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某酒店加固改造设计

2013-12-04 00:33:24鹏,高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年12期
关键词:纵筋角钢楼层

陈 鹏,高 键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

1 工程概况

该酒店位于沈阳市沈阳北站南广场南侧,友好街与北站一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3.67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万m2,地下0.67万m2,总高度98.75m。地下2层,层高自下而上分别为5.1m、4.9m,地下二层为人防,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地上26层,首层与二层高层为3.9m,三至七层层高4.4m,八层层高3.6m,九层以上3.4m,首层为大空间大堂,二层至八层为休闲、娱乐、餐厅及会议室,八层以上为客房[1]。

该工程始于1993年,现主体结构、地下室防水及回填土工程和外围玻璃幕墙已经完成施工,原二层(标高3.9m)平面见图1,楼层面积1406m2,大空间开洞面积235m2,开洞率16.7%,为了增加首层大堂空间,现需增大二层开洞面积,改造后的二层平面详见图2,大空间开洞面积变为418m2,开洞率31%。原建筑一至六层部分使用功能发生变化,改造时须对整个楼层进行承载力复核。加固改造设计使用年限将为30a。

图1 原建筑二层平面

图2 改造后的二层平面

2 结构分析及计算结果

2.1 荷载取值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2]该工程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3]规定,该结构应选用B类建筑抗震鉴定方法,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要求[4],抗震验算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5],但特征周期可采用0.3s,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的特征周期短0.05s。

风荷载按沈阳市50a重现期的基本风压取值,为0.40kN/m2,地面粗糙度为C类,体型系数取1.3。

2.2 主要计算结果

本工程分别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提供的PKPMSATWE(2010版)及Midas Building进行计算复核,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由于改造后客房隔墙全部采用GRC轻质隔墙,周期折减系数取0.9,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3,阻尼比为0.05。提取了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结构整体计算结果对比

层间位移角、楼层总剪力的对比见图3~图4,由图可知,二者相差甚小,曲线基本重合。由表1可知:两种程序计算得到的结构总质量、周期、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等结果,在数值上均比较接近,可认为程序计算得到的分析结果是合理、准确、安全可靠的。

图3 两种软件计算层间位移角对比

图4 两种软件计算楼层剪力对比

3 二层开洞柱加固设计

二层开大洞后,在二层处凿掉与三根框架柱相连的一侧框架梁,使这三根柱在一侧计算长度加大,原施工时柱纵筋在二层框架梁处采用绑扎搭接连接,凿掉框架梁后,柱纵筋在节点处失去约束,而且原设计配筋较小,需对这三根框架柱进行加固处理。

梁柱加固方法较多,较为长用的有外贴型钢加固即俗称“干法”、增大截面加固法即俗称“湿法”和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6~7],根据现场条件选择最优的加固方法。KZ1在地下一层三侧有剪力墙,首层板厚300mm,故选择增大截面法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详见图5,新增纵筋下面有墙时,直接化学植入墙内;无剪力墙处,新增纵筋穿透300mm厚楼板,在板下放置100mm×80mm×14mm钢板,并与新增纵筋穿孔塞焊,最后在孔内注入化学胶。新增纵筋延伸至二层顶(三层楼面处),在此处放置25mm厚、200mm宽环形钢板,并与新增纵筋穿孔塞焊。

图5 KZ1增大截面加固法

KZ2在首层以下没有剪力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外贴型钢加固法对其进行加固处理,此方法施工周期短、速度快、环境干净,详见图6。原混凝土柱与型钢间采用A级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注胶应在钢构件焊接完成后进行,型钢表面、混凝土表面应抹30mm厚相当于C50混凝土等级的灌浆料,角钢与竖向钢板间缝隙用灌浆料填实。角钢底部与25mm厚底板焊接,底板通过穿透楼板的对拉螺栓与楼板连接;在中间楼层处,角钢穿透楼板通长设置;在顶部楼板处放置25mm的钢板,与加固角钢焊接,固定角钢,同时钢板与楼板也是通过穿透楼板的对拉螺栓连接。

图6 KZ2外贴型钢加固法

4 首层部分梁板加固

由于业主要求在首层增设地热,每平米增加荷载2kN,从而导致部分梁板配筋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进行加固处理。板顶筋不满足要求时,在板支座处板顶增设薄钢板进行加固处理;板底筋不满足要求时,在板底增设钢梁支撑楼板,钢梁与板周边混凝土梁铰接连接。

梁配筋不满足要求时,对梁进行贴碳纤维加固处理,该方法施工简便,性能可靠,加固效果佳,详见图7。

图7 梁碳纤维加固法

5 结论

通过对该项目详细分析,对不同构件选择施工简便、性能可靠的处理措施对不满足要求的梁板柱进行加固,使得该项目的设计安全、经济、适用、合理。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两种计算程序进行详细计算,该项目整体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而且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几乎相同,计算结果合理、安全、可靠。

(2)对于KZ1地下室部分有混凝土墙,采用增大截面法对其加固,新增钢筋可以直接锚入混凝土墙中;对于KZ2地下室部分没有混凝土,采用外贴型钢加固法,底部钢板通过锚栓与楼板连接,加固角钢直接现场焊接在底板上。

(3)首层增加地热,板顶配筋不足,在板支座顶部增设钢板进行加强,板底筋不足,在板底增设钢梁支撑板,钢梁两端与板周边混凝土梁铰接连接;梁配筋不足时,采用粘贴碳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固。

[1]原沈阳某酒店结构施工图(1993设计)[R].

[2]GB 5022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3]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4]JGJ116-2009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S].

[5]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6]石小燕.加层加固实现技改扩建[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4(4):85-88.

[7]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纵筋角钢楼层
浅谈计算参数as、c在抗滑桩截面校核时的运用
云南地质(2023年2期)2023-08-14 10:21:04
利用楼层废水势能的发电装置
纵筋配筋率对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影响研究
电梯的升与降
读者(2019年2期)2019-01-05 09:09:44
自动扶梯楼层板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
广佛线道岔角钢绝缘改善方案
一种混凝土框架节点内钢筋的(抗震)锚固的设计与应用
江西建材(2018年14期)2018-03-02 07:45:34
CFRP和角钢复合加固混凝土矩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
基于ANSYS的输电线路角钢塔连接节点装置分析
论梁下部纵筋原位标注的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