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1世纪,随着一系列边缘科学、交叉科学、综合科学的产生、建立,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现象正在进一步的加剧,开始形成了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统一的整体格局。同时,人们也逐步认识到,当今世界任何科学难题的解决,仅靠一门或几门科学技术是难以胜任的;它不仅需要多门类科学与技术的交叉与融合,而且也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紧密联系与结合。
中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管理的重点是进出境环节形形色色的商品。对于进出口活动的管理人以及相关方来说,学好商品学知识是其做好相关工作的基础之一。上海海关学院现为全国目前唯一一所系统设置海关学科课程和专业的本科院校,作为一所服务于海关与社会的财经类院校,其专业设置可细分为海关专业与非海关专业;总的来说,不论其是海关专业还是非海关专业,其目标都是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快速发展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北京大学王义遒教授曾指出[注]王义遒:《文化素质教育中的科学素质教育》,《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第4期。:“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是融合的,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当前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切中时弊,顺应潮流,涉及根本’的。而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最主要的载体就是课程,教师应在课程的讲授中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领会一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作为市场流通的主体——商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其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为了弥补学生对众多商品认知的欠缺,我们可以考虑开设《海关商品学》课程,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利于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的养成,从而学有所成更好地服务于海关和社会。
从海关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角度来看,其需要的海关专业与非海关专业毕业生,正从过去单一的专业知识人才向复合型的人才转换,迫切需要既懂业务管理又对商品技术有深刻认知的人才。因此,在上海海关学院大力开展商品学教育有其非常现实的意义。首先,通过开设此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使其对商品技术、商品流通有一个科学的思维体系及态度,有利于其科学态度的养成;其次,科学素质教育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奠定学生雄厚的发展后劲,通过完善其知识结构,可在当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高度渗透的市场环境中,处理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最后,通过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养成,可使学生考虑问题更加全面,逻辑思维更加缜密,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加科学及行之有效,有利于其今后的个人成长。另外,从课程设置的相关性角度来说,《海关商品学》课程可作为《海关商品归类学》、《海关估价》、《原产地规则》、《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采购与供应管理》等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通过《海关商品学》课程的讲解,可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之前,对国际国内贸易的主角——商品有一定的基本了解,为这些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商品知识基础。
同时,为深入了解在校学生对此类课程开设的需求情况,特发放《纺织商品学》课程调查问卷80份,实际回收76份,其中有效问卷72份,受访对象为2008级税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此次调研,98.6%的受访学生认为学院有必要开设《纺织商品学》课程;80.6%的受访学生觉得有必要开设其他商品学课程,例如化工或机电类的;84.7%的受访学生觉得有必要将《纺织商品学》、《化工商品学》、《机电商品学》课程单独进行开设。在对如开设必修课——《纺织商品学》周课时设置方面,受访学生的调查如图1所示(注:1-2“课时”;2-3“课时”;3-4“课时”;4-5“课时”);其中,学生视角下该课程学期安排情况如图2所示(注:1-“第5学期”;2-“第6学期”;3-“第7学期”;4-“第8学期”)。根据图1和图2所示,绝大多数学生希望《纺织商品学》周课时为2课时或3课时,该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或是第6学期为优,安排在学习归类等课程之前或是同步。
图1《纺织商品学》周课时情况表图2《纺织商品学》学期安排情况表
商品学起源于德国。18世纪后期,德国的一些大学和商业学院陆续开始讲授和研究商品学知识。德国的约翰·贝克曼教授在其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于1793-1800年出版了《商品学导论》,该书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商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任务和研究内容,创立了商品学学科体系。18世纪以后,商品学相继被传入意大利、俄国、日本、中国等国家[注]参见万融:《商品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02年我国商业教育将商品学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并相继出版《商品学》教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商品学教育受前苏联影响,以商品的自然属性为研究对象[注]宋智一:《悖论——商品经济的勃兴与商品学的式微》,《特区经济》2005年第3期。。1992年,我国从计划经济开始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为适应经济体制变革需要,很多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了结构性调整,纷纷创办了经济类专业,开设流通类相关课程。据不完全统计,现设有商品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仅有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品学为其国家特色专业),而开设商品学课程的财经、商业类院校的数量则较多。与我国商品学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商品学教育颇具活力和生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商品学教育较为普及,设有商品学专业的正规大学有数百所,有人文财经类院校,亦有科学理工类院校;在其研究内容上,既有社会科学,也有自然科学,文理相互渗透[注]白世贞、刘莉:《我国与国外商品学学科发展的比较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海关按照国家赋予的相关权力,对外贸活动中的各色商品进行有效监管;为了做好此工作,相关公职人员需对被监管的商品做到充分了解,这就有必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商品学知识的传输。同时,海关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对商品的认知具有一定的行业范畴。大众的商品学课程的教授,显然对其没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有必要根据海关相关业务工作的需求,对即将步入海关工作岗位或是欲从事与海关相关工作的人员开设《海关商品学》课程。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仅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品学(国际通关管理方向)专业开设《海关商品学》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由该校刘北林教授主编的、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海关商品学》(第2版)。就此教材而言,虽然其在“商品学”前加了“海关”二字,但其与其他财经、商业院校选用的《商品学》教材从教学内容上看并无多大改变,即使其所涉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却没有突出海关工作对商品的关注点,特别是海关商品归类工作对商品知识的需求。因此,该教材不适用于上海海关学院开设《海关商品学》课程的需求。
鉴于海关工作面对的商品涉及众多行业,其专业性强且自成体系,这就需要从各个行业自身出发,结合海关工作实际,进行商品学教材的分别编写,采取系列教材模式。同时,为了有效解决海关院校缺乏统一的、符合教学需求的商品学教材这一问题,还需由海关总署或是学院出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根据海关以及外经贸工作的实际需求,尽早编著和出版此类教材,以满足海关院校教学以及外经贸工作的实际需求。
目前,由于相关条件和资源的限制,学院《海关商品学》相关课程的开设,还仅局限于《纺织商品学》,并且还是以“选修课”的模式供相关专业学生选修。就其教材选择来说,由于学院相关专业设置的行业特殊性,如选用常规的《商品学》教材,不能很好地突出海关业务工作对商品知识的需求;同时,市面上又没有一本由海关专业人士结合海关工作需求编著的《海关商品学》教材。基于以上原因,上海海关学院《海关商品学》子课程《纺织商品学》教材的选用目前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由东华大学王府梅教授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纺织服装商品学》(第1版)作为此课程的参考教材。关于该教材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受访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得到了体现,问卷提问内容为:请问《纺织商品学》课程所选教材对你学习该课程作用如何?1-“非常有用”;2-“有用,但作用不大”;3-“一般,可有可无”;4-“完全没有作用”(具体如图3所示)。
2010年学院率先面向海关经济系税务专业(海关税收方向)学生开设《纺织商品学》课程,2011年授课对象又扩大到海关经济系的税务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当时物流管理为海关物流监控方向);2012年授课对象又调整为经管系的海关专业(包括税务和审计两个专业)与非海关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上海海关学院海关专业与非海关专业皆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纺织商品学》课程的开设与此两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有助于学生成为新时期与海关和国际贸易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受访学生在针对“请问您是否认为《纺织商品学》课程教学内容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问卷选项时给出的答案,也正好说明了此点(具体如图4所示。注:1-“非常实用”;2-“有用,但作用不大”;3-“完全没有作用,可不用学”;4-“还不知道其有何作用”)。
图3《纺织商品学》目前使用教材的作用图4《纺织商品学》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学院开设《纺织商品学》课程,其教学内容与一般的工科院校(如东华大学)有所不同[注]王府梅、徐广标:《〈纺织商品学〉课程设置探索》,《纺织教育》2008年第3期。;相比而言,工科院校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同时,又与一般的财经、商业类院校开设的《商品学》内容有所出入,后者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侧重研究商品的共性即研究商品对象的一般性,分论部分则侧重于研究商品的特性部分,即分商品大类研究[注]高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关于商品学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总体而言,后者教学内容理论过多(主要指总论部分),同时商品覆盖面太宽,缺乏重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海关连接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海海关学院具有明显的行业办学特色,且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文理背景都有。因此,我们在对《纺织商品学》教学内容的甄选上一方面强调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注重与海关实际工作相挂钩。以纺织纤维——纱线——面料——服装及其他制品为主线,系统讲解与纺织服装贸易相关的商品知识点;同时,也结合国际贸易现状,对国际纺织品认证、纺织服装评定与检测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该课程注重将国际最新科技成果与思维理念及信息等引入教学环节,力求使教学内容既体现经典理论又包含丰富的应用知识与学科前沿进展,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可为其今后从事与海关相关的工作提供直接的专业技术支撑。
为此,设计问卷时特地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了“请问您觉得《纺织商品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应侧重于什么方面”的选项(注:1-“与归类及其他海关业务相关的商品知识”;2-“与国际贸易实际业务有关的商品知识,如采购、质检”;3-“相关行业有关商品的最新加工技术、研究动态等”;4-“无所谓,只要能学到东西”。)关于此选项受访学生的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的饼状图分布来看,学生的需求可以说是多元化的,这也符合现状;但总的来看,还是主要体现在海关业务(如归类)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点上;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学院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图5 《纺织商品学》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
(一)设置《纺织商品学》课程具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生对学习化工、机电方面相关商品知识呼声较高,希望学院单独开设此类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学院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前期可考虑以选修课的模式(主要是针对目前还未开设的化工和机电类);待时机成熟,基于《海关商品学》课程的重要性和辐射面,宜以必修课或是限制选修课的模式充实到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二)好的教材可以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亦可启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从目前状况而言,上海海关学院开设的《纺织商品学》课程,其教材的选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市面上合适的可选教材不多。为了解决此问题,建议前期可通过自编讲义的方式发放给学生,让其了解本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待条件成熟,可考虑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就海关及外经贸工作的实际情况,编著系列商品学教材,以供海关院校学生或其他相关人士学习参考之用。
(三)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一是要改变其他工科院校过度强调基础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做法,要与海关和国际贸易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典型案例或时政新闻引出授课内容,然后再逐一深化,由点到面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二是要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认真调研,借鉴前人经验,改变已有的过专、过深的商品学课程体系;在保证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训、学习能力提高的授课课时,传授学生希望学到的知识,切实做到让学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