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开发研究

2013-12-18 22:38汪章飞
重庆与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沙坪坝区观光农业重庆

汪章飞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47)

一、研究区域概况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主城区西部,东滨嘉陵江,西抵缙云山,幅员面积396.2平方公里,其中农业区域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21万人(2008年末)。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的水量丰富,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歌乐山、中梁山地区。

歌乐山纵贯南北,东为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工业基地,建成区面积35.26平方公里;西为梁滩坝,是农业、乡镇工业为主的地区;中部歌乐山是重庆市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之称。

二、沙坪坝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一)沙坪坝区有丰富多样的旅游农业资源

在重庆沙坪坝区将近100平方公里农区内,具有丰富而多样的农业资源。有以蔬菜、肉禽、水果为主的八大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集食品、旅游、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城郊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从田园风光、乡村聚落、乡村建筑到农耕文化、民风民俗、节庆文化;从农业种植、栽培到养殖、狩猎及渔业、副业;从农业观光到农产品品尝、购物;从到农村考察、学习、务农到娱乐、疗养、度假;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等,均有可开发的景观。

沙坪坝以中梁山和二环线为界,按“东、中、西、西”分为东部主城区、中部生态保护区、西部新区和西部生态农业区四大板块,中部生态保护区就包括中梁镇和歌乐山镇,是重庆市生态“绿肺”和“四山管制”地区。西部生态农业区即缙云山生态农业区,是重庆市生态“绿肺”和“四山管制”地区,分布在绕城二环高速线以外,以缙云山为主体,涉及青木关镇、凤凰镇、虎溪镇和曾家镇的部分区域。这些目前处于初开发、待开发阶段的农林资源为重庆沙坪坝区发展观光农业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与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府调整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政府还积极引导并鼓励企业开发各种农业示范项目。引进并培育了国泰、沙龙、跨千等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了包括以曾家现代都市农业园、中梁后槽生态产业带、回龙坝金沙杏种植基地和中梁山蔬菜基地为代表的花卉苗木、蔬菜和水果产业基地。

(三)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收入构成变化大

近些年来,沙坪坝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 638元,比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3 361元;比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 719元。收入构成方面,2010年全区8.567 8万农村劳动力中,乡村从业劳动力为6.87万人,其中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为6.334 3万人,占乡村从业劳动力的73.93%。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收入的方式也增加了,不再单纯依靠农业种植获取收入。这使农民在政府的带领下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成为可能。

(四)重庆内在推动力愈益强劲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发和实施,使重庆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农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重庆市的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的实施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城市资源主动流向农村势头强劲。这些将极大地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互动。

(五)沙坪坝区区位优势明显

域内交通通讯畅达,是西南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要道。全国铁路集装箱网络重庆中心站、西南地区最大铁路编组站和国家二级火车站等7个火车客货站棋布于此。是“渝新欧”欧亚大陆桥桥头堡和“渝沪”线、“渝深”线起点;国道、省道等高等级公路、绕城高速公路纵横域内,轨道交通贯通沙坪坝东西地铁一号线。

(六)重庆西部新城建设加速

2010年以来,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全国最大的综合保税港区)和重庆两江新区设立,这预示着重庆西部新城的建设与发展将提档升速。城市居住空间用地不断扩展,城镇人口增加,更加凸显了沙坪坝区农业区域对大都市的配套服务功能。同时,“外环时代”的开启,重庆主城将发展成为聚集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从而为地处主城核心区的沙坪坝区发展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前景。

(七)重庆观光农业旅游有成功经验

重庆观光农业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到如今已产生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农业示范园,如大足县的“荷花鱼山庄”,渝北区的鹿山农业观光园等。这些旅游农业示范园成功地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为沙坪坝区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提供了经验,也刺激和鼓励着沙坪坝区发展观光农业。

三、沙坪坝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劣势及挑战

(一)缺乏政府有效的宏观控制和指导

观光农业虽然是沙坪坝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相应的配套政策、管理条例滞后,对鼓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投资农业旅游的政策不够明确,缺少具体的优惠政策。政府对全市的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缺少统一的规划与区域性的引导,与企业缺乏联系,导致多区域的重复建设。

(二)缺少科学定位,难以深度开发

观光农业的开发层面较低,大部分的观光农业只停留在农家乐、果园采摘等几个单一项目上,没有做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生态与科技的结合、教育功能和市场功能的结合,开发上市的精品不多,品牌意识淡薄。开发的项目单一,导致农业园区对季节依赖性增强。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经济,未能带来较多的收益[1]。在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的情况下,盲目上马会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三)模式单一,特色不明显

目前,重庆沙区大部分农业观光园项目创意浅,建设粗糙,场点布局分散,观光游乐项目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不吸引人;重复趋同化,即大多数场点的设计、建设、项目雷同,大同小异,缺乏独创性[2]。一般都是参观奇花、品尝佳果、垂钓等。旅游观光项目大同小异导致旅游功能缺乏独立完整性,吸引力不强。如,缙云山风景区里的观光农业发展比较早,参加经营的农户多达上百家,且都是以户为单位,经营的项目不外是吃农家饭,住家庭旅馆,打麻将和玩扑克牌,唱卡拉OK等项目。项目单调,服务质量差,收费不统一,更没有突出地方文化和乡土风情,因此难以吸引大量的回游客源。

(四)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压力大

城市扩张导致的耕地减少及农业水资源分布不均,区域性、结构性缺水严重,梁滩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对沙坪坝区农业发展形成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制约。沙坪坝区环境底子差、历史欠账多,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最为突出的是大气和水体环境质量问题。

森林工程建设和城市绿化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森林覆盖率尚未达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而且生态群落区域单一,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不强;区内尚存大面积水土流失区域。采矿活动造成植被和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山体出现大面积裸露,易诱发次生地质灾害,亟需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重建。

(五)农田水利设施系统毁损严重

西部地区大规模征地和建设活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打破了原有的地表径流系统,地面径流规律受到人为活动的严重干扰,从而严重影响蓄、排、灌体系的功能发挥。同时,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对农田水利设施系统毁坏严重,破坏了原有蓄、排、灌体系,使尚存农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破碎化,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大大降低了农业抵抗灾害和风险的能力,也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难度。

(六)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尽管“十一五”期间沙坪坝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且远远高出全市平均水平,在主城九区也是遥遥领先,然而却明显存在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一是虽然西部新区的建设为农民增加了较多的工资性收入渠道,但是失地农民的原有知识结构和技能不能适应多数新增岗位需要,新增就业岗位与劳动力供应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因而就业岗位不足;二是一产业与三产业的融合还有待时日,短期内难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三是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四山管制规定”的执行,中部地区农民从事二产业的工资性收入渠道将会逐步萎缩。

四、沙坪坝区休闲观光农业策略

(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

现代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已不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走马光花,旅游者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的追寻和探求。地方传统民风、民俗、历史风情是地域旅游文化的根,是形成景区特色的基础,有了这个根,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才能开花结果、经久不衰[5]。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开发要善于挖掘,沙坪坝区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环境,如缙云山麓、中梁山麓乡村,梁滩河流域农耕乡村聚落等资源,以及歌乐山森林、生态水体、抗战文化等人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是沙坪坝区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开发的根。在具体场点和项目中,要力求展示最独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富有创意的,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多种参与和特殊活动需求的,具有品尝、购物、加工等观光农业独有特色的,多功能的综合体系。在目前,针对各地纷纷创建观光农业基地的状况,更要着力突出一个“特”字。强调奇特,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才能吸引游客。

(二)科技支撑,打造亮点

一是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培育和引进特色经济作物名特优新品种,均衡产品成熟期,尽量延长特色农产品上市和观光采摘时间,以吸引更多的游人。二是推广集成配套技术。如成熟期调控、设施栽培、果实套袋、控产栽培等生产技术,提升特色经济作物产业科技水平,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实现特色经济作物的上档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多、更新鲜的绿色农产品。三是打造亮点示范工程。由政府扶持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品种搭配合理、技术措施先进、栽培管理得当的高标准特经作物示范基地,引导农民从传统的种植习惯,走进现代的高科技栽培管理模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平台。

(三)生态与文化紧密结合

农业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而且是一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因此,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挖掘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地理、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自然资源禀赋,将文化品味融入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增加其文化和人文价值,用独特的文化底蕴,丰富特色农产品及其带动的第三产业文化内涵,为新兴产业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如万州红橘峡,沿长江两岸共有红橘15万亩,具备上有丰都鬼城和忠县石宝寨,下有奉节白帝城和巫山红叶以及长江山峡等丰富旅游资源,还有传统的川东民居建筑特色,以及良好的区位政策优势,具有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

(四)壮大产业,开发精品

重庆市休闲观光农业才刚刚起步,要充分发掘资源,壮大产业,开发精品旅游农业,塑造品牌。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中,要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充分体现民族历史性和地域性,使产品具有文化品味和艺术格调。根据沙坪坝区农业发展空间现状,结合未来农业发展空间的自然资源禀赋规划“一线、一带、一河”的总体空间布局,要重点打造都市郊野生态农业公园、西部新城花果飘香农业公园、主城绿色生态农业公园。

(五)规范管理,发挥政府作用

在加快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中,要重视示范点的建设,实施品牌化战略。政府在鼓励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做好休闲农业规划,根据资源、区位和市场条件,合理确定休闲农业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建立严格的申报和审批手续[3]。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构建“政府负责,企业自律,行业促进,公众参与,制度保证”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政府引导,行业规范,企业自律”的旅游行业管理运行机制。政府运用政策的手段,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将有利于解决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引导有条件的城市资源下乡。应当鼓励有较强投资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投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并享受相应的政策扶持[4]。同时,探索旅游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六)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休闲观光农业具有生态保护、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等功能,需要社会了解、市民参与、城乡互动。各级政府要建立宣传休闲观光农业的工作联系机制,借助报刊杂志、电台、电视、网络等工具,开设专版或专题节目,定期发布相关信息,集中宣传相关政策、农业科普知识、休闲观光农业新功能新成效等内容,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了解、参与、体验和投资,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休闲观光农业的良好氛围[5]。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庆市沙坪坝区已具备了全面启动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内外部条件,宜对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产业进行策划和布局,努力利用并发挥其优势,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以区分于其他地区[6]。沙坪坝现有的劣势并非无法改变,只要政府政策、企业措施、大众举动得当就能改变;只要积极与周边合作区域联手营销,扩大市场效益,学习竞争区域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能使其成为沙坪坝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1] 张维美,李森.重庆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0):6 -7.

[2] 张杰.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J].2009(9):4153-4154.

[3] 朱邦耀,罗有贤,苏维词.从台湾经验看重庆休闲农业的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7(6):231-232.

[4] 杨庆媛.关于重庆改革试验中城市资源下乡的思考[J].决策导报,2012(6):10 -12.

[5] 沈林.国内旅游体验的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12).

[6] 周亚,罗仕伟,陈 路.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可行性分析——以重庆渝北区为例[J].科协论坛,2009(9):191-192.

(责任编辑 周江川)

猜你喜欢
沙坪坝区观光农业重庆
重庆客APP
乡村振兴视域下观光农业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研究
——以怀化市为例
沙坪坝区科协与奉节县科协联合海智专家助力乡村振兴
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康养行业发展情况
沙坪坝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碎》设计素描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