的时期内进入要素成本上扬的阶段。这可能是成本推动型通胀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随着“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和计划实施,过去忽略的环境成本会成为制造成本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版“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劳动者社会保障的完善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成本也将不断上升;房价的不断上扬以及向各个领域的传导,使成本推动型通胀弥漫于整个经济体系。但同时,要素成本不断上扬也预示着中国的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可能会进入快车道。

在CPI潜在涨幅压力较大的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势如何?从短期看,2013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机构工作重点将围绕控制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来进行。虽然继续保持稳健基调,但2013年对政策目标的侧重及松紧拿捏程度均会有所不同。基于经济周期底部实施“稳增长”政策的需要,2013年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具有“稳中偏松”的特点。从中长期看,货币政策重点是要在“中速增长”和潜在通胀压力的背景下,处理好“稳增长”、“促就业”与“反通胀”的关系。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成本因素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20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48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中国外汇(2019年22期)2019-05-21 03:14:50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