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我国中小型企业摆脱危机的路径选择

2013-12-17 08:35林治华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优势企业

林治华,许 涛

(大连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效应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效应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尽管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比较优势理论仍为我国中小型企业面对危机、摆脱困境和持续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支撑。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效应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理论,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即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H-O-S要素禀赋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作为比较优势的最新成果,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有四个因素:即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波特认为,这4+2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钻石体系。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中小型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方面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我国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认定标准有两个:

1.不对外筹集资金,即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

2.经营规模较小,“经营规模”的大小是依据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而确定,其中符合中小型企业标准的工业(主要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必须满足如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劳动者素质不高,但中小型企业点多面广,覆盖领域广泛,可以吸纳不同层次的就业人员,尤其是在帮助弱势群体、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因为中小型企业具有高度的市场灵敏性,能够快速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其也是技术创新领域的先行者、领头羊,我国很多知名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而来的,如阿里巴巴、华为、联想集团等。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支撑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已达1023万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的60%左右,上缴的税收接近50%;中小型企业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的开发是由中小型企业完成的[3]。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比较优势

中小型企业之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其比较优势发挥了核心的作用。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首先是中国的中小型企业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另一个是国内的中小型企业与国内的大型企业相比所拥有的比较优势。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目前最大并且长期存在的比较优势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中国现今的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依然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而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和昂贵,这样的要素禀赋结构就决定了当前经济中最具有活力、最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仍然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者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当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中小型企业。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型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决策层次简单化和信息的对称性,使中小型企业在决策管理上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因为中小型企业的决策层次比较简单,避免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丢失和失真,使其决策简单而富有效率;同时由于中小型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大都为同一人,所以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在管理决策的过程中考虑会更加的缜密,其决策是建立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的,趋近于市场的要求,投资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其二,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使中小型企业在产品供给上更具弹性优势。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具有适应性强、灵活性强、准备时间短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随时发生着变化,中小型企业会适时地对市场做出反应:投产、转产或者是减产,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利润、减小损失。

其三,产品转换和资产转移具有灵活性,使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的进退上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每种产品会经历研发、成熟、标准化和衰退阶段,中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小,正所谓“船小好掉头”,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投资方向和经营方向。

其四,品种的多样性,垄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产品的差异性和品种的多样性。当下,个性的消费需求越来越突出,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只要存在对多品种商品的需求,中小型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具有它的必然性。

其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绝对成本优势。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此外由于中小型企业采用半机械化作业甚至手工作业,其所需的设备简单、投资较少、调试方便、改变生产方向容易,所以产品的绝对成本很低。

其六,忧患意识强,奋斗动力足。大多从乡镇或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下存活并壮大,因而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大企业相比,他们更愿意不断地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环境。另外,企业的盈利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家的利益。在强烈的奋斗动力下,中小型企业必然能做出一番新的成绩。

二、后危机时期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较多,比如产品科技含量低,高污染高能耗,研发和营销相对落后,缺少资金投入,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等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不断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后危机时期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一)在国际分工中处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

所谓“微笑曲线”是一条微笑嘴型的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和营销,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

我国中小型企业出口的总体格局是一般贸易所占比例小于加工贸易,近些年虽然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工厂,但很多产品从海外转移到我国进行生产转而出口,从这些贸易中获取的实际上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所以说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处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由于技术研发的成本大,失败率极高,且即使研究成功能否被市场接受也是未知之数,加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受到人才和资金的限制,所以技术研发相对落后。同时由于中小型企业以国内贸易公司和海外分销商等作为主销售渠道,并且难以对目标市场进行有效的信息调研与搜集,所以国际市场营销发展也相对滞后。

(二)贸易摩擦频发及处理失当

我国以“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加入WTO,这导致了我国中小型企业与他国贸易摩擦频发,同时由于中小型企业受到规模和组织管理模式的限制,许多企业没有设立法律部门。由于对国际商法的不了解,中小型企业往往在合同签订、履行的过程中“吃暗亏”;面对贸易纠纷,许多企业没有意识、更没有能力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当反倾销、反补贴等案件出现时,中小型企业更是难以抵挡其冲击,损失惨重。尤其后金融危机时期贸易纠纷频发、保护主义抬头,利用WTO的相关规定和国际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一个企业成功立足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1年3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输美玩具无线电遥控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动337调查,中国Koko科技有限公司和Cyclone玩具公司涉案,美国申请发布排除令和禁止令,两家中小型企业损失惨重。

(三)资金短缺

一个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有自有资金,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债券等)和间接融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等三个方面。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注册资本较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自有资金缺乏;其次,我国中小型企业直接融资的成本巨大,仅以中小板上市而言,其几千万的包装费用很多中小企都无力承担;再次,我国中小型企业间接融资比较困难,因为其信用观念淡薄、失信行为频发,抵押担保不足,加之中小型企业贷款数额小,银行对其进行资质调查的费用高,所以银行不愿对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

以东南沿海的代表性城市苏州为例,苏州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苏州中小型企业贷款额占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平均只有15%,其他的则来自于企业存留资金和民间借贷,这不仅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对其扩大再生产产生消极的影响。金融危机中,很多中小型企业资金链断裂、纷纷倒闭,并且在2011年,温州出现了一波中小型企业主出逃的高潮,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后危机时期面临的新挑战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的出口企业面临着美元贬值、利润下降、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等难题,不少中小型企业都出现亏损的状况。有近90%的中小型企业企业认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影响很大或者影响较大的近50%[5]。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市场环境,广大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户资源少,推广很难有效触及目标客户及推广成本增加等,这些问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我国中小型企业面临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如下图所示: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摆脱危机的路径选择

为了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上述问题,使其尽快摆脱危机,中小型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比较优势;政府也要当好配角,为提高我国中小型企业竞争力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创造机会。我国中小型企业务必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宏观方面

1.强化政府的服务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政府应该完善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技术支持体系、信息支持体系、财政支持体系以及产业支持体系等,通过相应体系的完善,把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法规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供金融支持,即要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继续鼓励和大力发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改善中小型企业资本金来源不足的现状。大力发展中小型商业银行,推广担保体系市场化,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提供更为丰富的融资渠道等。

2.为中小型企业建立相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应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本土的中小型企业服务,同时可以适时地允许民间资金进入中小型企业担保体系,并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票据和贴现等银行中间业务。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小型企业需要继续深化其产权制度上的改革,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要有明晰的产权,并且应当通过培训等途径强化经营者的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最后要遵守诚信原则,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使得银行和企业能够实现真正的相互合作,达到双赢的境界。

(二)微观方面

1.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实现劳动力由量到质的飞跃

我国最大且长期存在的比较优势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该优势主要体现在“量”上,所以要在保持“量”的优势的基础上,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使劳动力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这就要求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外贸从业人员要积极地学习和更新国际法律和国际贸易知识;车间劳动者不断地掌握新的技术,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2.加速技术创新,实现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技术相对落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以我国为例,随着劳动力不断出口、资金和技术不断进口,劳动力要素逐渐减少、技术要素逐步累积,要素禀赋结构不断地优化,我国会从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资金和技术雄厚的国家。虽然技术落后是必经阶段,并不代表我们无所作为,在进行技术引进的同时,应该进行技术模仿、再创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小型企业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的出口型企业,而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则发展良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积极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分散汇率风险

自2005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汇率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压力逐渐增大。所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必须学会适应汇率变动的经营环境,做好外汇风险防范的准备。不断加强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方面的知识,适时、灵活地利用各种金融票据和金融衍生工具,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4.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并根据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调整出口市场

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欧盟和日本,而与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则要小得多,这就要求中小型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市场,以改变出口市场和贸易依存度过于集中的状况,逐步实现以新市场为重点,以周边国家市场为支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合理分布的多元化市场结构。此外,中小型企业要根据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积极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和方向,以获取最大利润。

[1]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

[2]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S].2003年2月19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

[3]郑昕.在全国班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辽宁抚顺,2010年9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http://www.mohrss.gov.cn.

[5]百度.中国中小型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精华版)[R/OL].2009年.

猜你喜欢
优势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矮的优势
画与话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