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style》走红的背后

2013-12-16 04:03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首歌意义孩子

前一阵子《江南style》风靡全球,几十甚至数百人一起跳骑马舞的场面随处可见,大街小巷走到哪儿都可以听到“偶吧,江南style”,打开电视调换频道每次都会让你碰上那位戴着墨镜有点猥琐的胖男人在载歌载舞……

一直不理解这首歌为什么会一下子红遍全球——不说歌者的体形难以恭维,最主要的是其唱功未见得有多好,歌词庸俗不堪,舞姿亦毫无美感。可是仅仅几个月间,这首歌全球点击率竟然超过了十亿,并在2012年9月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YouTube历史上最受人欢迎的音乐视频……这首歌不管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的角度去分析都算不上上品,但却能获得比它好上不知多少倍的作品所没有的声誉,个中原委,谁也说不清楚。或许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太大,生活环境太差,审美观都畸形了;或许是人们生活过于无聊,最终以这首歌作情绪发泄的渠道。循规蹈矩已成为昨夜星辰,今天的夜空早已是另一番风景,而明天你我的耳边不知又会响起什么神曲……

飞速发展的社会使人们忙碌不堪。学生们忙着完成沉重的学业,常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青年们忙着实现自己的梦想,每每干着手里的活儿还要憧憬着更好的职业;组建了家庭的人们忙着家庭建设,常常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许多老人不是在安享天年,而是多在为子女照看孩子料理家务……人们太忙了,在机械的忙碌中慢慢地滋生出一种浮躁,一种空虚。久而久之,当这种如火山般被压抑到一定极限的“核能量”在遇到激活它的燃点时,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地冲天而出——于是,《江南style》如火山喷发,映红了半边天。

如果大家只是在网上看看,跟着哼哼,或是私下里一起跳跳骑马舞,那也没什么。但为了这首歌而花费精力,花大价钱,便有些不值了。国内某个电视台竟然花了1200万请PSY来当他们春节联欢晚会的压轴嘉宾。现在的电视台举办一些大型的晚会都会请一些国内有名的明星来捧场,以赚取收视率。可花上1200万请这样一个人来唱一首歌值吗?1200万可以干什么?可以建成90所希望小学,可以为山区的孩子们购60辆好的校车,可以买12万套课桌给那些自带桌椅的孩子,可以买120万本好书给那些没有书看的孩子们……1200万可以做许多有益的事,为何要花在让人一笑而过,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的大街小巷中都能听到的一首流行歌曲上呢?难道“创新”和“特色”就是找一时串红的歌手,提高收视率就是用1200万来铺垫?1200万这个数字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是一条条通向成功的大路上的铺路石,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摆脱贫穷、走出大山的推进器啊。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可为什么总会有一些人要把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浪费在一些无聊的事情上?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意义、其吸引力应该都会大于那首《江南style》吧?为什么我们不能趁此机会多读一点书?我真的希望《江南style》的旋律在神州大地上能够少一些,而《航母style》什么的能够多一点——因为后者对于我们的国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意义更大。

文章通过分析《江南style》在华夏大地上瞬间走红这一现象,揭示出当下国人心理上的压抑、浮躁以及因急于找到一条宣泄的渠道而饥不择食的窘态。而个别电视台为了迎合观众的这一不算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收视率,不惜斥巨资邀请《江南style》的主唱助阵,这非但与媒体的引领、提高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的职责相悖,更是让本可大有作为的巨额资金无端浪费。从这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中学生的作者身上所具有的关注社会、倾注民生的责任意识,而负有建设精神文明之任的媒体人难道看问题、处理问题还不如一位孩子?

(王淦生点评)

猜你喜欢
首歌意义孩子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有意义的一天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如果还有明天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