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严碧华
两会特别报道商界视点
美丽中国不该“红肥绿瘦”
“食品企业也承担着善待自然、珍爱环境的责任,让百姓在享受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绿色红利’。”
□本刊记者严碧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3月6日上午,山东代表团的分组讨论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跟《民生周刊》记者谈起了他心中的“美丽中国”。
在他看来,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企业更应率先担当。企业应在业绩的“红色利润”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利润”之间做好平衡,不能一味追求业绩增长,肥了利润却瘦了环境,这种“红肥绿瘦”不是美丽中国。
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有目共睹,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然而,在这张经济快速发展的“账单”中可以发现,靓丽的数据、优异的成绩背后,业绩的不断飙升与环境恶化相伴而生。究其原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过度追求总量指标而盲目求“大”,但对于
““环保投入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在环保上要舍得投入,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指标、效率指标、风险指标、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关注度不够。这往往导致企业发展重量轻质,企业在发展上也出现了“偏科”现象。
作为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孙明波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具有110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多年来重视业绩和环保的‘双轮驱动’。‘单轮’发展的企业可能走得快但很难走得久。”
在孙明波看来,“环保投入不是成本,而是投资”,在环保上要舍得投入,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早在2009年,青啤公司就率先提出了“碳管理”,搭建了“低碳运营模式”,启动产品碳足迹核查、“碳官”培养等工程。2008—2012年投资4亿多元用于节能环保项目,近5年累计回收啤酒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45万吨,相当于410万棵30年树龄的冷杉树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真正做到业绩与环保的双轮驱动,需要企业耐得住成本控制上的诱惑,用做实业的精神做环保。用运营模式、管理机制、科技研发、企业环保文化等保障环保理念的落地,让环保承诺不再成为空头支票。”孙明波表示。
当然,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与“利益相关方”的发展唇齿相依、并行不悖。和谐的员工关系、满意的消费者反馈、良好的股东收益、共赢的合作前景、可持续的自然环境、和谐的社区氛围,都需要企业将价值链各方串联而起。通常,多数企业基于趋利的本性,采取更加关注“股东价值最大化” 的短视做法,却忽视了其它相关方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忽略了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
实际上对于老百姓而言,期盼的无非是“吃得放心、穿得舒心、住得安心、呼吸清新、出门不堵心”这样的点滴幸福。在青啤看来,企业为实现百姓的点滴幸福,应该履行好自己的本分,成为“绿色红利”的主角。
孙明波表示,作为食品企业,承担着餐桌上的民生,要为老百姓把好“口头关”。此外,食品企业也承担着善待自然、珍爱环境的责任,让百姓在享受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绿色红利”。
全国人大代表、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