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4例

2013-12-09 05:00肖景舟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惠州516002
江西中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痛风性内服血尿酸

★ 肖景舟(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惠州516002)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等组织中,引起局部病损及炎性反应的疾病。本病发病急骤,好发部位为跖趾关节,足底、踝、膝、腕、指和肘等部位发病也比较常见,发病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根据笔者临床所见,痛风性关节炎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发病年龄有降低趋势。笔者近年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77 年制订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一、滑囊液中查见特异性尿酸盐结晶。二、痛风石经化学方法或偏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三、具有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项中的6项:(1)1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2)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高峰;(3)单关节炎发作;(4)患病关节皮肤暗红;(5)第1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6)单侧发作累及第1跖趾关节;(7)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8)有可疑痛风石;(9)高尿酸血症;(10)X线显示关节非对称性肿胀;(11)X线摄片示骨皮质下囊肿不伴骨质侵蚀;(12)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只要符合上述一、二、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就诊前未使用过药物治疗。

1.3 排除标准

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或其他严重临床疾病者;患处有皮损不宜外用药物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病例共84 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39例,女5例;年龄26-59岁,平均41.12±11.34 岁;病程17-52 小时,平均32.56±7.25 小时。对照组40 例,其中男37 例,女3例;年龄24-57 岁,平均40.65±12.26 岁;病程15-55小时,平均31.86±7.63 小时。2 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四妙散合化瘀通痹汤加减内服(苍术12g、黄柏12g、牛膝10g、薏苡仁30g、当归6g、鸡血藤20g、制乳香6g、制没药6g、延胡索10g、香附10g、土茯苓30g、忍冬藤30g),每日1 剂,水煎煮分2 次服;外用如意金黄散加减外洗(大黄30g、黄连30g、姜黄30g、白芷30g、制南星25g、厚朴30g、甘草20g、天花粉30g、络石藤90g),每日1 剂,用水煎煮得药液约2 000ml,待药液至30℃-35℃时洗浴患处,每次洗20-30 分钟,每日洗2 次。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治疗,每次0.5mg口服,每8小时1次。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的标准。临床痊愈:关节疼痛、压痛和肿胀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关节疼痛、压痛、肿胀3 项中有1 项消失,另2 项减至1 级,实验室检查指标接近正常;有效:关节疼痛、压痛或肿胀积分减至1 级或2 级,实验室检查指标有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判断。

1.7 实验室检测指标观察

治疗前、治疗10 天后检测血尿酸(BUA)、血沉(ESR)与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临床痊愈20 例,显效12 例,有效10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相应为14、9、9、8例,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 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实验室检测结果

2组治疗后的血尿酸、血沉与C-反应蛋白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治疗组的血尿酸与C-反应蛋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BUA、ESR、CRP变化比较(x-±s)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出现纳差,未予特别处理,患者可耐受。治疗组有8例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盐沉淀在组织中引起的一种疾病,常因过多食用海鲜、鱼虾、动物肝脏等高嘌呤食物而发病。急性发作期常用秋水仙碱或其它消炎镇痛药治疗。但西药治疗往往副作用较大,比如秋水仙碱,虽然疗效比较显著,但同时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可引起消化道反应、骨髓毒性反应、肝脏和肾脏损害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症”范畴。其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为受累关节红、肿、热、痛,而且疼痛尤甚,因此笔者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脉络淤滞。故治宜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止痛。而尤应注意通络止痛,盖因“痛则不通”,又如张介宾《景岳全书·论痹》曰:“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本研究采用四妙散合化瘀通痹汤加减内服,药用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当归、鸡血藤、制乳香、制没药、延胡索、香附、土茯苓、忍冬藤,其中四妙散(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为清热祛湿的常用方,尤其对下焦湿热疗效更著,适合痛风性关节炎下肢多发的特点,在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也多有应用。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黄柏、薏苡仁都可以促进血尿酸的排泄[3]。化瘀通痹汤中当归、鸡血藤、制乳香、制没药、延胡索、香附等相互配合,达到活血通络,行气祛瘀止痛之效;另加土茯苓、忍冬藤,加强清热解毒、通络宣痹之功。其中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本草正义》谓其“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4]。本病局部症状显著,加以中医外治法更能使药力直达病灶,加强疗效,缩短疗程,故外用如意金黄散加减外洗,方用大黄、黄连、姜黄、白芷、制南星、厚朴、甘草、天花粉、络石藤,制方意旨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以络石藤替换原方的陈皮,因络石藤善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所含黄酮苷,对尿酸合成酶黄嘌呤氧化酶有显著抑制作用[4]。中药外用是药物通过透皮吸收作用于患部,从而维持局部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起到散瘀、消肿和止痛的功效[5],与内服药配合,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结果显示,能有效改善症状并降低血尿酸及炎症指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 359-1 3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7.

[3]何发霖,吴坤帮.四妙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2,25(3):167.

[4]马善治,罗大万,郭剑华,等.中药二联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报告[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9):738.

[5]彭育新.三黄散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 156.

猜你喜欢
痛风性内服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内服外敷防疫情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