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郭宇廷
史鉴
孝子知县曹学礼
□ 文 / 郭宇廷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亚米契斯(意大利)
曹学礼,字钦轩,号“仲立”,今新桥曹楼村人。生活于清代中叶,生卒年不详。他几岁的时候,父亲突然溺水身亡。当时他痛不欲生,是他母亲哭着反复劝他,才息了轻生的念头。他认为父亲是死于非命,从此以后近30年坚持吃素。在家奉养母亲极尽孝心,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他读书能一目数行,特别在儒学方面很下功夫,躬行实践。他与同乡以及周边县的几个名人,以道义相砥砺,20岁的时候就在全县组织的考试中名列第一,因而能进入县学读书。咸丰己未年(1858)恩科,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但后来参加会试却没有能考中进士。因母亲年老,就放弃进取,在家乡奉养老母亲。
当时捻军在江苏安徽一带声势浩大,曹学礼就带母亲避居到新蔡城中。有个名叫杨法恒的人,勾结捻军攻打新蔡。泄露后,杨被官府杀死。捻军围攻新蔡很急,曹学礼就与韩姓县令及众乡绅,昼夜在城上巡视。捻军表面上装作退兵,暗地里挖了一条通往城里的地道,准备用地雷里外夹击。曹学礼与韩知县看出了疑点,恰好捻军派使者进城劝降。韩知县要烧掉劝降书,杀掉来使。曹学礼忙劝阻他说:“不可,我们何不逼迫使者说出不攻城的原因?”因此得到了捻军地道的方向,就割掉使者的一只耳朵,放他回去。同时,日夜督工加修了第二道城墙,又准备了很多火药罐。加修的城墙刚刚完工,捻军的地雷响了。外墙被捻军地雷炸毁,很多捻军越过了外墙,可是守护第二道城墙的士兵,把火药罐点燃,从内墙上扔下去,无数捻军当场被烧死炸死。捻军这才退兵,离开新蔡。事后,曹学礼因守城功劳大,被保举为知县加同知。
不久以后,曹学礼回到项城,任莲溪书院的主讲。郡守刘伯瑗、县令程国棠,都对曹学礼极为尊重,把他看成是当代的澹台灭明。
曹学礼的母亲性格严厉,做什么事都很急躁。曹学礼对母亲百般奉承,每顿饭都要亲手捧着送给母亲,如同奉敬神明。如果母亲稍微感到不如意,他当即就跪下请罪。母亲不说让他起来,他不敢起来。有时母亲发怒斥责他,他当即趴在堂前,如同还不会走路的小孩,用这来博取母亲的欢心。闲暇时,他还为母亲弹琴娱乐。母亲有病了不吃饭,他也不吃饭;给母亲熬的汤药,他都要先尝尝凉热;每天晚上向老天爷焚香祈祷,愿以身代母。后来母亲害眼病,不久双目失明,性情更加暴躁。曹学礼干脆闭门谢交,目的就是为随时侍候母亲。有要事必须出门,一定按时回家,有时候超过了预定时间,回家后就会遭到母亲不停地严厉斥骂,曹学礼的面色更加和蔼,说话的声音也更小。见过他这样的亲友,都说自己很难做到。
他有位朋友死了,家里穷,曹学礼就尽力周济。他先后担任过西华县“衍畴”、汝南郡“南湖”两个书院的讲席,每年可得束修百金,除供养家用外,余下的多用来修桥、建庙、刻善书。母亲病逝,曹学礼的哀痛远远超过了礼仪要求。《礼记·丧服四制》规定说:“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可是曹学礼过于伤痛,守孝的时候形容枯槁,几乎要毁灭自己的生命。
为母亲守孝期满,曹学礼被任命为永定县(今属福建省龙岩市)知县。在任三年,政简刑清。闲暇时,他就在衙门前散步。遇见来打官司的人,他总是婉言劝解;审讯盗犯,也是多用善言感动,有的罪犯当场就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他司刑打人,从来不超过二百下,人们背后就称他为“曹二百”。
后来,曹学礼因病死于任上,家里穷得连送他回项城老家安葬的费用都出不起。他上司知道后,赠给他家一笔丧礼,永定县的绅民又集资帮助一些,家人才得以将他归葬故里。宣统三年《项城县志》有传。
编辑点评:
“百善孝为先”是一句古话,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世间一切善行的先导和开端。 事实上,在“孝”这个字眼里,蕴含着诸多的美德——也即“百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孝”蕴含着世间的很多美德,例如勤勉、自强不息、包容他人等等。当一个拥孝善之德的人,为一方父母官时,那便是百姓之福。(李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