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竞争白热化技术、模式有短板

2013-12-19 08:57孙永杰
通信世界 2013年11期
关键词:联发科高通英特尔

本刊记者 | 孙永杰

智能手机竞争白热化技术、模式有短板

本刊记者 | 孙永杰

移动互联之路:英特尔亦步亦趋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日益增长及对传统PC产业冲击的加大,作为传统PC产业老大的英特尔不得不进入到这些市场,但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超极本的市场表现看,英特尔的移动互联之路走得并不平坦。

自从首款Intel Inside智能手机在2012年1月国际消费电子展亮相以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英特尔已经与合作伙伴在全球20多个国家发布了10余款智能手机。但从市场的实际表现看,英特尔在智能手机的进展并不明显。这之中,英特尔的技术、市场策略、发展模式等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前后夹击 市场定位仍显模糊

直到今天,业内对于英特尔进入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定位仍存有疑惑。即英特尔在此市场究竟是像高通一样走追求利润的高端路线,还是效仿联发科行以量取胜之路。

不可否认,英特尔在芯片领域的创新和技术实力。但与英特尔占据优势的传统PC市场不同,在智能手机市场,比拼的已不是单个芯片的性能和功耗,而是片上系统(SOc)的整合能力,这涉及到网络、通信、图形等多种应用芯片的集成,而这些方面,英特尔显然与高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英特尔一直宣称其在制程和架构创新上的优势,但采用ARM指令集的高通在这两个方面也不弱,例如目前基于ARM指令集的制程技术已进入28纳米,英特尔目前在智能手机的主打产品还是32纳米,而在架构上,高通自己的Karit架构也相当优秀,所以从整体看,英特尔要想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与高通在高端争夺的胜算很小。”

该人士的分析不无道理。从目前英特尔OEM伙伴发布的智能手机定位看,基本面向的是中低端市场,但这一市场的芯片厂商云集,竞争惨烈。

据相关统计显示,英特尔在经过去年一年的试水后,其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总体份额不足1%。面对此景,英特尔意识到从高端切入智能手机市场所面临高通阻击的难度,所以其从去年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一年后,将今年定为走“量”的一年。为此,英特尔产品架构事业部副总裁陈荣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13年英特尔会和更多的OEM厂商合作,并按照自己的产品路线图,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既然走‘量’,英特尔就难免与联发科这种‘交钥匙模式’的芯片企业竞争。”某手机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么在这个市场英特尔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从市场经验看,联发科早在手机的2G时代就凭借此模式占据了当时手机芯片市场近80%左右的份额,而其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在于其对于不同手机厂商的不同需求快速提供从手机芯片到应用的不同的解决方案,且成本较低。这意味着如果英特尔效仿联发科这种“交钥匙模式”走量的发展策略,能否承受低利润对于英特尔是最大的挑战。

面对如此尴尬的定位,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叙曾对记者称:“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策略是高通及联发科模式的兼顾。”

对于英特尔的这种市场策略,有业内分析师坦言:“作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后来者,二者兼顾的模式恰好说明英特尔直到今天,仍未能很好理解智能手机产业的特点及自身的优势,所谓二者兼顾,不如说英特尔还没有找到自己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准确的定位。”

一线OEM厂商缺席 难成示范效应

业内依然清晰记得,去年1月英特尔在CES上正式宣布再次进入智能机领域,携手联想推出K800。过去的一年,是英特尔在移动领域的起步之年。这一年,英特尔仅与联想、摩托罗拉等少数几家厂商推出了有限的机型,主要涉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并未在主流市场上获得较大影响力,市场份额更是微乎其微。据相关统计,截至到去年年底,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市场与合作伙伴推出的智能手机仅为10款左右。

为此,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告诉记者:“尽管在去年,摩托罗拉移动、联想等厂商推出基于英特尔平台的智能手机,不过这些产品本身并没有给人眼前一比亮的感觉,市场反应一般,远未形成市场效应。” 由此可见,如何说服更多合作伙伴的加盟,尤其是一线OEM厂商的支持,对于英特尔能否在智能手机市场获得爆发力至关重要。

但要说服OEM合作伙伴采用英特尔的芯片,谈何容易。

众所周知,三星是移动市场的主导企业,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商,所以该公司将继续在芯片上自给自足。苹果也占据了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巨大份额,但该公司却自主设计处理器,并委托其他芯片代工企业生产。这便导致英特尔既无法与三星结盟,又不能跟苹果联姻。然而,问题远不止这么简单,因为移动芯片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不仅有高通和英伟达,还包括联发科、瑞芯等这样的中国厂商,而这些中国厂商可以通过廉价产品满足本土需求,就连高通和英伟达都无法涉足。

“无论是高通还是联发科,它们能够取得压倒性份额的原因之一都在于拥有众多终端厂商,包括一线厂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称,目前全球有超过600款内置高通骁龙处理器的智能终端,还有超过450款正在研发过程,而中国庞大的大众智能机市场则是联发科芯片的领地。

相比之下,英特尔方面,虽然有联想、中兴、摩托罗拉等厂商支持,但在合作伙伴的数量上与高通和联发科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

所有关注英特尔的人都知道,该公司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仍然无可匹敌,但移动市场的竞争却异常激烈、新企业又如此之多,所以,即便英特尔拥有一款优秀的产品也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况且就像前面所述,英特尔在智能手机的芯片技术及模式上也未必有多大的优势。

模式之困 英雄难敌四手

众所周知,ARM负责处理器架构设计并授权生产,它本身不生产和销售任何一款处理器,而是由它的客户来设计和生产具体的处理器产品,这与英特尔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模式截然不同。

显然,英特尔习惯了在PC时代相对水平化的产业链下与AMD这样的公司进行竞争,而在全新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英特尔与ARM的竞争意味着与全球的每一个芯片厂商进行竞争。

模式差异对英特尔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巨大的。首先,芯片产品价格上处于劣势。ARM提供了一个基础架构,让其他芯片厂商去开发新产品,分担了部分成本,而独立负责研发设计并生产销售的英特尔显然成本更高,而价格因素肯定是手机厂商极为重视的一环。

其次,众多的基于ARM架构的移动芯片厂商提供了差异化的产品,使得手机厂商能根据自己的硬件组合与功能定位灵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芯片,而英特尔不可能靠自己一家来完成。这也是ARM比英特尔更具竞争力的地方。

最后,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竞争已十分惨烈,并显露出优胜劣汰之势。例如今年德仪宣布不再将重心放在智能手机芯片;意法爱立信在坚持了4年之后也宣布解体退出了手机芯片市场。对此,业界分析认为,意法爱立信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抓住智能手机的流行趋势。在竞争激烈的芯片市场上动作太慢,使得它在与高通的直面竞争中,没有为自己赢得发言权。而另一个幕后的原因是,它的客户缺乏竞争力。

“尽管英特尔高层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移动芯片市场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但从目前智能手机芯片的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看,留给英特尔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模式的改变对于英特尔又绝非易事。”某国内手机芯片相关人士对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

打造生态系统 屡战不佳

在PC时代,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联盟构建起了繁荣的生态圈,包括了众多的OEM、独立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所以进入移动时代,英特尔也意识到打造生态系统对于其移动战略的重要性。

所以在移动领域,英特尔首先尝试建立自己MeeGo的生态体系,可惜尝试并不成功;之后回到广泛支持的Android平台,但此时一向优势的兼容性问题却成为了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虽然英特尔通过二进制转换器的间接方式提供了x86对于ARM原生应用的支持,但效率不佳。

究其原因,有业内人士称:“智能手机领域,原本就是ARM+Android和ARM+iOS的生态系统模式,这从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中,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占据90%左右市场份额可见一斑。作为后来者的英特尔,其x86架构支持Android本身就意味着技术上的挑战。这也是为何基于ARM指令集的高通日前声称其自己是‘天生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从目前英特尔在Android平台上的芯片仍是双核看,虽然业内对于“核战”持有否定的态度,但也有业内认为,因x86架构本身的局限,多核在Android平台上表现不佳及调优的难度是英特尔迟迟不能在核数上追赶对手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从目前发布的基于英特尔芯片Android平台手机的设计及体验看,与ARM+Android组和相比也存在着差距,这也是为何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英特尔要想在智能手机上有所斩获的话,还是要与传统PC领域的微软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但从英特尔内部看,似乎并未有这方面的实际举措。

尽管如此,英特尔并未放弃打造生态系统的努力。与三星合作的Tizen被业内认为是英特尔继MeeGo之后再次进入生态系统的尝试。不过鉴于三星目前仍以ARM+Android为主的生态系统,且取得了巨大成功,未来的Tizen生态系统是否会采用英特尔的芯片平台,仍存变数。

猜你喜欢
联发科高通英特尔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联发科联合三星推出 支持Wi-Fi 6的8K电视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联发科第二款7纳米5G SoC终端将于明年上半年亮相
高通、苹果专利案新进展:苹果拒绝与高通和解
历史转折后的高通前执行董事长
《福布斯》欧盟罚高通
英特尔召回
联发科发布3款处理器三卡三待将实现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