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明,贾良宝,余义华,张文泰,侯丽红
(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
如何充分发挥光伏电池的效能,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焦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光伏器件和负载之间串联最大功率点跟踪 (MPPT)电路[1].MPPT常用的控制方法有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滞环比较法、模糊逻辑控制法、固定参数法(如开路电压法、短路电流法)等[2].固定参数法是指在外界环境温度一定时,利用最大功率点处的工作电压为一恒定值对MPPT进行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容易实现,但只能近似跟踪.电导增量法是对扰动观察法的改进,可以消除扰动观察法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功率振荡现象.此方法虽优于扰动观察法,但需要较高精度的检测器件,且存在一定的功率波动[3].本文根据光伏电池的工作情况,充分利用固定参数法的快速和电导增量法的高效、振荡小等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导增量法,该方法实现了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的跟踪.通过Matlab仿真试验证明该方法可行.
光伏电池是一种半导体装置,它能把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容易受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模型图如图1所示.由该模型可得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方程:
图1 光伏电池模型
式中:Iw——光伏电池工作电流;
Uw——光伏电池工作电压;
I1——光伏电池短路电流;
I2——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
Q——电子的电荷量;
R1——等效并联电阻;
R2——等效串联电阻;
k——波尔兹曼常数;
Tp——电池的温度;
I2——极管结电流.
在理想情况下,一般R2很小,R1很大.而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一般将它们忽略不计.
在短路电流法控制中,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处的工作电流Im与其短路电流I1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关系,即Im=kI*I1,式中kI为比列常数且小于1(对于不同的光伏阵列,kI有不同的取值,一般kI为0.186[5]).在开路电压法控制中,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处的工作电压Um与其开路电压Uo之间也存在着近似的线性关系,即Um=kU*Uo,式中的kU一般取0.169.当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或开路电压被我们获得后,就可以利用短路电流法或开路电压法控制系统.随着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kI、kU也随之变化.因此这两种方法的控制准确度较低,通常适用于小功率场合.
电导增量法是光伏电池MPPT常用的方法之一[4].在最大功率点处功率对输出电压的导数为0,而P=U*I,所以
即
若达到最大功率点必须满足式(3),如果
则减小输出电压;如果
则增加输出电压.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满足式(3)很困难,因此我们引入一个误差因子E,若
则式(3)成立,从而得到最大功率点.电导增量法对检测仪器的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要较长时间才能跟踪到最大功率点.此外系统还会因为跟踪最大功率点而导致部分功率的消耗.
光伏电池的dP/dU-U和dP/dI-I特性曲线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可知,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的增加量是一直在减少的.当位于a点时,光伏电池输出电压为0,处于短路状态,且光伏电池短路电流与dP/dU大小相等,此时输出功率为0.在a-b区间dP/dU的值随电池输出电压的增加而缓慢下降,且该值近似等于光伏电池短路电流[6-7].
由图3可知,光伏电池输出电流的增加量是一直在增加的.当位于C点时,光伏电池输出电流为0,处于开路状态,而光伏电池开路电压与dP/dI大小相等,输出功率为0.在C-D区间dP/dI的值随电池输出电流的增加而缓慢上升,且该值近似等于电池开路电压.
由固定参数法的在线检测原理可知,dP/dU在图2的a-b区间和dP/dI在图3的C-D区间的值都为恒量,分别近似等于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大小;dP/dU和dP/dI的值在靠近最大功率点时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果在图2的a-b区间和图3的C-D区间的任意一段上知道占空比变化前后的U和I,就可以推出短路电流或开路电压,然后根据固定参数法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在线固定参数法通过检测光伏电池的参数,推断出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或开路电压,从而克服了传统短路电流法在运行过程中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干扰[8-9].有了固定参数值,不论是在远离最大功率点的左端还是右端,都能快速地回到最大功率点.但由于该参数值是近似值,光伏电池只能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工作.
改进电导增量法的搜索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改进电导增量法的搜索过程
由图4可知,当系统工作在e-f区间时,用固定参数法中的短路电流法控制;当系统工作在g-h区间时,用固定参数法中的开路电压法控制;最后都跟踪到f-g区间,然后采用电导增量法实现控制.
任选一工作时刻t,该方法的工作过程如下:
(1)根据t时刻的电压Ut和电流It,计算出此刻的输出功率Pt,并分别与t-1时刻的Ut-1、It-1、Pt-1进行比较,判断系统是工作在电流源模式还是工作在电压源模式,或者2种模式都不是.
(2)比较t-1时刻的Ut-1和t时刻的Ut,如果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则用开路电压法实现控制,开路电压用Ut的绝对值.
(3)比较t-1时刻的It-1和t时刻It,如果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则用短路电流法实现控制,短路电流用It的绝对值.
(4)如果比较的结果,既不工作在电流源模式也不工作在电压源模式,就可以判断系统是工作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用电导增量法实现控制.
不断进行该搜索过程,直到系统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本文利用Matlab对3种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假定光伏电池为2种情况:①在开始输出时,输出功率为0;②在稳定输出时,输出功率为5 9W,为最大输出功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和基于改进的电导增量法的输出功率仿真结果分别如图5、图6、图7所示.电池输出功率由0输出经过动态过程后达到稳定.
由图5、图6、图7可以看出,扰动观察法反应比较慢,而且最后有功率振荡现象,而电导增量法和改进的电导增量法效果比较好.通过比较图6和图7可以发现改进的电导增量法比电导增量法快了约120ms,因此,改进的电导增量法可以快速稳定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
通过对比分析和仿真验证可知,本文提出的方法-改进的电导增量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并能有效地减少最大功率点处的功率振荡现象.
[1]张超,何湘宁.短路电流结合扰动观察法在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20):98-102.
[2]Holm D P,Ropp M E.Comparative Study of Maximum Power Point to Tracking Algorithms Using an Experimental Programmabl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Test Bed[C]//IEEE 28th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 Anchorage.USA:The 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2000:1699-1703.
[3]苏虎成,陈忠,刘晋,等.基于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的最优梯度法的光伏发电系统MPPT控制[J].电器开关,2010,1(6):17-04.
[4]赵争鸣.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Masoum M A,Dehbonei H,Fuchs E F.The Orct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es of Photovoltaic Systems with Voltage and Current Bas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m,2002,17(4):5142-522.
[6]Saminni J,Soleimani E A,Zabihi M S.Optimal Sizeing of Photovoltaic Systems in Varied Limates[J].Solar Energy,1997,60(2):97-104.
[7]Sugimoto H,Dong H.A New Scheme for Maximum Photovotaic Power to Tracking Control[C]//Proceedings of the Power Conversion Conference:VolumeⅡ.Nagacka:IEEE Indr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1997:687-691.
[8]王江,王静,费向阳.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非线性PI速度控制[J].应用声学,2005,25(7):125-130.
[9]林维明,黄是鹏.具有快速负载动态响应的DC/DC开关变换器开环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1(9):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