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2013-12-02 04:54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年9期
关键词:李克强总理城镇化

3月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次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自己的施政理念——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他认为:政府应该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本届政府的执政目标:实现三项任务,建设高效政府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时说:“在我们离实现现代化越近的时候,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谈到执政目标时,李总理认为主要要完成三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持续发展经济。谈到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政府的对策时,李总理说: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政府发展经济基本原则,李总理认为应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防范通货膨胀,控制潜在风险,使中国经济不发生大的波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根据18大提出的2020年的目标测算,需要年均增长7%,他认为做到这点不容易,但是,有有利的条件,有巨大的内需。他强调,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的提问时说: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包括在发展中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他说:我还担心的是,粗放的发展方式能不能加快得到转变。我曾经说过,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所以这里很重要的是,不论是污染的状况、食品问题,还是治理和处置的效果,都要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这也是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硬化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也可以增强人们自身的防护意识。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大家都尽一把力。政府则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来让人民放心。

第二项任务,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李总理说: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具体地讲就是要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保障的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不仅政府要尽力,并且要调动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逐步把保障工作的短板补上,还要坚守这个网的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

第三项任务,促进社会公正。对于社会公正,李总理强调了两点,一是发展要机会平等,二是市场要公平竞争。他说: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

李克强总理说:实现三项任务,还需要有政府建设做保障。为此,他提出政府建设的三大目标:一是建设创新政府,依靠改革开放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二是建设廉洁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效率;三是建设法治政府,这尤为根本,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本届政府的改革重点: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时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谈到改革的内容,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如果说到重点的话,那就是围绕我前面讲的三项任务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围绕第一项任务,李总理指出,经济领域的改革一是要推动经济转型,这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性作用;二是推动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使财政体制公开、透明、规范、完整,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状况,是财政支出更多向民生倾斜。三是要推动金融领域的改革,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坚持对外开放,要用开放来带动转型,重点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

围绕第二项任务,李总理指出: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应当敢于直面城乡、区域两个最大的差距。特别是直面有八亿多农民和五亿多市民之间的涉及人口最多的城乡差距,采取措施逐步使其缩小。还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统筹的层次,使医疗、养老保险的报销、接续能够逐渐实现异地进行,这也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

围绕第三项任务,李总理指出: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同时,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还要对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进行推进,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比如说现在高等学校里农村的学生比例偏少,我们要逐步提高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感受到希望。

对于改革的方针,李克强总理说:改革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协调。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也可以说是攻坚期,的确是因为它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的提问时说:“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因为它更深刻。”谈到政府改革的目标,李总理说:“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就是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谈到具体措施,李总理说: 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的提问时说:腐败和我们政府的信誉应该说水火不容,中国政府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我们愿意接受全社会、接受媒体的监督。

我们还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他提出本届政府约法三章: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本届政府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城镇化

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他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

李总理还特别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他强调: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并且必须解决各种问题。

猜你喜欢
李克强总理城镇化
新总理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城镇化