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婧
为高考状元立雕塑是变相鼓励,一味追求分数会导致教育的片面性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专家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放在全国教育的语境下,炒作高考状元与推行素质教育也不吻合。但是,是不是一所学校就不能开发高考状元的榜样激励价值呢?
报道中的地方是比较贫困的山区县,属于国家重点贫困县。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山区农村,孩子要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读书升学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了的今天,毕业生就业难让“读书无用论”又在农村抬头蔓延。在这种背景下,以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榜样来激励更多的孩子努力读书,也情有可原。
是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才,学校应该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但是,对贫困山区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就是升入名校成才找到好工作。对贫困山区的学校和教师来说,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没有资源和平台,老师也不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素质,他们要培养出看得见的人才,除了升学率几乎没有选择。
全面发展要落实,素质教育要实施,但基于贫困山区的特定背景,我们不能否认高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高分”不等于“高能”和“高素质”,但“低分”就等于“高能”和“高素质”吗?恰恰相反,在统计意义上,“高分”等于“高能”和“高素质”总体上是站得住脚的,要不,各大名校又何必挖空心思去吸引“高分”考生呢?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要上一所好的大学,除了高考的高分还有什么?校长推荐,不是省重点、不是市重点,学校没有资格;自主招生,学生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足够的视野对付“神题”;保送,那是想都别想的事情。
炒作高考状元,确实不是一件好事,笔者也无意为树状元雕像鼓与呼,只是希望我们多理解一分贫困农村的现实,多一分换位思考,别拿一所贫困农村的学校来进行“理想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