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对我党党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2013-12-20 13:45张晓芳
党史文苑 2013年2期
关键词:党际政党发展

王 洋 张晓芳

(国防大学 北京 100091)

党际关系是政党与政党之间联系、交往、合作关系的总称。世界上任何具有明确纲领、路线、主张的政党,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并影响其活动的各个领域。发展党际关系作为政党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会受到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意识形态的独立探索促进了我党党际关系良性发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注意发展党际关系的艺术和策略,尽力争取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以及其他兄弟政党和国家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党际关系,坚决抵制来自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思想和盲目干涉,从而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深刻洞察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革命几十年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党际关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意识形态的科学结晶。

以这种科学的意识形态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党际关系,并于1951年成立了专门为加强和发展同其他共产党和工人党友好关系的对外联络部。1956年,毛泽东在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党的代表谈话中指出:“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中国的经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即使是好的经验,也不一定同别的国家的具体情况相适应。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1]P64我党党际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我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对我国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谦虚谨慎的精神和平等待人的风格,也给各国友好政党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为我党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和声望。到党的八大召开时,当时世界上七十几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中,就有58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派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大会。

二、意识形态的偏差使我党党际关系发展趋于僵化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左”的偏差,党际关系发展也因此受到冲击。尤其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扩大化为核心的“左”倾思潮泛滥,不仅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惨痛损失,也使我党一步步陷于自我孤立和自我封闭之中,党际关系发展一度趋于僵化。这一时期党际关系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文化大革命”前夕,党际关系发展受损主要由中苏两党论战引起。在60年代初中苏两党之间的激烈论战和严重对抗中,虽然我党顶住了苏共领导人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施加的巨大压力,有效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的独立自主,但是在这场斗争中,我们也有严重失误和深刻教训:论战中,我党把本来是独立自主原则同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看成是马列主义同所谓“现代修正主义”的大搏斗。我们反对“老子党”作风,但我们也犯了对别国党指手画脚、横加评论的错误,致使我党的对外关系一步步被纳入“反修”的轨道,与大多数有着深厚友谊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中断了关系。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党党际关系趋于僵化。这一时期,我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极致,当时主持中央对外联络工作的康生把国内的极左思潮用于处理党际关系方面,提出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进行所谓“支左反修”的极端错误口号,甚至提出要用承认不承认毛泽东思想、支持不支持“文化大革命”、主张不主张搞武装斗争以及包括走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作为划分“左”与“右”、区分马列主义党与修正主义党的标准,从而在根本上违背了我党和毛泽东同志曾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原则,违背了处理党际关系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交流不同意见与分歧的原则,严重挫伤了许多外国党的感情,严重损害了我党与一些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关系,使我党在国际上失去了很多朋友。

三、意识形态的合理超越催生了新型党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党际关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一套错误方针和做法,在指导思想上冲破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划线的羁绊,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党际关系。邓小平在总结我党对外交往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成为一条主要的原则。”[2]P319这就阐明了我党建立新型党际关系原则的核心内容,充分表达了我党改善和发展党际关系的真诚愿望。以这一主要原则为基础,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我们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3]P45这就正式确立了我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并第一次将其写入党章。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共运形势受到空前考验,我国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压力和苏东剧变的冲击波,党际关系发展遇到诸多新的课题。在这一紧要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处变不惊,及时采取了应变方针和对策。邓小平冷静指出:“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 ”[4]P359

此后,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我党积极有序地开展了对前苏东地区各类新老政党的联络工作,并在非洲出现多党制浪潮的情况下,积极与非洲各国新老政党建立良好的党际关系。党的十四大在总结十二大以来10年间党际关系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共产党重视同各国政党的关系。……我们将继续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同各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增进了解和合作。”[5]P44这就为这一时期党际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五大根据党际交往的新形势,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处理党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即“要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6]P41,从而把我党对外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格局和世界政党政治形势的新变化和党际关系的新特点,坚定奉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并从服务于总体外交的角度提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推动了党际交往的进程。据统计,目前我党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政党、政治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十七大之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民主、进步、开放、创新的国际形象也在逐步确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7]P49我党外交进一步突破了执政党的范围,开始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其他政治组织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为构筑多元化的外交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党的国际影响日益提高。

当前,根据党的对外工作特点,我党与意识形态、政治理念不同的政党围绕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大国关系等战略问题交换看法,就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阐释我方立场,就人权、民主、西藏、台湾等问题坦诚对话,达到增信释疑的良好效果,很多对我党和我国一度存有偏见的外国政要成了我党的朋友和对华友好的中坚力量。我党各级领导在各种双边和多边党际交往场合准确阐释我党主张,热情自信地介绍中国情况及和平发展战略,体现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已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一道靓丽风景。

四、我党党际关系发展中面临的意识形态挑战仍将长期存在

我党提出发展党际关系不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划线,超越意识形态差异,不搞意识形态争论。这主要是基于遵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的。但是这种超越并不等于意识形态斗争在党际关系发展中消失,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并不是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党际关系发展中面临的意识形态斗争将长期存在。

首先,这是由我党本身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政治组织,是在一定阶级基础上产生并集中、直接地代表本阶级利益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政党必然把自己鲜明的意识形态反映到其从事政治活动的各个领域。发展党际关系作为政党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意识形态的斗争必然会贯穿其中,只不过变得越来越隐蔽,形式上不十分尖锐。而实质上,政党发展党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整体意识形态战略服务。我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虽然也涵盖代表其他劳动者阶层的根本利益,但这并不掩盖她本身的阶级属性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目标的任务。我们现阶段发展党际关系是为我国的总体外交战略服务的,也是为我党领导下的国家整体意识形态战略服务的。不同类型政党的理论、纲领和主张是有明显差别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尊重各个政党自主建构的意识形态,但我们也要坚决反对别国别党干涉我国我党的内部事务,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因此,我们发展党际关系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始终保持自己的“主心骨”,随时警惕西方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利用党际交往向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并要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其次,这是由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决定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斗争必将长期存在。苏东剧变之后,我国作为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大国,必将成为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动意识形态攻势的重点目标,成为他们进行“西化”“分化”的首选对象。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斗争形势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打“人权牌”“宗教牌”“民族分裂牌”等频频向我国施压,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威胁论”,在国际社会上“妖魔化”中国。从中美撞机事件、美向台出售武器、支持台独和藏独分子、日本右翼欲将我钓鱼岛“国有化”等一系列事件,更能看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我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攻的重任。因此,党际关系的发展要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服务,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加强我党的执政地位服务。我们要注意联合世界上所有希望和平与发展的友好人士,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党际政党发展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我国党际协商民主的时代价值及完善路径
增强党际协商实效性问题研究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党际协商在中国式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