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江
(云南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经济发展带动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人们越发重视体质健康,白族人口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858 063人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933 510人,增长率为4.06%[1]。通过对白、汉族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全面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在社会环境、自身锻炼、年龄、膳食等因素影响下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研究、掌握不同民族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异同点等诸多方面颇具意义。
以大理学院白族、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白族大学生主要来自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汉族大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随机
筛选260名白族大学生和300名汉族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测试,其中白族男生177名,汉族男生200名,平均年龄(21.9±1.9)岁;白族女生83名,汉族女生100 名,平均年龄(20.8 ±2.1)岁。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文期刊网搜索关于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文件、文献材料以及关于白族人文风俗、地理环境资料,并对其进行学习总结,为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储备和理论依据。
1.2.2 测试法 测试采用仪器由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监制的CSTF-5000型,中体同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测试仪器有坐位体前屈测试仪CSTFZT、身高体重测试仪 CSTF-ST、立定跳远测试仪CSTF-TY、肺活量测试仪CSTF-FH等。
1.2.3 数理统计法 测试所得数据均采用算术平均数±标准差(D)表示,各组间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One-way ANOVA(单因子方差分析),显著性差异为 P<0.05,非常显著性差异为 P<0.01。
1.2.4 比较分析法 根据民族不同体质各异等特点,对白、汉族男大学生之间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中关于身体形态包含身高和体重两个指标,身高和体重给人以视觉上冲击的同时,往往也反映个人的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身高标准体重是反应和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2]。
表1 白汉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比较()
*表示P<0.05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
民族 性别 人数 身高(cm) 体重(kg) 身高标准体重(kg)白族 男 177 169.54±6.32 65.77±7.45** 64.54±6.23**100 159.15 ±10.34 54.23 ±7.37 55.15 ±10.34汉族 男 200 169.91±8.74 61.31±10.54** 68.91±8.74**白族 女 83 158.66±7.12 53.83 ±7.79 55.66 ±7.12汉族 女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白族男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为64.54±6.23kg,汉族男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为68.91±8.74kg,白、汉族男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白族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为55.66±7.12kg,汉族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为55.15±10.34kg,白、汉族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3],白、汉族大学身高标准体重均在正常区间(男生身高在169.0-169.9cm,正常体重在58.3-66.0kg;女生身高在158.0-158.9cm,正常体重为50.9-60.2kg,身高在159.0-159.9cm,正常体重为51.5-61.7kg)。汉族男生体重接近正常标准体重上限,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充足但不经常锻炼导致的结果,汉族大学生身高虽略高于白族大学生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所测试的白族大学生均来自于祖国南方,而有相当一部分汉族大学生生源地在北方,这可能是由于南北的气候差异和生活习惯导致于此[4],也可能与不同民族体质差别有关[5]。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呼吸肌的力量增强和胸廓运动的幅度都会随身体机能的发展而提高,进而改善其呼吸机能,身体机能的发展同样可以增强使心肌力量,增大血管壁弹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6]。所测指标中肺活量和台阶试验属于该范畴,肺活量是反映人体肺通气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肺活量与体重的比值更能反映人体的肺功能状况。而台阶试验则是反映人体的心血管机能水平的高低,数据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机能水平的优劣。
表2 白、汉族大学生身体机能比较()
*表示P<0.05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
民族 性别 人数 肺活量(ml) 肺活量体重指数ml·kg-1台阶试验白族 男 177 3676.48±924.37*43.82 ±22.21 51.38 ±11.4955.51 ±20.67 53.32 ±10.45汉族 男 200 3487.79±886.98* 56.49±21.38 52.67 ±11.73白族 女 83 2533.46±656.12* 44.63±19.89 49.89 ±10.68汉族 女 100 2371.47±622.26*
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男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介于52-61之间为及格,女子42-51为及格。从表2的数据显示,白族男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为55.51±20.67,汉族男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为56.49±21.38,白族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为44.63±19.89,汉族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为43.82 ±22.21,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白、汉族大学生肺活量指数均处于及格的下限,可以看出,白、汉族大学生肺通气能力欠佳。该数据还显示,白、汉族大学生肺活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白族大学生肺活量优于汉族大学生,同时反应出白、汉族大学生需要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肺通气能力。
白族男生台阶指数高于汉族男生,汉族女生台阶指数高于白族女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中可以看出,白、汉族男生分值均在16分,处于良好的上限。白、汉族女生无明显差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中白族女生分值在16分,处于良好的上限;汉族女生分值在17分,处于优秀的下限。由此得知白、汉族大学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都处于良好状态。
表3 白、汉族大学生身体素质对比()
*表示P<0.05显著性差异,**表示P<0.01非常显著性差异。
民族 性别 人数 坐位体前屈(cm)女 立定跳远(m)握力体重指数男白族 男 177 2.21±0.28**43.09 ±7.02汉族 男 200 2.30 ±0.32** 44.70 ±5.75白族 女 83 23.15±6.73* 1.63± ±0.21**汉族 女 100 21.56 ±6.88* 1.71 ±0.24**
2.3.1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反映了人体下肢肌肉爆发力及全身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立定跳远水平强弱可以体现爆发力的优劣。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汉族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明显高于白族大学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汉族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为2.30±0.32m,位于良好区间,白族男生成绩为2.21±0.28m,处于及格下限,即说明白族男生爆发力需要加强;白、汉族女生立定跳远情况与男生相似,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体质各异导致。
2.3.2 坐位体前屈(女) 坐位体前屈是衡量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的有效指标之一,柔韧素质可以通过坐位体前屈表现,数据越大说明柔韧素质越好。从表3的数据显示,白族女生坐位体前屈为23.15±6.73cm,汉族女生坐位体前屈为21.56±6.88cm,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同属优秀范畴(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坐位体前屈>18.1优秀),提示白、汉族女生柔韧素质均优秀。
2.3.3 握力体重指数 握力是反映机体绝对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握力越强,说明人体的绝对力量越好,握力与体重有关,握力体重指数越大,说明握力越强。表3中握力体重指数数据表明,汉族男生相对握力较白族男生存在优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白、汉族男生握力体重指数同属于及格下限(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握力体重指数41-50为及格区间)。不难看出,白、汉族男生绝对力量素质稍差。
(1)白、汉族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都属于正常体重,白、汉族大学生身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汉族男生身高标准体重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可能是由于民族不同体质各异造成,汉族男生体重接近正常标准体重上限,提示汉族男生需加强身体锻炼。
(2)白、汉族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在及格区间,但仅处及格下限,白、汉族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汉族大学生肺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白族大学生肺活量大于汉族大学生,同时反应出白、汉族大学生需要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肺通气能力;白族男生台阶指数高于汉族男生,汉族女生台阶指数高于白族女生,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汉族大学生台阶指数都在良好以上,表明白、汉族大学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都处于良好状态。
(3)在身体素质方面,白族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次于汉族大学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汉族大学生成绩处于良好,白族大学生处于及格下限,说明白族大学生需进行爆发力训练;白族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大于汉族女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属优秀,提示白、汉族女大学生柔韧素质较好。白族男大学生握力体重指数仅次于汉族男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处于及格下限,提示白、汉族男生相对力量较小,需加强力量练习。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S].2011.
[2]刘志敏,李丽,凌青东.1985年与2000年辽宁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357-358.
[3]吕庆祝,王胜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用教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0-29.
[4]刘建生.南北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变化及特征[J].体育科学研究,2012(4):55-60.
[5]张胜林,李小唐,雷慧.汉、蒙古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四川体育科技,2012(5):76-79.
[6]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