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新加坡人的三种意识

2013-12-10 03:40孙虹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新加坡

【摘 要】新加坡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社会文明、和谐,是当今世界上最幸福地区之一。学习与借鉴新加坡人的环保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养成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环保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

今年7月,我参加了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国际/职教研修中心共同举办的职业教育专能开发项目“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对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理念、“项目教学”、“资源积累与分享”、“质量管理框架”、“绩效考核制度”、“教学管理与课程开发”、“学生心智培养与管理”等内容有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用四个字来形容——“收益匪浅”。作为思政课教师,本次学习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学习与考察新加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为我院“两课”教学积累相关教学资料。此次学习与考察,新加坡人的三种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新加坡人的环保意识

新加坡,地域狭小,国土面积为近70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新加坡人口约为500万。新加坡绿化面积很大,拥有10325平方公里,绿地率为50%,(绿化覆盖率为7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0%。新加坡是一个被誉为美丽的“花园城市”的国家,这除了气候的主导因素外,要归功于新加坡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加坡城的干净是出了名的。我们培训团成员在新加坡学习的两个星期里无一人擦过皮鞋,皮鞋仍是光亮如新。听一位在新加坡从事建筑施工的老乡说:“在施工工地,最忙的人就是冲洗载重卡车轮胎的,每次上路前必须把所有轮子上的泥巴冲洗干净,反复如是。”学校里、小区里停放的车辆也都是干干净净,我开玩笑地说:“到新加坡开洗车行,那是找错地方了”。

新加坡的所有学校都是法定的禁烟区,在校园里不会看到学生抽烟的现象。在我们培训团上课的培训教室外面,靠窗摆放着软凳和触手可及的垃圾桶,可我们在南洋理工学院校园里常常见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坐在走廊的地上,究其原因:一是地面非常干净,二是软凳坐着没有地面舒服与自由。在我们学习的日子里,去得比较多的是教室、会议室和实训场所,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教室、会议室和实训场所大多是处于封闭与半封闭环境之下,但是,我没有遇见在国内大教室、会议室和实训场所一进门就有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室内没有吸味器,更没有喷香水。

回国后的第二天,我的腿就被蚊子亲吻了一口,奇痒无比。我在新加坡近半个月的时间里一直觉得纳闷,为什么我们没有遭遇到蚊子的袭击?我们看到过草地上小鸟的美丽身姿,看到过水中鱼儿的自由跳跃,看到过一些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虫子愉快地爬行,就是没有看见过蚊子,没有挨过蚊子叮咬。上网查找原因得知,几十年前,由于新加坡雨水太多,植物生长过分茂盛,到处都有许多水沟、水坑和水潭,加之那时绿化意识还不够,水沟、水坑、水潭污染严重。草木也没有人收拾管理,乱成一团,一到夜里,蚊子成群结队出来咬人,那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新加坡1958年建国后,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大搞环保。绿色的环境成为“人化的自然”,植物按照人的意愿生长。我们平日可以看见工人们在除草,除草工人在除草的同时,在草地上洒下了一种特殊的药水,这种药水专杀蚊虫,却不伤害其他有益的动植物。学习期间我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就看到了政府通知全体人民行动起来开展灭弑蚊蝇的活动,新加坡人民也很珍惜他们的绿色家园。

新加坡环境优美,一方面取决于市民的自觉行为。在乌节路上我亲历了这样的一幕,一位游客下台阶时不小心将手中的饮料撒到了地上,正在手足无措之时,附近店里的一名员工拿着圈纸蹲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擦着。新加坡市民的自觉行为得益于教育,事实上,新加坡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做得是相当不错。政府是在1990年推行清洁与绿化周,并在2007年将清洁与绿化周重新定位为清洁与绿化新加坡运动。在学校,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环保理念,所有学校都必须受到绿色建筑标志的鉴定。新加坡教育部将在定期更新课程时,逐步将有关环保的知识与价值观编入教材。目前新加坡学生在上地理、社会知识和科学等课程时,学习有关再循环和节省能源及水资源的知识。一些学校还自发地设计环保课程,如马西岭中学有一套30小时的环境课程,南洋女子中学的学生则必须完成25小时的环境科学课程。

新加坡环境优美,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法制约束。在新加坡,你到处可见“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的告示,乱扔烟头、随地吐痰、攀折花木、破坏草坪、驾驶冒黑烟车辆等行为都会收到罚单,如果不按时缴纳罚款就会受到传讯。由于处罚不存在轻重之分,官员违反规定也一视同仁,所以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当然,我也看到了新加坡“不环保”的一面:一是用电很浪费,他们好像都喜欢吹冷风,第一天上课,我就冷得受不了。他们终日把空调温度设得很低,室内室外、车内车外两重天。我问过驾驶员、教师、导游,他们的回答总是“我们都是这样”、“我们习惯了”之类的话语。我在网上又查了一下,可能还是与李光耀总理当政时做出的论断有关吧。他认为室内温度在20度至21度人脑工作效率最高,即使现在提倡省电节能,新加坡人还是习惯保持“低温”的工作环境。二是超市里的免费大塑料袋用得很铺张,分类装、使劲送,是不是他们送的塑料袋是可降解的?

二、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学习任务,我在去新加坡之前,就我要学习与考察的内容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搜索与研读,特别是我看了“新加坡与北京中学生爱国意识比较”一文后,觉得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新加坡政府和学者通常把爱国主义叫做“国家意识”)不是那么强烈。然而,在新加坡学习的这十多天,通过耳濡目染,深刻体会到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非常强烈,只是他们不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而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及课后的交流多次提及“我们新加坡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我们与你们不一样”,他们的危机感十分强烈;我们的导游、老师甚至学院的领导在和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不时地鼓励我们去购物,为新加坡作贡献,所以早上与老师或是导游见面时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你购物了吗?”还不时地向我们介绍某某地方购物比较好,新加坡没有假货(言下之意你们国内假货泛滥),某某时刻打折,某某地方购物会员卡可以打几折之类的话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回国之前,我和另一位老师去宏茂桥购物广场选购一些物品。我俩购买的是咖啡,巧克力、奶粉,当我俩的购物篮里已经堆满了选购的商品时,一位热情的老者笑盈盈地走到我俩面前说到:“一看就知道你们是从中国来的”,寒暄过后又说:“挣钱是不容易的,钱要用到刀刃上”,“你们要买咖啡,巧克力、奶粉,我来向你们推荐”。新加坡人真热情,素质就是高,我打心理感激他。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他推荐的所有商品都是Made in Singaporean,原来是向我俩推销他们国货来的。一个人只有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才会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事务,自觉担负起国家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向游客推销自己的国货这不也是一种爱国主义体现?

新加坡政府和领导人非常重视培养国民的国家意识,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讲的,重视对新加坡人国家意识的培养,便是建设好国家的关键。新加坡人是一个出生、成长或居住在新加坡的人,他愿意维持现在这样一个多种族的、宽宏大量、乐于助人、向前看的社会,并时刻准备为之献身。从1988年开始,新加坡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家意识周”活动以凝聚国民的国家意识。1990年,新加坡政府发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并于1991年1月得到新加坡国会批准。“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国家至上,社会为先”是指在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关系时,应该将国家和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特别是个人应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1996年,新加坡教育部历时半年推出国家意识教育计划,计划分成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我们是新加坡公民》教育电视节目。目的是灌输给学生社区精神、效忠与归属感、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法律与秩序、权力与责任等核心观念,小一到中四的学生都要观看这套电视节目;二是学校带中小学生去探访国家古迹和区域游学计划,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以及新加坡的局限,从而使学生珍惜取得的成就;三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国家知识资料配套,使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的局限及所需的求存能力。

新加坡人一般都能热爱自己的祖国,对新加坡怀有深厚的感情,并为新加坡的独立、繁荣、富强而贡献力量。对于一个建国不久的小国,历史较短又是移民组成的多元文化社会实是不易,这些与新加坡坚持不懈地培育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三、新加坡人的法律意识

新加坡是一个崇尚“法律之上没有权威,法律之内最大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国家,我们一行七人分别带有像机、笔记本电脑、U盘等设备,准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现场拍摄,拷备,可是这一切只能是无功而返,新加坡人很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比如,在“口福”(学校餐厅)不得拍照,所有讲课的PPT不可拷备。因此,学员们的一些“非份”要求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

在新加坡的十多天时间,我没看到乱扔垃圾、闯红灯、破坏公物、乱写乱画和打架斗殴等不文明的现象,同时也很难看得到新加坡警察。我看到的是在任何公共场合排队、礼貌待人、谦让的场面;我没有收到一条来自新加坡的垃圾短信。新加坡个人信息保护法案,禁止向个人发送市场推广类短信等垃圾信息,违法发送垃圾信息的机构可能会被重罚100万新元(约合500万元人民币)。对于个人,新加坡禁发垃圾短信 1条重罚1万新元;在新加坡购物不要担心买到假货,因为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太高。你听说过“不诚实罪”吗?我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看到一士兵在打靶过程偷改了自己的成绩,他人举报后组成调查组,一经查证并以不诚实罪起诉这名士兵。

如果你想知道违法犯罪会遭到何等严惩,请到新加坡,那里的“严刑竣法”会让你望而生畏。新加坡法律仍然规定,对于死刑犯适用绞刑。例如对于杀人、绑架、谋财害命、持枪抢劫、贩毒等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绞刑。新加坡法律规定,对于造成较大危害、判刑又不足以惩戒的罪犯,适用鞭刑。鞭刑是沿于古代的一种肉刑,以杖鞭打人,以致其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此杖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藤条,长四英尺,厚一英寸,行刑前要进行消毒。鞭刑只适用于年龄在50岁及以下的男性(这也反映了新加坡法律的人性化一面)。犯人在受刑前后都要经过狱医的检查,受刑者如果挨鞭打后昏厥,狱医必须使他苏醒,如果经检查犯人昏厥不醒,则停止用刑。行刑完毕,狱医在犯人身上涂上消毒药。三鞭下去,犯人数周内都不能坐下,一个月起不了床。鞭刑的功效在于威慑、恐吓人们不要以身试法,铤而走险。1994年,新加坡地方法院对破坏公共交通指示牌和在别人轿车上喷漆涂鸦的美国少年迈克作出鞭打6下,监禁4个月的判决。这起案件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当时的总统克林顿亲自出面求情,要求新加坡对迈克免予鞭刑或用其他刑罚代替,新加坡政府考虑两国外交关系,把鞭刑由6鞭减至4鞭,并坚决执行。

新加坡严刑峻法的另一体现就是,法律对于公民动辄处以罚款,因此,有人说新加坡法治社会实质上是“罚治社会”。在新加坡随便吐痰、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在人行道50公尺以内穿越马路的行人,将被罚款新币50元;酒后驾车处以1,000-5,000新元罚金或6个月以下监禁,再犯处3,000-10,000新元罚金或1年以下监禁,并吊销驾照。在新加坡使用公厕后不抽水冲洗,是违法行为,一旦罪名成立的话,将被罚款1000新元。

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建国至今共制定法律400多种,宪法、国会法令与附属法规、司法判例、法律惯例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定范围非常广泛,从政府权力、司法责任到民族宗教,从商业往来、交通规则到旅店管理,一直到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以至口香糖不得在新加坡生产和销售也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新加坡人认为:有法不行,比没有法危害更大,为了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需要非常详细、具体,这样才能将人钻空子、营私舞弊和寻租的空间缩减到最小。犯法的人不论是高级官员还是小市民,不会因为他的官位或者对社会曾经做出贡献,而避开公开审判。一个人做了不法的事,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法制完备的国家里却没有规定系统的法制教育课,人们不必去学习法律条文,人们能够严格遵守法律,主要原因是在法律的执行环节,他们靠的是实践教育和法例教育,如在新加坡的媒体很容易看到关于法令执行、案件查办的各类报道,让人们在法律的实践中接受鲜活的普法教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社会文明、和谐,是当今世界上最幸福城市之一。借鉴与参考新加坡人的环保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养成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孙虹(60.10),(男)汉族人,江苏兴化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公共课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新加坡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新加坡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