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英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如何有效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对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且取得了较好临床护理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01—2012-12收治的80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5~74岁,平均(62.5±2.4)岁。脑卒中1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0例,机械通气18。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6~77岁,平均(63.8±2.1)岁。脑卒中11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1例,机械通气18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与护理,呼吸道的护理以及翻身等相关护理[1]。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的操作方法为:首先,为患者建立良好的住院环境,将备用床改为暂空床,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准备相关的药品[2]。准备好各种抢救的药品和物品以及相关的抢救仪器,确保整个抢救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常见的备用工作有呼吸机和监护仪及气管插管用物与筋脉通道的建立。同时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等变化,并详细记录。全面了解各种治疗方法和抢救操作技术等知识,确保整个救治工作能够正常进行。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包括呼吸系统和意识状况以及深浅反射等,并详细记录,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3]。
1.4 满意度评定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采取百分制进行评估[4],分为3个等级:(1)满意:评分值在90分以上;(2)基本满意:评分值为70~89分;(3)不满意:评分值在70分以下。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由于病情严重,病残率和病死率较高,从而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预见性护理逐渐应用到临床相关疾病的护理中,这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动力,能够有效培养护理人员独立分析病情的能力,从而将整个护理服务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护理质量[5]。预见性护理能够对相关并发症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6]。
预见性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本文数据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0%,对照组5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本组的资料还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降低患者治疗中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1]李爱珠.预见性护理程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2(21):352-353.
[2]王艳.预见性护理对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5,11(5):572-573.
[3]李兆梅.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05,12(5):444-446.
[4]何哲学,王秀丽.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卒中压疮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2(11):524-525.
[5]王志英,肖燕,黄静芳,等.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内科腰椎穿刺中的应用[J].蛇志,2012,12(4):355-256.
[6]韩书芝,梁洁.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及预见性护理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1(22):77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