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地质条件下锚注支护技术及应用

2013-12-10 03:40史成俊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1期
关键词:支护注浆

史成俊

【摘 要】在清水营煤矿主井和风井,软岩巷道支护在技术上一直是个难题,巷道自掘进成巷至今,变形严重,重复维修几次,最后由山东科技大学提出“锚网索、钢带、U型钢支架、喷砼、锚注、反底拱”等联合支护方案,根据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关键词】软岩;注浆;支护

0.引言

由于软岩性质及工程边界的复杂性,构成了软岩巷道变形力学结构的多样性,因而难以找到适合各种条件的通用支护技术,而必须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到合理的支护方案,本文分析了清水营煤矿主井和风井软岩支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锚网索、钢带、U型钢支架、喷砼、锚注、反底拱”等联合支护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1.工程概况

清水营煤矿主斜井由六煤-五煤露头对应地面位置开口,由四上-三煤间进入煤系地层,穿过三煤后进入二煤底板。主斜井坡度为22°~24°~25°,该层位由灰、灰白、深灰色不同粒级的砂岩组成,属二煤-八煤间砂岩含水层(Ⅳ),厚度为2.63~214.6m,平均厚63.66m。根据地质勘探报告,三煤顶板岩石虽孔隙率不大,但吸水率较高,软化系数低。岩石强度低,不坚固,为易冒落的一类无周期来压顶板。三煤底板细砂岩允许单向抗压强度RP0.375MPa,属较软弱类底板;粉砂岩允许单向抗压强度2.72MPa,属软弱类底板。岩层综合柱状见图1。

回风斜井由六煤~五煤露头对应地面位置开口,坡度为22°~15°~25°。在二煤露头位置进入二煤,沿二煤底板施工。二煤厚度2.06~8.1m,平均厚4.75m;二煤顶板岩性总体由粗粒砂岩构成,次为粉砂岩、泥岩。厚度0.57~71.09m,平均11.55m,伪顶主要发育于井田南部,岩性以泥岩为主,厚度小于0.5m;底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粒砂岩及泥岩,厚度0.53~21.14m,平均5.06m,一般小于5m;顶板的侏罗系上统安定组~中统直罗组裂隙孔隙含水层(III),厚度3.4~372.33m,平均厚度127.12m,层位较稳定,渗透性强、导水性好。

2.主井、风井支护出现的问题

两条斜井井筒设计均采用锚网喷支护,施工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顶板下沉、裂缝、脱层掉包及底臌等现象,局部出现冒顶。

主要表现是:

①顶板喷层受挤压变形、掉包、下沉,锚杆支护失效,个别锚杆被拉出或拉断,初喷巷道较成巷后的巷道这一现象突出,掉包严重时出现冒顶。

②两帮受顶板下沉和底臌影响,喷层开裂、向外臌出,巷道宽度不够。

③巷道底板臌起,最大底臌量1600mm,造成轨道变形,巷道高度不够。

④台阶向巷帮一侧严重倾斜,水沟开裂变形。

⑤出现脱层、掉包时,通常伴有渗水、淋水现象。

⑥巷道交岔点或跨度大处容易发生掉包、脱层现象。

⑦顶板掉包与底臌同时出现。

⑧部分巷道无淋水现象,岩层受风化后,顶板也很快掉包、底板臌起。

3.原因分析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提供资料显示:各煤层顶底板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主要以砂岩及粉砂岩,泥岩次之,并有泥岩或炭质泥岩的伪顶、伪底。

主要特征是:岩石较松散,易风化,较完整,岩体结构多为互层状;煤层顶底板岩层均属较软弱或软弱类岩层,抗拉、抗压、抗剪切力小;对主斜井二煤底板岩石进行矿物成分化验分析(见表1),伊利石40.4%,绿泥石29.8%,石英29.8%:伊利石、绿泥石为膨胀性矿物成分占70%,这也是造成巷道破坏的重要因素。

从现场施工揭露情况来看,基本与地质报告提供的岩性相符,巷道开掘后,产生松动压力,围岩脱水风干或遇水后岩石产生膨胀压力,在巷道周围岩层应力重新分布的情况下,出现巷道变形特征。

4.已采取的措施

①两条斜井井筒均采用了锚索加钢带加强支护设计变更,顶板下沉现象略有好转,但巷道施工完一段时间后(2~4个月)仍出现喷层裂缝、脱层、底臌现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顶板喷层脱落、掉包现象。

②对巷道喷层脱落、掉包不严重的地段,采用了锚网、钢带、锚索、喷浆二次支护的措施,二次喷层间粘结不好,随着时间推移,局部出现二次脱层、掉包。

③从主斜井搭接硐室至主井皮带机尾采用锚网、钢带、锚索、32#工字钢棚、喷浆等支护方式,过2-3个月,局部又出现变形,帮鼓、棚腿挤出,浆皮开裂等。附图2

5.支护方式的提出

6.工艺流程及支护参数

(1)施工工艺:锚网、带、索、喷砼、钢支架、锚注、反底拱锚注。

(2)工艺流程:扩帮、挑顶→锚网、带、索支护→初喷→架设29#U型钢支架→打注浆锚杆注浆→复喷→反底拱锚注加固→喷射混凝土表面修复。

(3)支护参数。

①左旋无纵筋锚杆:Ф20×2500mm,托板使用Q235钢板,规格100×100×10mm,每根锚杆的预紧力为200KN,必须用锚杆力矩扳手预紧。

②树脂锚固剂:MSZ2370,每根锚杆使用2节。

③锚索:Ф15.24×7000mm,每根锚索的涨紧力为120KN,每根锚索使用MSZ2370药卷4节,托板用14#槽钢,长边为350mm,配合100×100×10mm的铁托板支护。

④钢筋网:使用Ф6.5mm圆钢焊制而成,网孔100×100mm。

⑤钢带:使用Ф16mm圆钢焊制而成,规格500×70mm。

⑥注浆锚杆:选用螺旋式专用注浆锚杆,顶部Ф22×3000mm,底板Ф22×1600mm,并有配套止浆塞、托盘及螺母。

⑦注浆液配制:采用P.O5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2%高效早强减水剂配制注浆液。

⑧喷浆:使用C20砼。

(4)反底拱锚注。

为防止底鼓,需要做反底拱,反底拱中间矢高为400mm,第一次铺设200mm厚C30砼为反底拱。将反底拱注浆后铺钢筋网,用注浆锚杆注浆,再浇注砼地坪,即底板与反底拱连成一体,形成中间400mm,两侧200mm厚的切圆反底拱板梁结构。

7.围岩锚注技术及要求

7.1注浆设备及材料

注浆泵选用QB152便携式注浆泵及配套搅拌桶。注浆锚杆:采用专用注浆锚杆。注浆浆液水泥浆液主料为5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W/C=0.4~0.5,即水:水泥=0.5:1(质量比),并掺加占水泥重量的1.5%的复合高效早强减水剂,以提高浆液的可注性。注入的水泥浆液要搅拌均匀,在能注入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用水增加浆液浓度,以增强加固效果。

7.2注浆参数

注浆压力:注浆开始应缓慢升压,正常为0.5~1.0MPa,终压为2.0MPa。

注浆量①控压注浆:当压力表达到注浆终压时,可停止注浆;②常量注浆:正常情况下,每孔注入水泥200~300kg左右,分段注浆时,第一排孔注浆量较大,可能是其它孔的2倍以上是正常的;当注入水泥超过500kg,注浆压力仍未达到注浆终压时,可暂停注浆,待2小时后再复注;若复注时注入水泥300kg,压力仍未达到注浆终压时,可换孔注浆。要根据施工情况注意观察注浆压力与注入量。

7.3注浆顺序与锚注工艺

7.3.1断面注浆顺序

先注两帮底角,再注两墙,后注拱部,从下往上对称依次进行,其顺序如图4(a)所示:1→1*→2→2*→3→3*→4→5→6。要求用两台注浆泵同时对称锚注。

7.3.2纵向注浆顺序

采用隔排注浆,按先单后双的间隔复注方式,其顺序如图4(b)所示:1-1断面→3-3断面→5-5断面→2-2断面→4-4断面→6-6断面,不断重复上述过程。钻孔后,一对注浆锚杆施工完成,再钻下一对锚孔。

7.3.3注浆工艺:见附图2和图3

7.4注浆施工要求

①按设计的间排距打注浆锚杆孔,底脚孔下扎45°,其它孔应垂直岩面。

②注浆前应检查岩面,发现裂缝或开裂处应采用快硬水泥卷封堵。

③注浆设备应由专人负责,注浆时应加强信号联系,保证注、停及时。

④注浆过程中发现有漏浆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封堵后再行注浆。

⑤注浆后过30分钟,卸下球形阀,并用清水清洗干净,以备复用。

⑥应及时记录每班各孔注浆参数,以便分析围岩注浆量及可注性。

⑦注浆时人员应离开注浆孔1m,以防孔口漏浆伤人。

7.5注浆质量检测

7.5.1断面检测

沿巷道每10m布置一个检测断面,每断面布置三根注浆锚杆,拱顶1根,拱基线处各1根,进行复注检查,如图7所示。

7.5.2注浆检测

对图7所示的三根注浆锚杆分别进行注浆,当出现1根注浆压力小于1MPa、注入水泥量大于50kg时,表明原注浆未注满或围岩裂隙未充实,应在10m范围内补打注浆锚杆重注。

7.5.3复喷要求

巷道验收前对已锚注的巷道进行复喷混凝土,覆盖注浆锚杆。

图7 质量检测断面注浆锚杆布置

8.支护效果评价

主井、风井锚注部分巷道施工结束后,按照要求进行了“十字布桩和顶板自动记录仪”等矿压观测。经过两个多月的观测,围岩基本趋于稳定,无明显矿压显现。同时,风井下段经过注浆加固的巷道,顶板涌水量相对减少,目前只是个别地方有滴水现象,改善了井下施工条件。目前锚注技术已经在清水营煤矿副立井马头门、11采区水泵房等重点工程已成功应用,从围岩状况以及矿压观测结果来看,这种软岩支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9.结论

采用锚杆和注浆相结合的新型锚注支护体系,利用空心锚杆兼做注浆管,通过注浆将松散围岩胶结成整体,改善围岩的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既提高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又为锚杆提供了可靠的着力基础,发挥锚杆的锚固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住高应力极软岩巷道的大变形。锚注后,围岩形成了良好的组合拱结构。锚注支护技术具有 可平行作业、施工速度快、支护成本低、支护效果好的特点,为煤矿 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科]

【参考文献】

[1]王卫军,侯朝炯.软岩巷道工程参数优化与工程实践.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09,19(5):647-650.

[2]李明远,袁亮,尹正柱,李伟等.高应力极软岩工程锚注支护机理及技术研究与应用.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山东科技大学.淮南矿业集团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猜你喜欢
支护注浆
复合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探究
隧道新奥法施工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方式研究与应用
松散堆积体边坡预应力锚索支护参数设计
抗滑桩支护效果分析及应用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技术与应用研究
探讨工程中复式注浆施工技术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